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升初文言文练习答案第五课 古代寓言二则一、 根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郑人买履(l )自度其足(du ) 遂不得履(su ) 宁信度( nng ) 涉江者(sh ) 遽契其舟( j)( q )2、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2)乃曰(就,才) (3)而忘操之(表转折)(拿,携带) (4)涉江者( 搭船渡过 )(5)而置之其坐(表承接,译为:就,然后(6)及反(等到,到)(7)宁信度(宁可 ) (8)无自信也( 不 )3、文学学问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缘木求鱼选自战国末(朝代)秦相吕不韦
2、组织编写的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著作。(3)这两篇短文从体裁上看,都属于寓言故事。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义:座位 ) (2)反归取之(“反”同“返”,义:返回)5、说明“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 反归取之:代“量好的尺寸”(2)何不试之以足:代“鞋”(3)至之市:到去 (4)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寸”(5) 而忘操之:代“量好的尺寸”(6)是吾剑之所从坠: 的(7)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指“剑”6、郑人买履说明了什么道理?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敬重客观事实。7、翻译句子。(1)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4)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呢?8、缘木求鱼挖苦了哪些人?挖苦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变通的人。9、按要求用原句填空。(1) 郑人买履中,郑人说“宁信度,无自信也”,展示出他固执、迂腐的心里。(2) 缘木求鱼中,作者用争论的语言嘲笑这种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这句话是:“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0、文中描写郑人时运用了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郑人固执、不知变通的性格特点。11、想一想,缘木求鱼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微环节? “刻舟”时信念十足与“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
4、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微环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 1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示意着时间的消逝的一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七、幼时记趣1、给下面的字注音。项为之强(jing)鹤唳云端(l)凹凸(o t)藐小(mio )土砾(l)凹者为壑( h )怡然(y)2、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一样的一组是(A)、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使其冲烟飞鸣B、 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C、 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无所作为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一个细微环节表现欣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4、作者视察细致,想象奇妙。把蚊群“冲烟飞鸣”
5、想象为“鹤唳云端,怡然称快。”(限填8个字)5、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充满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唳”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获小虫动作的快速,精确,极为生动传神。7、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沈复,字三白。“记趣”的意思是把好玩的事情记录下来。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细心视察,想象奇妙。8、本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绘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9、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
6、”,强调了留意力的高度集中。10、说明下列加点字、词。鞭数十:用鞭子打。私拟作群鹤舞空:私下,这里指自己。比作。作青云白鹤观:当做看 观之正浓:代“二虫斗”11、翻译句子。(1)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我时常有视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2)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成千上百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3)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子里了。12、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情趣,这是为什么?因为具有细致的视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天真烂漫的童趣。1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了“捉”、“鞭”“驱”
7、三个动词,表现了驱除强暴,怜悯弱小的心情。 第十三课 诗词三首1给加点字注音。(4分)树栖鸦( q ) 低绮户( q )宫阙(qu )婵娟(chn )2理解加点词语。(4分)(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2)欢饮达旦:早晨。(3)把酒问青天:端起酒杯。 (4)高处不胜寒:经不住,担当不了。3填空。(4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 (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作品表达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2)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水调歌
8、头”是词牌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与乐观的情致。5、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BD)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形,又衬托了月夜的宁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心情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6、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借咏月思念亲人的抒情之作。7、对水调歌头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开头四句借梦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
9、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词人对天上宫阙的憧憬。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制的缺憾,表现词人的无奈而又伤感的心情。C、词的上阙写月下饮酒,由梦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宠爱人间生活;下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愿。D全词深厚婉曲,流转自如,以漂亮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建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剧烈的艺术感染力。8、朗读这首词,应把握的感情基调是(C)(3分)A激越雄壮B乐观豪迈C、舒缓深厚D柔与亲切9、“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他梦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予,可是他
10、又顾虑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处在极度冲突中。10、大家知道的诗句中有哪两句与“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11、依据原词填空。 看全词,作者上阙问天“明月几时有”,下阕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问天,问月实际是问“人生”,结果诗人探得了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虽然月圆人难“圆”,但是诗人还是祝愿道“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 第十五课 三峡1、给下列字注音。阙(qu) 湍( tun ) 涧(jin ) 曦( x )嶂( zhng ) 啸( xio ) 溯(s ) 漱( sh )襄( xing )
11、 奔( bn ) 属( zh )2、 说明文中加线的字。(1)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3 )属引凄异引:延长。(4)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缺。(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湍:急流的水。(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 :有。 朝:早晨。暮:黄昏。(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认为。(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9)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漱:冲荡。(10)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清:水清。荣:树茂。峻:山高。茂 草盛。 良:确实、实在。(1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文言文 练习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