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自然科学总复习八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docx
《九年级自然科学总复习八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自然科学总复习八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自然科学总复习八:物质的性质和构造华东师大版【本讲教化信息】一. 教学内容: 总复习八:物质的性质和构造二. 考点讲解: 1.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改变是物理改变。如自然界中水的三态的改变,金属被切割等。 2化学改变:有新的物质生成的改变是化学改变。物质在进展化学改变时常伴有发光发热等现象,但发光、发热的现象不肯定是化学改变。如电灯通电发光是物理改变。 3物理性质:物质不发生化学改变就能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导热性、导电性、比热、颜色、硬度、溶解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改变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复原性、可燃性、酸性
2、、碱性等。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反映了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一般不等这一特性。对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也是可以不同的。如:“热胀冷缩。密度的计算公式:m/v,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及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对于物体我们用公式算出来的是它的体密度,假如它是实心的那么为该物质的密度,假如是空心的那么为该物体的平均密度。 6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 7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上升;气压减小
3、,沸点降低。 8物态改变:自然界中的物质存在的状态常见有三态:固、液、气。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及温度有关。物质在发生物态改变时,有来自温度或热量两个方面的条件。在三态之间发生的物态改变有六种: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9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区分是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展,只要有液体就在蒸发;而沸腾的发生要两个条件:温度到达沸点、吸热。 10溶解性: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实力的大小,叫做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大小,首先确定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同时也受温度、压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物质的构造: 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4、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分子是运动的; 分子间有肯定的间隙;分子间有互相作用力。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反响中的最小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在化学改变中不行再分,利用其它方法可再分。 关于原子构造要留意几点: a. 原子核所带电量及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有关关系式: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而电子的体积就更小,但原子核却集中了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而电子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 3相对原子量: a.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约10-27kg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
5、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 要强调是碳12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因为有碳14含有6个质子,8个中子,两者质量不同。 c. 留意相对原子质量及原子的实际质量的比较。 相对分子质量就是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元素的概念及其理解。 a. 定义: 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b. 留意:元素是宏观的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在描绘物质组成时应为“由某元素组成。 元素及分子、原子之间关系: 5物质的分类: a. 定义: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6、 b. 常见物质的简洁分类 6化学式及其意义 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a. 单质的书写 注:在非金属中有极少数固体、液体也是双原子分子单质,如I2、Br2;也有少数气体非金属单质也不是双原子分子,如臭氧O3。 b. 化合物的书写 1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如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2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多少。如高锰酸钾分子中钾原子1个,锰原子1个,氧原子4个; 3在化学式中表示原子个数的“小号数字的书写部位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4化学式中元素的排列依次:a. 由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如氯化钠
7、NaCl等;b. 在氧化物中氧元素符号写右边,另一元素符号写在左边,如四氧化三铁Fe3O4。可归纳为:金属左,非金属右,氧化物中氧在后。 c.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粒都可以构成物质,当物质由分子构成时,化学式的意义有: 宏观上: 1表示某物质;2表示某物质组成元素以及各元素的质量比。 微观上: 1表示某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某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 以CO2为例: 宏观上: 1. 表示二氧化碳; 2.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上: 1.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2.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氧原子构成。 7化合价: a.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1化
8、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的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例如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 为什么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任何化合物的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是电中性的,因为在化合物里,某些原子失去多少个电子我们规定为正几价,就有另一些原子肯定得到多少个电子我们规定为负几价,有多少共用电子对偏离某些原子我们规定为正几价,也就有多少共用电子对偏向另一些原子我们规定为负几
9、价,所以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b.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号在数字的前面。 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及离子符号不同。“头上长着化合价,离子旁边带个把b。 2有些元平素见化合价为两种,通常低价的称为“亚,如FeCl2称为氯化亚铁,FeCl3称为氯化铁。 3同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N元素分别显3价和5价。 c. 元素的化合价及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在化学反响中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元素的化合价就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所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等于它的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自然科学 复习 物质 性质 结构 华东师大 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