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期备课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爱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拟细致,对试验感爱好,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 已具备确定的视察实力,探究实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对四周世界有着剧烈的新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得学问和自主探究实力不强,科学探究实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侧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时机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教师刚好、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视察、开展实力、培育思想情感。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
2、至两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绽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当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扶植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接着引领学生经验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实力。三、教学目的 1、可以自己想出方法增进对探讨对象的理解。 2、进步视察的准确性和准确性。要求运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绘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搜集和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展简洁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育学生敬重客观事实、留意证据、大胆质疑,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
3、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育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理论,在感知、体验的根底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实力。特殊是试验中限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试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说明,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根底学问的驾驭,让学生关注搜集和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展简洁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细致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细致做好课前打算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鼓励学生的探究爱好。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料。教化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索行动支配,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时机,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找寻证据进展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展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溢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视察相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验、体验每一个活动。六、教学时间支配第一单元: 第1周 第二单元: 第2-3周 第三单元: 第4- 5周 期中复习: 第6-7周 第四单元: 第8-10周 第五单元: 第11-13周 第六单元: 第14-15周 期末复习: 第16-18周.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探讨对象,扶植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洁工具相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理解常见材料,相识常见材料
5、的性质,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理解新材料、关切新材料的爱好;培育学生细致、细致地视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得信息的实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消费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自然材料的根底上,制造了很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很多自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1、 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的1、科学探究目的:(1) 能用已有的学问和“看”、“摸”、“闻”等方式,推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2)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的:(1) 情愿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知其他组。(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
6、活离不开各种材料。3、科学学问目的:(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2) 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3) 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4、STSE目的:(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2) 能描绘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二、教学重点:1、正确推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四、教学打算: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自然
7、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B、学生答复: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C、教师:提出今日的探讨问题-相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二、新授: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1)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小刀-金属铁;报纸-纸;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2)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全部物品进展分类:
8、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3)请学生探讨: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4)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饭桌、保温杯、铅笔、手电筒、衣架、沙发我们四周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特别重要。 2、相识人造材料和自然材料石油、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自然的。是自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自然材料, 塑料、玻璃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玻璃是如何加工的吗? 自学P3下面的图。学生答复。 教师:像塑料、玻璃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学生:须要人
9、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须要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3、找寻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三、布置作业: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材料调查记录表用品材料用品材料勺碗被褥板书设计:身边的材料自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砖课后反思: 2、 塑 料一、教学目的1、科学探究目的:(1) 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拟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分。(2) 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测,并能通过试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3) 能从试验结果中发觉新问题。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
10、的:(1) 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意须要而不断的探讨开发新材料。(2) 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3、科学学问目的:(1) 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处。(2) 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处。(3) 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4、STSE目的:(1)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2) 能提出我们为削减“白色污染”要做哪些详细事情。(3) 能描绘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二、教学打算: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
11、第一课时 活动目的: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拟塑料的一些性质。2、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展记录、比拟。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今日,我们就来相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处。二、教学过程: (一)相识塑料。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沟通。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处。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比拟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展比拟,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一样?那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
12、里。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轻巧 透亮 防水 耐磨 2、学生分4人小组进展视察活动,填写记录表。3、师巡察,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4、学生分组汇报视察结果。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觉?6、引导学生相识塑料具有防水、轻巧、透亮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削减森林破坏。第二课时 活动目的:1、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作出预料,并通过试验证明自己的预料是否正确。2、 能在试验的根底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3、 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更,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展比拟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
13、、缺点。二、探究过程:(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1、 猜测: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2、 分小组探讨,并记录探讨结果。3、 汇报探讨结果。 4、 分小组试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视察两个瓶子的变更,并将视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5、 师巡察指导。6、 汇报试验及视察结果。7、 提问:是不是全部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探讨并举例说明。8、 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戴手套1、 预料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2、 汇报预料结果。3、 到室外阳光下进展试验。4、 汇报试验结果。5、 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
14、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视察两只手是否潮湿。(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第三课时 相识新材料活动目的:1、 能主动搜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2、 能发觉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3、 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由于自然材料远远不能满意人们的须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很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须要和科学技术的开展,人们造出了很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日这节课,我们来相识一下这些新材料。二、探究过程: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展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洁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
15、处。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2、先在小组内沟通,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沟通。3、在沟通各自信息的根底上,再让学生谈谈相识新材料的感受。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三、拓展:小调查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运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运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探讨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3、鼓励学生提出削减“白色污染”的建议。 第二单元声本单元以学生熟识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育学生科学探究实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找寻声音、视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制定支配,视察、试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索与归纳,表达与沟
16、通等方面的探究实力,以及创新精神和理论实力。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活动,相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亲密关系。使学生相识到,声音既可以扶植我们相识四周的世界,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安康,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增加环保意识。3、 倾听声音一、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的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绘自己听到的声音。2、可以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宜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二)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的1、乐于对四周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探讨的问题。2、可以与其他同学沟通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三)科学学问目的1、能举例说明四周的声音是各种各
17、样的。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的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相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三、教具学具: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溢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 倾听声音(二)探究探讨1、学生分组找寻声音。(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
18、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2、指导学生表达与沟通活动。(1)向同学描绘自己听到哪些声音。(2)比一比,谁仿照的更好。(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1)分组探讨,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引入1、请同学们一起仿照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问题
19、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探讨吧!(二)探究探讨1、指导学生分组试验视察活动:视察物体发时的现象。(1)试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觉什么?(2)试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3)试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
20、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 音发 出时 它们 都在 振动。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 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 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1)分组探讨汇报以上试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分组试验汇报分组试验:用什么方法能使物体停顿发声?分组探讨:物体停顿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3、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3 倾听声音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4、 物体传声一、教学目的 1、能利用试验发觉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
21、的。2、情愿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探讨声音的试验。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可以传声。4、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5、能说明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需靠特殊装置互相传递声音的缘由。二、课时支配: 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展探讨。2、 据学生探讨的结果教师赐予确定,然后用试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3、 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独创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4、 试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试验。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a 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好的活动过程;b 学生挠
22、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试验效果。(4) 探讨: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5) 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6) 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第二课时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可以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索,并导入新的活动。1、试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参加多半槽水,并对试验提出详细要求: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2、探讨:这个试验告知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索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二、拓展活动 打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冀教版 三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