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案2新版长春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案2新版长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案2新版长春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木兰诗1教学目的 1.会背诵全诗。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叙事方法。3.理解木兰形象。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爱国精神和对和平憧憬。2学情分析 两课时教学3重点难点 1.会背诵全诗。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叙事方法。3.理解木兰形象。4.本文详略得当叙事方法。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代父参军故事,传颂千古,家喻户晓。你知道故事主人公是谁吗?学生猜:花木兰对,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木兰乐府诗木兰诗(老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的(幻灯片2)1.会背诵全诗。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叙事方法。3.理解木兰形象。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爱国精神和对和平憧憬。三、文学常识(幻灯
2、片3)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一首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双壁”。它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幻灯片4)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1)标自然段序号;(2)用笔画出不会读生字词,并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拼音。(3)读准字音,朗读全诗。2、检测字词(幻灯片5)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读音并将其标注在生字旁。唧唧(j)机杼(zh)军帖(ti)可汗(khn)鞍鞯(njin)辔(pi)头溅溅(jin)燕(yn)山啾啾(ji)朔(shu)气金柝(tu)铠(ki)甲十二转(zhun)红妆(zhung)著(zhu
3、)旧时裳(chng)云鬓(bn)帖(ti)花黄3、二跟读课文,读出节奏。(幻灯片6)老师放朗读示范读音,请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根底上,读出诗歌节奏。学生跟读。4、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幻灯片78)自学探讨:要求(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2)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3)将不会翻译词句画出来与同桌探讨,还不会保存在班级探讨。(一)学生参考屏幕上译文翻译全文。(超链接幻灯片31-32)(二)检查重点句子翻译。(幻灯片914)(1)文言中数词翻译。“军书十二卷”“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中“十二”“十”都是极言其多,不能作为的确数字,是虚指。(2)文言文中互文句翻
4、译。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相互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炼。试着翻译下列句子,留意体会互文用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身经百战,有战死沙场,有得胜而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翻开我东屋、西屋阁门,坐在我东屋、西屋床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动,目光迷离。扩展补充: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3、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
5、文中常采纳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说明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详细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两个局部,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相互照应,相互阐发,相互补充,说是一件事。互文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如今两个方面:一、构造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局部省去“壮士”,句后局部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相互交织补充。二、语义特征:互补。如:“主人下马客在船”(木兰诗),主人下马,已包含客人也下了马,客人在船也隐含着主人在船了。“下马”和“在船”两个动作是在“主人”和“客”中进展,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五、课堂练习。1、说明下列句中加横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木兰 教案 新版 长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