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 宇宙航行文本式教学设计整体设计 本节重点讲解并描绘了人造卫星的放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折服自然的见证,表达了学问的力气,是学生学习理解现代科技学问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根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浸透了许多探讨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探讨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根底.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酷爱,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本节内容涉及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和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在处理有关卫
2、星的问题时,可以按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处理,进而结合向心力公式、向心加速度公式及圆周运动公式,推导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学习宇宙速度时,要比照记忆,明确其物理意义.应驾驭推导过程,体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物理思想,另外,结合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分析卫星轨道如何变更或变更的缘由.教学重点 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教学难点 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课时支配 1课时三维目的学问与技能1.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学问.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3.通过实例,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究历程.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航天事业的开展史说明物理学的开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2.通过用
3、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育学生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开展的理解,进展爱国主义的教化.2.关切国内外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呈现状与趋势,有将科学技术效劳于人类的意识.课前打算 多媒体课件、月球绕地球转动演示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和返回地球的轨道示意图 经火箭放射,“阿波罗11号”首先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然后加速,脱离地球轨道后,惯性滑行,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最终登月舱着陆在月球. 当宇航员在月球上完成工作后,再发动引擎进入环月球的轨道,然后加速,脱离月球轨道,进入地球轨道,最终着陆于地球. 结合登月航线探讨:为什么飞船能围绕地球旋
4、转?飞船在什么条件下能摆脱地球的束缚?情景导入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觉,不仅解决了天上行星的运行问题,也为人们开拓了上天的理论之路. 现代火箭航天技术先驱、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绝不会恒久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地探究新的天体和空间.”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三级火箭放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旅行者1号”,人类开场迈入航天时代.火箭放射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胜利升空,这标记着我国进入了载人航天时代. 那么,多大的速度才能使物体不再落回地面,而使其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呢?情景导入 牛顿在思索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经
5、想过,从高山上程度抛出的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时,落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假如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这就是人造地球卫星的雏形.那么这个速度须要多大呢? 学习本节内容之后便可解决上述问题了.推动新课一、宇宙速度课案片段一:人造地球卫星课件展示1.人造卫星放射及其在圆形轨道上的运动.2.演示月球绕地球转动.问题:1.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2.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必需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教材“宇宙速度”局部.策略: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答复上述两个问题,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具有针对性,而且这两个问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爱
6、好.教师活动:演示抛物试验,提出问题:1.平抛物体的速度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如何变更?2.速度到达肯定值后,物体能否落回地面?3.若不能,此速度必需满意什么条件?4.若此速度再增大,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组织学生探讨、沟通,大胆揣测.结论:1.平抛物体的速度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渐渐变大.2.速度到达肯定值后,物体将不再落回地面.3.物体不落回地面时环绕地面做圆周运动,所受地面的引力恰好用来供应向心力,满意.4.若此速度再增大,物体不落回地面,也不再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不能供应所须要的向心力,从而做离心运动,轨道为椭圆轨道.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出:1.人造卫星:物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7、时,此物体成为地球的卫星.2.卫星轨道:可以是圆轨道,也可以是椭圆轨道. 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供应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必需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犹如步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 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地心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其周期和半长轴的关系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3.卫星的种类: 卫星主要有侦察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勘测卫星、科学探讨卫星、预警卫星和测地卫星等种类.4.卫星的运行: 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卫星的轨道可视为圆形,这样卫星受到的万有
8、引力供应了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设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大小为v,角速度为,周期为T,向心加速度为a.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ma=mr2=所以,卫星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半径的关系分别为:v=,=,T=.例1 在圆轨道上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间隔 等于地球半径R,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卫星运行的速度为 B.卫星运行的周期为C.卫星的加速度为 D.卫星的动能为解析: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有又g=故v=,A错.T=,B对.a=,C错.Ek=,D对.答案:BD总结:卫星问题的求解,应知道万有引力供应了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g=,当
9、M未知时,可用其代换.由于g=常常用到,所以叫“黄金公式”.点评:运用现代教化信息技术,把人类第一颗卫星放射场景,我国卫星放射、回收等有关资料片段重如今学生面前,给学生大量的生动的直观感受,使学生的思维在直观情景中由感性详细上升到思维抽象,精确地得到人造卫星的概念.课堂训练 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41,求这两颗卫星的:(1)线速度之比;(2)角速度之比;(3)周期之比;(4)向心加速度之比.参考答案:解答:(1)由得v=所以v1v2=12.(2)由=m2r得=所以12=18.(3)由T=得T1T2=81.(4)由=ma得a1a2=116.课案片
10、段二:三个宇宙速度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思索问题,沟通探讨,解决问题.问题:1.什么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2.第一宇宙速度是如何推导出来的?3.将卫星送入低轨道和送入高轨道哪一个更简单?为什么?4.所需的放射速度,哪一个更大?为什么?5.放射速度和卫星绕地旋转的速度是不是同一速度?放射速度大说明什么?卫星运转速度大又说明什么?学生阅读课文,思索、探讨,学生代表发言:结论:1.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卫星近地环绕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放射速度,v1=7.9 km/s.第二宇宙速度:在地面上放射物体,使之可以脱离地球的引力作用,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卫星或
11、飞到其他行星上去所必需到达的最小放射速度.v2=11.2 km/s.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上放射物体,使之最终能脱离太阳的引力范围,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所必需的最小速度.v3=16.7 km/s.2.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由v=,应用近地条件r=R(R为地球半径),R=6 400 km,代入地球质量M=61024 kg,得v=7.9 km/s. 第一宇宙速度的另一种推导: 在地面旁边,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力供应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地球半径R、地面重力加速度g已知) 由mg=得v=m/s=7.9 km/s.说明:上述两种推导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的方法,也可以推广运用到其他星球上去.即知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宇宙 航行 教案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