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复习资料全.docx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化学复习资料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酶活力:就是酶催化实力,用酶催化反响的速度来表示。在25及其他酶最适条件下,在1min内1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称为酶的国际单位(IU)。单位时间内催化反响生成产物的量称为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含有的酶活力单位酶活力单位。2、 影响酶促反响速度的因素:1.底物浓度的影响。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响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到达肯定值,几乎全部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响速度到达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响速度不再增加。2、酶浓度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足够、反响条件相宜时,反响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3. 温度的影响。酶促反响的最适温度高于酶活力的最适温度。4. pH 的影响。在
2、肯定的pH 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通常称此pH 为最适 pH。3、 米氏常数Km的意义: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m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理常数。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肯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肯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 ,酶的催化活性 4、 不行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必需活性基团以特别坚固的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的丢失,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原活性,称为。5、 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剂通过非共价键与酶和(或)酶-底物复合物进展可逆结合而使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可采纳透析、超滤等方法将抑制剂除
3、去而使酶复原活性,称为。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6、 食品酶探讨的内容和意义:探讨食品原料体内酶的变更与作用。通过限制来削减食物贮藏时成分的损失,同时使食品具有更好的品质。探讨酶学原理及酶制剂在食品工中的应用。到达限制和改善品质及贮藏性的目的。7、 酶促褐变:当果蔬受到损伤时,组织和氧接触,由酶催化造成变色的作用。8、 酶促褐变的限制:限制: 针对酶促褐变的三个条件:酚类物质,氧和氧化酶类。(1)热处理法:理论值70957s。不行过热和时间过长(会引起物料质构不志向变更)。也不能不够热量。方法有水煮、蒸汽、微波、高静压等。(2)驱氧法:详细措施:水糖盐液浸渍、浸涂抗坏血酸、真空等。(3
4、)酸处理法:pH3以下。可用柠檬酸(可与酚酶的铜离子螯合)、苹果酸、抗坏血酸(使酚酶失活。消耗氧)等。(4)底物改性:利用甲基转移酶,将邻二羟基化合物进展甲基化,生成甲基取代衍生物。此物不能被酚酶作用。(5)添加底物类似物 如肉桂酸等。(6)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生理法:作用原理:抑制酚酶的活性,并把醌复原成酚,与羰基加成而防止羰基化合物的聚合作用。9、 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酶:水解酶类(1)淀粉酶(7)果胶酶(10)蛋白酶酶 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淀粉加工、水果加工、肉蛋鱼类加工10、 -淀粉酶作用:以随机的方式水解淀粉产生低聚糖或单糖。只水解-1,4键,随机地从分子内部切开-1,4葡萄糖苷键,而使淀
5、粉水解成糊精和一些复原糖,所生成产物均为-构型。11、 淀粉酶作用:外切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从淀粉分子的非复原性未端开场,作用于1,4糖苷键,依次切开麦芽糖单位,同时发生转位反响,使生成的麦芽糖的C(1)由型转为型。 不能水解支链淀粉的1,6糖苷键,也不能绕过支链淀粉的分支点接着作用于1,4键。12、 葡萄糖淀粉酶作用:外切酶,催化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从淀粉分子非复原性末端,逐个将葡萄糖单位水解下来当它裂开-1,4-糖苷键时,将 C1的构型从-型转变为-型。该酶的专一性较低,它还能作用-1,3和-1,6糖苷键1、 食品色素:食品中可以汲取或反射可见光波进而使食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的统称。包
6、括:食品原料中固有的自然色素、食品加工中由原料成分转化产生的有色物质和外加的食品着色剂。2、 色泽限制措施:护色:从限制影响色素稳定性的内外因素的原则动身,护色就是选择具有适当成熟度的原料,力求有效、温柔及快速的加工食品,尽量在加工和贮存中保证色素少经水流失、少接触氧气、避光、避开过强的酸性和碱性条件,避开过度加热、避开与金属设备干脆接触和利用适当的护色剂处理等。染色:使获得和保持食品的另外一种方法。3、 色淀:将可溶于水的色素沉淀在可运用的不溶性基质上所制备的一种特殊的着色剂。基质为氧化铝的为铝色淀,还有氧化锌、碳酸钙、二氧化钛、滑石粉等。4、 焦糖色素:将蔗糖、糖浆等加热到熔点以上,发生焦
7、糖褐变反响而生成的困难的黑褐色混合物,用来作为食品色素的物质,称为焦糖色素。5、 褐变: 褐变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簇新果蔬原料进展加工时或经贮藏或受机械损伤后,食品原来的色泽变暗,这些变更都属于褐变。褐变按其发生的机理分为酶促褐变(生化褐变)和非酶促褐变(非生化褐变)两大类。6、 类胡萝卜素按其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胡萝卜素类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共轭多烯烃叶黄素类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生物。构造特征:具有共轭双键,构成其发色基团,这类化合物由8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异戊二烯单位的连接方式是在分子中心的左右两边对称。胡萝卜素有四种物质:a-胡萝卜素、b-胡萝卜素、g-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有4
8、0个碳的多烯四萜,由异戊二烯经头尾或尾尾相连构成。7、 单宁:单宁也称鞣质,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是具有沉淀生物碱、明胶和其他蛋白质的实力,且相对分子质量在5003000之间的水溶性多酚化合物。根本构造单元为黄烷-3,4-二醇。在五倍子和柿子中含量较高。单宁分为可水解型和缩合型两大类:水解型分子的碳骨架内部有酯键,分子可因酸、碱等作用而发生酯键的水解;缩合型分子具有完好的碳骨架,水解作用不能破坏其分子的碳骨架。单宁的颜色为黄白色或稍微褐色,具有特别强的涩味。单宁与蛋白质作用可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与多种生物碱或多价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有色的不溶性沉淀,因此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澄清剂。在食品贮藏加工中,单宁
9、会在肯定条件下(如加热、 氧化或遇到醛类)缩合,从而消退涩味。作为多酚,单宁易被氧化,发生酶促和非酶褐变8、 食品着色剂:(1)一般毒性(2)致泻(3)致癌9、 护绿技术: (1)中和酸而护绿 :进步罐藏蔬菜的pH是一种有效的护绿方法。在存储过程中,绿色植物内部会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因此,要参加氧化钙和磷酸二氢钠,使产品pH长期保持中性;或采纳碳酸镁或碳酸钠与磷酸钠相结合调整pH的方法都有护绿效果,但它们的参加有促进组织软化和产生碱味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2)高温瞬时灭菌 。因在高温下杀菌比在常温下所需时间短,因此与常规热处理相比,具有较好的维生素、风味和颜色保存率,但保藏时间不超过2个月。
10、(3)绿色再生。将锌或铜离子添加到蔬菜的热烫中,也是一种有效的护绿方法,因为脱镁叶绿素衍生物可与锌或铜形成绿色络合物。铜代叶绿素的色泽最鲜亮,对光和热较稳定,是志向的食品着色剂。4)气调保鲜技术:属于生理护色。(5)调整水分活度:水分活度较低时,H+转移受到限制,难以置换叶绿素中的Mg2+,同时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也被抑制,因此,脱水蔬菜能长期保持绿色。(6)避光、除氧可防止叶绿素的光氧化褪色。因此,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和护绿方法以及适当运用抗氧化剂相结合,就能长期保持食品的绿色。10、 花色苷是花青素的糖苷,由一个花青素(即花色苷元)与糖以糖苷键相连。具有类黄酮典型的C6-C3-C6的碳骨架构
11、造,是2-苯基-苯并吡喃阳离子构造的衍生物。 11、 食品中较重要的6种花色素:花葵素(天竺葵色素)、花青素(矢车菊色素)、 飞燕草色素(翠花素,)、芍药色素、 3-甲花翠素(牵牛花色素)、 二甲花翠素(锦葵色素) 已知有20种花青素,食品中重要的仅6种。12、 花色苷的变更: 1、pH 2、温度3、氧气、水分活度与抗坏血酸的影响4、光照 5、二氧化硫的影响 6、糖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7、金属离子 8、花色苷与其它共色素发生缩合 9、花色苷的水解 13、 儿茶素:也叫茶多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常见有4种。儿茶素在茶叶中含量很高。儿茶素本身没有颜色,具有稍微涩味,与金属离子络合产生白色或有色沉
12、淀。儿茶素很简洁被氧化生成褐色物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均能氧化儿茶素;高温、潮湿条件下遇氧,儿茶素也可自动氧化。 1、 呈味阈值:衡量味的敏感性阈值:能感受到该物质的最低浓度( mol/m3, % , mg/kg ) 阈值越小,表示其敏感性越强。2、 香气值(发香值):推断一种呈香物质在食品香气中起作用的数值。香气值(FV) =呈香物质的浓度/阈值。FV1,感觉不到香味。FV 越大,说明是该食品的特征呈香物质。3、 风味物质的特点:(1)种类繁多,互相影响。(2)含量极微,效果显著。(3)稳定性差,易被破坏。(4)风味物质的分子构造缺乏普遍规律性。(5)受浓度、介质等外界条件的影响4、 影
13、响味感的主要因素:(1.)呈味物质的构造。(2)温度,最能刺激味感的温度:10 40C(30C 最敏锐)不同味感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不同。(3)浓度和溶解度。浓度:适当,开心感。对不同味感的影响差异很大。溶解度:呈味物质溶解后,才能刺激味蕾。(4)年龄、性别、生理状况。5、 呈味物质间的互相作用: 1. 味的相乘作用某物质的味感。 因另一味感物而显著加强2. 味的比照作用。两种味感物共存对人的感觉或心理产生影响。 3. 味的消杀作用。一种物质减弱或抑制另一物质的味感 味的变调或阻碍作用5. 味的疲惫作用6、 甜味与甜味物质。呈甜机理AH / B 生甜团学说(AH, B 理论, 夏氏理论)影响甜度的
14、主要因素:(1)浓度:浓度增加,甜度增加.(2).温度。较低温度范围内,对大多数糖甜度影响不大,但对果糖影响大。(3)溶解。(4)甜味物质的互相作用。各种甜味剂混合,互相进步甜度糖液中加少量多糖增稠剂,甜度、黏度都稍7、 呈苦机理:空间位阻学说内氢键学说3. 三点接触学说4.诱导适应学说8、 影响酸味的主要因素:(1)氢离子浓度(2)总酸度和缓冲作用(3)酸根负离子的性质(4)其他物质的影响9、 咸味形式:M+ A- 。 M+ : 定味基,被味细胞蛋白质的羧基或磷酸吸附,呈咸味。A-: 助味基,影响咸味强弱、副味10、 呈辣机理:双亲分子: 极性头部:定味基。非极性尾部:助味基。C9最辣规律:
15、辣味随分子尾链的增长而加剧,在n C9左右到达顶峰,然后陡然下降。(C9 是按脂肪酸命名规则编号,实际链长为C8)。常见辣味物质:1. 热辣味物质2. 辛辣味物质3. 刺激辣味物质 11、 涩味:当口腔黏膜蛋白质被凝固时,就会引起收敛,此时感到的味道便是涩味。12、 嗅觉的特点:1. 敏锐13、 2. 易疲惫、适应和习惯3. 个体差异大4.阈值会随人身体状况变动。气味对身体的影响:1. 对呼吸器官影响2. 消化器官3. 循环器官4. 生殖器官5. 精神活动14、 食品中香气的形成途径:生物合成、酶的作用、 发酵作用、高温分解作用、调香15、 食品香气的限制:1.原料的选择。适宜的原料,确保食品
16、香气良好2.加工工艺。尤其:加热工艺3.贮存条件4.包装方式5.食品添加物。食品香气的增加:1.香气回收与再添加2.添加自然香精 (调香) 3.添加香味增加剂(麦芽酚、乙基麦芽酚)4.添加香气物质前体5.酶技术。(风味酶:键合态香气物质游离态 香气前体物质香气物质)1、 食品添加剂 :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艺的须要而参加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自然物质。中国包括养分强化剂。与美国不同:食品配料也属于食品添加剂。2、 食品添加剂的一般要求:(1)本身应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证明在运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长期摄入后对运用者不应引起慢性中毒。(2)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最好能参加
17、人体正常代谢,或被正常解毒过程解毒后排出体外,或不被消化汲取而全部排出体外,不在人体内分解或不与食品作用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3)在到达肯定的工艺效果后,若能在以后的加工、贮藏、烹调过程中消逝或被破坏,避开被摄入人体,则更为平安。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添加与食品后能被分析鉴定。(4)对食品的养分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应当影响食品的质量及风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5)要有助于在食品消费、加工制造和储存等过程中保存食品养分素,防止腐败变质,增加感官性状,进步产品质量,并在较低用量条件下有显著的效果。(6)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有害杂质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允许限量。(7)价格低廉,来源足够。(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化学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