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内容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相识1课时1设计人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教学第1-2页例1、例2,完成随后练一练及练习一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正方风光、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含义,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学习经验,增加空间观念,开展数学思索。教学重点与难点相识长方体、正方风光、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含义,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 教具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态纸盒等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相识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相交于同一顶点三条棱长度分别
2、叫做它长、宽、高。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日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形态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课件今日我们就来探讨这里面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哪些物体形态是长方体? 2、出例如1: 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来视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态?哪些面完全一样?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视察学具,直观地答复上面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围
3、成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一样。 两个面相交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长度,哪些棱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视察、测量。 得出: 相对棱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学生在小组里视察沟通,指名答复。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老师板演画法。3、请学生比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长方体框架,视察一下: 它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同一顶点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视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三条零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长、宽、高。 它12条棱可以分成
4、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两个问题,并答复。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特征有哪些,量出它长、宽、高。 6、出例如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视察思索,并在小组里沟通。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一样点,有哪些不同点呢?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汇报。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棱长。四、稳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1-4题。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殊之处。你是怎样知道?第4题可先让学生推断出摆出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相互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完成练
5、习一第5题。尝试自己做一个长方体。教学内容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相识2课时1设计人教材简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例3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相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绽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之间联络,为后面学习外表积打好根底。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正方体侧面绽开图。强化对长方风光和棱特征相识。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学习经验,增加空间观念,开展数学思索。教学重点与难点相识长方体侧面绽开图。教具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态纸盒等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相识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 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相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
6、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沟通补充。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学们说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进展学习。出示正方体纸盒:你可以沿着这个正方体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相互联在一起。学生尝试操作。小组里沟通。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可以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看看长方体绽开图,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学生视察沟通。追问:你能从绽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面吗?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详细说说思索过程。4完成练一练第2题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展推断,在此根底上再动手操作进展验证。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6题学生小组
7、沟通,独立操作验证。2、完成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沟通,指名说说自己连现实思索过程。3完成动手做启发学生思索: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须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形态大小有什么联络?让学生会通过操作逐步驾驭其中规律。三、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日学习内容什么是重点?四、作业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教学内容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1课时1设计人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教学第6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含义和计算方法,
8、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学习经验,开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索。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学习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爱好。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教具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态纸盒等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 一、复习打算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根本特征,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学问。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
9、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假如告知你这个长方体纸盒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沟通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长方体模型思索,依据长方体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依据学生答复进展板书。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环节是什么?要依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长和宽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5提出要
10、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面积之和,都是可以,请用自己喜爱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1谈话:依据长方体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须要多少硬纸板问题,假如纸盒是正方形你还会解决同样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沟通反响,提示学生依据正方体特征进展思索。3、提示外表积含义谈话才我们刚刚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总面积,叫做它外表积。三、应用拓展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列式和题中直观图详细说明思索过程。2、做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相互说说每个面长
11、和宽,并核对相应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做练习二第2题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4、做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依据表中列述数据进展推断,并说明推断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入表中。最终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外表积与正方体外表积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各要留意什么?四、全课小结通过今日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表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表积?长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与正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络?五、作业练习二第3、4题教学内容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2课时1设计人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根底上,引导学生依据所求问题详细特点
12、选择计算方法。教材第7页例5及练一练,练习二610题,第9页思索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稳固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含义和计算方法,能依据所求问题详细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2、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索。3、亲密数学与生活联络,进步学生学习爱好。教学重点与难点能依据所求问题详细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教具长方体模型、课件等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 一、复习打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表积?指名答复。提问:长方体外表积怎样求?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例如5:指名读题。启发思索:要求制作这
13、个鱼缸至少须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事实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沟通自己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集体沟通订正。2、出示练一练读题后启发学生思索:至少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求什么?左边和右边纸盒有什么区分?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6题读题后启发学生思索:求包装纸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是求什么?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2、完成练习二第7题学生自己读题。启发思索: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面积之和?依据给出条件,这几个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学生先在小组里沟通,然后独立解答。3、完成练习二第9题引导学生视察教室,说说假如要给教室进展粉刷,须要刷哪些面面
14、积?再结合题目进展解答。四、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学问?你觉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要留意些什么?五、作业练习二第8、10题思索题选做教学内容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1课时1设计人教材简析教学第10-11页例6、例7及相应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三1-4题。主要是通过三个层次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相识体积意义。例7及随后练习教学容积意义。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相识体积和容积意义。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学习经验,开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索。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爱好。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相识体积和容积意义。教具大小不同水果、玻
15、璃杯等板书设计体积和容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物体体积。容器所能包容物体体积,叫做这个容器容积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 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相识立体图形,大家都驾驭得不错。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进展几个小试验,考考大家视力,情愿承受挑战吗?让我们来试试看。二、操作探究1、学习例61老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再出示一个同样空杯: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装水也是一样多吗?下面请同学们细致视察:老师往空杯中装入一个桃,将满杯水往装桃杯中倒,直至倒满。问:杯子中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引导学生发觉桃占去了肯定空间。2老师出示两个水果,分别装入两个空杯,倒满水。你觉得倒入几号杯里水多?为什
16、么?指名学生答复,验证。将两个杯中水果取出,以验证哪个背水多。进一步明确:桃占空间大,因此相应杯中水就少;荔枝张空间小,因此相应杯中水就多。3出示大小不同三个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引导学生思索: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杯子里,在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空间大?引导学生比较、推想。操作验证。4师指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物体体积。板书:体积 追问: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吗?指名学生答复,再同桌相互举例。2、学习例71出示两盒书引导学生视察,那个盒子里书体积大一些?学生比较后答复。师:你们看,书体积大,也就是书盒所能包容书体积大。这个书盒就是
17、一个容积。我们把“容器所能包容物体体积,叫做这个容器容积板书:容积追问:这两个书盒,谁容积大一些?为什么?2试一试下面那个玻璃杯容积大一些,你能想方法比一比吗?师:什么是玻璃杯容积,你能想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在小组里沟通比较方法,指名汇报。三、稳固练习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1、完成练一练第1题借助示意图,先由学生进展干脆推断,再通过操作演示验证。指名说说,溢出水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体积。2、完成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依据容积意义进展说明。3、完成练习三第1题独立思索,指名答复说说三堆饼干体积为什么相等。4、完成练习三第2题独立思索,指名答复5、完成练习三第3题学生按要求进展操作,同桌
18、相互检查沟通。6、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答复下列问题,集体沟通。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学问?你觉得这节课哪些地方值得大家留意?五、作业完成家庭作业相关练习。教学内容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2课时1设计人教材简析这节课主要是学习例8,通过让学生实在感受到体积单位是因为测量物体体积实际须要而产生;在此根底上初步相识体积单位。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相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观念。2、开展学生空间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联络,感受数学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相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
19、、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观念。教具正方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等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 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相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指名说说,全班沟通。二、探究新知1出示如例8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体积吗? 指名答。视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体积大吗?学生揣测。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你有什么好方法吗突出:可一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正方体,再进展比较。小结:为了精确测量或计量体积大小,要用同样大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2相识常用体积单位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