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公开课)【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精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1、2【学习方法】朗读法、沟通法【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 导课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书法观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
2、)肴(yo) 自强(qing) 兑( yu )命 学( xio )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说明下列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困(不通 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 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 故曰:教学相长 (教和学相互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想语气,也许。)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说明。礼记全书用
3、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概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化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化学论文。它对教化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化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老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很多看法和相识至今仍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4、;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显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四、当堂检测(说明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其 此之谓也
5、明确:(1)虽:即使;嘉:美妙;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想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也许说的就是吧。”五、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知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
6、“教学相长”的?明确: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终从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板书: 嘉肴 食 旨 学 知不足 自反 学习重要性 教学相长 学 学半 至道 学 善 教 知 困 自强六、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七、拓展延长(备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 典:主。)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化放在首要位置。尚书兑命篇
7、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与课时特训。虽有嘉肴教学实录(2014-11-25 14:27:36)转载标签:转载分类:关于语文教学教学主见:让语文教学反哺母语发展。 南京市伯乐中学 李艳华教学实录:虽有嘉肴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2.精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重点】1、2【教学思路】“言” “文”,“文字”“文本”。【课堂实录】学生课前5分钟演讲演讲者:七(7)班季思雨题目:闲时的遐想【俄国】克里别里师生点评:先后由2位同学打分,总评91分。课堂一、预习检省 读读
8、 写写师:这个演讲给我们的启发是,工作着是华蜜的。没错儿,萧伯纳的华蜜是工作,是创作。其实,学习着也是华蜜的。你看,论语中的颜回学习起来欢乐不?生:欢乐。师生(齐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师:同学们,学习了第十课论语十二章,我们知道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可以想见,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四书外,你可能也知道另一部儒家经典生:礼记。师:正是。今日,让我们走进礼记中的学记,探寻其独特之美。板书课题 虽有佳肴(ppt展示,本课学习目标)生:读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精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生:齐读课题一遍、两遍、三遍
9、师:有没有问题?生:老师“嘉肴”的“嘉”字,不是“上好佳”的“佳”,应当是“王嘉婧”的“嘉”(众笑)。师:呵呵,你看书很细致。这是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写一写吗?生:一笔一划写“嘉肴”二字。师:写得时候,请同学们特殊留意“嘉”字,上边“一横“长,下一横短;“嘉肴”两字都是上下结构,留意结构要匀整(师示范)。谁能试着讲讲课题“虽有嘉肴”的字面意思?生:虽然有好的饭菜?师:你是说“虽”的意思是“虽然”?生:“即使”。师:对。“即使”更契合文意。生:合起来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菜。”师:之前同学们,都作了预习,请介绍一下作家作品。生:读课文下注师:结合下注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虽有嘉肴 公开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