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 第二学期老师姓名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土壤和生命 1.我们四周的土壤 授课时间:一、教学目的:1.可以亲自采集土样,并视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情愿沟通自己的视察结果,共享合作探究的欢乐。二、教学过程:一挖一挖,找一找。1.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3. 讨论:在外出进展视察时,我们应当留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留意平安;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损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 二看一看,比一比。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觉?2.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
2、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3.小组合作讨论。4.全班沟通。老师引导学生说动身觉,留意创新的发觉。5.你们的小组是否视察细致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视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觉。6.小组沟通,老师留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视察中不同的发觉。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三拓展今日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视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觉。你们能把这些新发觉和新感受用清爽、美丽的文字或是活灵活现的图画描绘出来吗?盼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细致视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视察。教学反思:2.理解土壤 授课时间:一、教学
3、目的:1.可以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二、教学过程:一提问激趣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视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3.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讨论吧。二组织讨论,沟通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及土壤中的成分有关?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搜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解并描绘他们所知道的土壤学问。要求学生
4、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根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三讨论土壤的成分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用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沟通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3.阅读第5页最终一小节资料。4.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答复沟通。教学反思:3.肥沃的土壤 授课时间:一、教学目的: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试验,可以制作肥料袋;3
5、.可以坚持长期视察,培育学生细致负责的探究看法;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爱好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讨论内容。谈话:今日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缘由。二探究土壤1.室外活动:带着学生采集土层。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留意些什么?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2.室内活动。探究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视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觉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沟通自己的想法。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视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觉了什么?你能根据视察到的现象,推想
6、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更?3.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觉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瘦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老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学生视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老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爱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讨论:有人说蚯蚓是“自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爱护蚯蚓。讲解并描绘:其实,在土壤中
7、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三 延长活动:管理肥料袋谈话:我们从如今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试验的管理、视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当怎样来解决?教学反思:4土壤的爱护 授课时间:一、教学目的: 1.可以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推断,并思索和表达应当怎样去做。 2.知道人类的很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3.情愿为爱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大家对土壤确定有了较深的相识。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图片,请大家观赏. 2.老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
8、赖以生存的重要根底,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供应了什么?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沟通。 4.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5.全班沟通讨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6.老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供应给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供应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漂亮得意的世界。 二比照模拟试验 1.提问: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实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更?2.比照模拟试验 小组合作,做比照模拟试验。三沟通讨论 1.谈话:土壤为我们人类做了这么多,我们对土壤有一种感谢之情,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习小组沟通 3.在全班沟通
9、4.老师小结 5.提问:从同学们的答复中,我们可以发觉无论是工农业消费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生:我把垃圾丢在路边,风一吹,垃圾到了地里。 生:我把废电池扔到地里。 6.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设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和所做试验大胆去想象,在小组里讨论沟通,然后汇报 7.小结: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可思议。 四共同讨论,沟通爱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
10、亲,我们能为爱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组织全班沟通。 4.老师小结并出示一首小诗让学生观赏。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 授课时间:一、教学目的1.能用解剖的方法,利用放大镜对种子进展视察比较。2.会视察、描绘、记录自己的视察结果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上节课老师请你们把种子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谁情愿给大家来介绍一下?2.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种子。3.老师小结:很多植物会开花结果,种子藏在果实的里面。果实就是种子的家,它们爱护着种子不会受到损害。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果实和种子。二种子的传播方式1.老师朗读儿歌蒲公英2.老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种子的传播方
11、式?3.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4.汇报沟通讨论结果,老师在黑板上归类。三视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谈话:同学们,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家猜一猜:种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揣测,并把自己的揣测画下来。3.提问:1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2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拨开来呢?4.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打算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拨开,视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视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5.学生视察。6.老师巡察,激励学生细致地视察。为了视察得更清晰,适时提示学生可以运用放大镜。指导学生视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个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
12、?像什么?7.学生分组汇报视察到的现象。8.老师确定学生的发觉,可将部分学生画的图贴在黑板上。9.提问:其他种子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拨开其他一些种子看看,里面有什么?10. 学生视察。11. 学生汇报视察到的现象。12. 小结: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和蚕豆种子的构造是很相像的。其他种子里面根本也是这样的。教学反思:2.根和茎 授课时间一、教学目的:1.可以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展视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3.情愿通过视察、搜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奇妙。二、教学步骤:1探究和调查1.师:植物的根一样吗?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展比较。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
13、画出来。2.全班沟通、比较。3.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分呢?想一想4.听学生揣测。5.引导学生设计试验来证明自己的揣测。2回忆和说明1.以上都是揣测,都没有经过事试验证的,我们必需都要?做试验2.布置试验要求、视察任务教学反思:3.叶和花 授课时间:一、教学目的: 1.会比较不同树叶的一样和不同之处; 2.知道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会做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比照试验; 3.会解剖植物的花,初步理解花的构造;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今日我们要相识植物的最终两大组成部分:叶和花。 二视察叶片,相识叶片的作用 1.视察叶片。 2.给叶片分类。 1谈话:树叶的形态很多种,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这
14、样一句话: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接下来就请大家把带来的树叶按确定的标准来给它们分一分类,并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给树叶分类,记录。 3汇报沟通。 3.相识叶的作用。 1谈话:叶子的形态多种多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答复。 3看多媒体演示树叶的光合作用。 4老师小结。 4.体验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老师出示两盆吊兰:这两盆吊兰是老师种的,一盆是放在阳台上的,一盆是放在室内的,种下去的时候是差不多大小的,每天都浇同样多的水,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盆吊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视察比较。 3提问:请大家猜一猜两盆吊兰长得不同的缘由。 4学生揣测。 5师小结:阳光对植
15、物的生长是特别重要的,这一盆吊兰就是因为长期照不到阳光,所以才长得不如那一盆好。当然,也有一些不喜爱晒太阳的植物它们一般生活在高大的树木下面,假如把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是会晒死的。 三相识花朵 1.视察解剖花朵。 2.相识花粉的传播方法。 四拓展延长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每人利用本单元学习的学问,回去种一棵植物,并记好视察日记。 教学反思:4.植物和我们 授课时间:一、教学目的: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二、教学过程: 一沟通谈话,提示课题1.投影出示大自然风光的图片:同学们,大自然中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你所熟识的植物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处?2
16、.学生沟通介绍。3.提问:植物及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提示课题。二讨论:理解植物及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1.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奉献,无论怎样夸张,都不过分。2.小组活动:视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来自植物,比一比,哪个小组发觉得多。3.沟通汇报。4.你的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植物?6.小结:植物对人类的奉献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可以这么说吧,没有植物,我们也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了。三探究: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1.各小组学生拿出提早打算的近日所吃的植物,认一认。2.组内沟通:你所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3.沟通汇报。4.分一分:根据以种子.
17、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供应食物的类型分类。5.汇报分类状况。6.质疑:分类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意见不一样?为什么?7.讨论:哪些植物它的多个部分被我们食用了?8.小结:不同的植物,我们一般食用它不同的部分。但也有一些植物的多个部分被我们食用了。四建构:一株完好的会开花的植物的构造组成1.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觉得一株完好的植物应当包括哪些部分?3.出示一株西红柿的挂图,比照。4.很多会开花的植物都及西红柿一样具有根.茎.叶等多种构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完好的植物,并在各部分写上名称。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相识固体 授课时间:一、教学目的:1、可以区分四周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
18、是液体,给物体分类。2、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别离。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变更。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日,我们来相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学问。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答复。二自主学习。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1老师出示课前打算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2师生沟通。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不须要下定论,只要学生可以说出道理即可。5老师演示“和面的试验。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让学生描绘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