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单科地理高考真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单科地理高考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单科地理高考真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年江苏单科地理高考真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清明上河图(部分),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答复1-2题。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沉B商业旺盛兴旺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1.D 2.A【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开展,故答案选D。2.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
2、时期的都城,因此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察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城市的职能。【名师点睛】本题组运用图片结合文字叙述给出材料,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和城市职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推断实力,假如是具有肯定历史学问则对分析推断该题有很大的扶植。第一小题易错点是学生不能区分促进城市形成的条件和开展条件,而错选;第二题易错点是把开封当前的职能当作正确选项。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答复34题。3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A2月18日12时B.2月18
3、日20时C2月19日4时D.2月19日12时4春节假期期间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B南京昼夜长短变仳幅度增大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延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3.A4.D【解析】试题分析:3、长城站位于60W旁边,属于西四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2015年2月19日零点晚12个小时,因此该程师傅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月18日12时,故答案选A。4、春季期间属于2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向北挪动,看日出南京太阳从东南升起,答案A错误;南京昼夜长短改变幅度减小,答案B错误;长城站南半球白昼变短,日落时间提早,答案C错误;长城站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太阳直射点向北、远离南极),故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
4、题组主要考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小题考察地球自转造成的时间差异、区时的计算;第二小题考察影地球公转引起的日出方位、昼夜长短的改变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名师点睛】本题组结合学生比拟感爱好的话题“南极科考”和“春节微信抢红包”设置背景条件,分析因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第一小题主要考察区时计算,易错点是长城站的时区推断不精确;第二小题涉及现象较多,学生在分析时应当静心逐项推断,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挪动,以此确定日出方位,昼夜长短改变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图3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答复56题。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缘由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
5、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亲密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人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5.C6.B【解析】试题分析:6、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因此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故答案选C。7、巴西高原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将原始森林埋藏在地下所形成;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是秘鲁寒流作用形成的;巴西东南部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东南信风、巴西暖流、及巴西高原地形抬升气流相比,以上三项与安第斯山脉形成都没有必定联络,南美大陆地表径流由于安第
6、斯山脉位于大陆西岸,东侧陆地面积广袤,致使发育的大河由西向东流入大西洋,西侧陆地面积狭小,河流短小,所以说南美大陆主要流入大西洋与安第斯山脉亲密相关,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组以南美洲为背景材料,主要考察地壳运动的学问、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问,考察学生调动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名师点睛】本题组第一小题考察地壳运动的学问,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的,学生做错,可能会选沿火山地震带发育和沿海路作用边界发育,因为安第斯山脉间隔 海洋近,与火山地震带重合,但这两个不是安第斯山脉的成因;第二小题考察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大山脉往往形成分水岭
7、,影响河流流向,而煤炭资源的形成、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均与安第斯山脉无关。图4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途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答复7-8题。7沿客家人南迁路途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8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缘由是A平安防卫B节约耕地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7.C8.A【解析】试题分析:7、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途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
8、人南迁路途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8、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构造看,进出只有一套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屋顶有宽檐,围墙上有眺望、射击口,其目的就是平安防卫,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察学生调动运用学问分析问题的实力。【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历史时期客家人南迁部分路途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一小题关键是结合沿途地理事物推断准迁移路途经过的地区,沿途的温度带;第二小题分析土楼独特房屋形态的主要缘由,应从房屋构造着手,并结合历史时期,部落、聚落间为争夺粮食、资源等斗争不断的现象。图5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
9、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答复910题。9该日,下列地区可能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遇冻害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台风攻击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改变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9.B10.B【解析】试题分析:9、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于冷锋前方,暖气团限制一侧,未曾遭遇冻害,故A错;重庆处于冷锋锋线旁边,伴随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B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气压限制,天气晴朗,C错;此时处于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不会受台风攻击,D错。故选B。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旁边为低压槽,
10、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受高,与江苏天气改变相符的是B。故选B。【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运用图示材料,考察常见天气系统【名师点睛】本题组以较新的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切入点,考察天气系统。第一小题主要视察气压形势图,看准每个区域位置所对应的天气系统,结合所学常见天气系统特征,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第二小题要熟识冷锋系统带来的天气改变:气温下降、气压先降后升。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图6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11-12题1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ABCD12牧民转场主要受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程度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11.
11、C12.A【解析】试题分析:11、从图中等高线不行以看出只有全线等高线比拟稀疏,山坡坡度较为平缓,相宜家畜爬坡迁移,而、都有部分路段坡度较陡,不利于家畜迁徙,故答案选C。12、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夏季山上牧场草类茂密,饲料丰富,气候温柔,冬季山水草类枯死,气温很低,不利于家畜越冬,冬季山下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家畜越冬,故选A。【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察等高线地形图的推断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察学生读图分析实力和调动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名师点睛】本题组以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为切入点,运用图示给出的详细材料,考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检测学生读图分析实
12、力和调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第一小题详细考察等高线地图判读,关键在于比拟等高线的疏密,判读坡度的陡缓,比拟转场路途沿途的难以程度;第二小题要结合等高线得出冬、夏牧场的凹凸差异,得出是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学生假如忽视等高线简洁错选为C。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主动推动年。图7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答复1314题。13.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绘,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程度高C东部产业构造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兴旺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兴旺14某
13、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m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绘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13.B14.B【解析】试题分析:13.从图中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跨亚欧两洲,东部、西部人口都稠密,中部地广人稀,答案A错;东部主要是我国,属于开展中国家,当前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主要是欧洲,多属于兴旺国家,城市化程度高,答案为B正确;东部产业构造层次低,多资源密集型产业,西部产业构造层次高,经济兴旺,答案C错误;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西部属于兴旺的国家和地区,产业构
14、造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农牧业比重小,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B。14.游轮航行时间是6月至8月,阴雨连绵的梅雨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答案A错;此时阿拉伯海盛行西南风,洋流自西向东流淌,所以多逆风逆水,答案B正确,红海两岸绝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行能看见大片森林,答案C错误,此时地中海受副热带高压限制,天气燥热枯燥,答案D错误,故答案为B。【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察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考察学生调动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名师点睛】本题组以热点“一带一路”为切入点,以亚欧大陆和周边地区为背景材料,详细考察“一带一路”自然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一小题详细考察“
15、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关键是对已学学问的调动和运用,沿线东、中、西三个区域人类活动有较大的差异;第二小题考察”一路”(“21世纪海水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详细沿线气候特征。解答该题时应留意轮船航行的时间段6月至8月,再去推断各地气候特征。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图8为依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1516题。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缘由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1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
16、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缘由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枯燥15.D16.C【解析】试题分析: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易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故答案为D。16.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峻,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故答案为C。【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详细
17、涉及到地形、气候、水文要素对植被的影响,考察学生自主学习实力。【名师点睛】本题组首先给出新概念“林线”,让学生依据已学学问,分析解决问题。“林线”要结合以学学问不难理解,本质就是海拔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山麓温度越高,林线越高,山麓温度越低,林线越低,山麓温度主要受纬度、大气环流、海洋沿岸洋流等的影响。第一小题甲地与青藏高原相比,二者纬度相差不大,不受洋流影响,应当是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二小题详细考察水文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审题关键是看准乙地东北地区北部,纬度较高,地表有季节性冻土,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继而影响地表植被。图9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10为依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
18、布图层(部分),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答复17-18题。17图9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18图10所示区域冰川面积改变的状况是A削减了1800平方米B增加了1800平方米C增加了2700平方米D削减了2700平方米17.A18.D【解析】试题分析:17.依据成像原理,地势较低山谷光线较暗,地势较高的山脊处光线光明,图中甲点光线较暗应为山谷,故答案为A。18.依据图中数据冰川区域“2”2009年比1973年共削减了3个方格,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所以削减的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故答案为D。【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察地理信息技术,详细考察了遥感影像图的
19、推断和相关计算。【名师点睛】本题组以某地两年的遥感影像和数据资料为切入点,简洁考察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驾驭状况。第一小题考察遥感影像的判读,图片推断关键是地表起伏对光线的汲取和反射特征差异;第二小题详细考察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计算。该题计算只要比拟两个年份“1”和“2”的改变数量,在乘以每个方格代表的面积即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答复19-20题。19.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
20、能是A加拿大B马来西亚C墨西哥D阿根廷20上述国家受影响海疆,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19.AC20.CD【解析】试题分析:19、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核泄漏物质随北大西洋暖流向东扩散,来到北美洲沿岸主要影响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故答案选AC。20、加拿大西海岸纬度较高,水温较低,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等温线向北凸出,对应选项C。墨西哥西海岸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等温线向南凸出,对应选项D。故答案选CD。【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察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组以2011奶牛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洋
21、流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洋流经过地区水温分布特征。第一小题详细考察洋流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解决此题关键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流向;第二小题详细考察洋流流经地区水温分布特征,解答该题两个关键点:一是洋流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水温凹凸,二是洋流的性质,确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形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图11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比照图。读图答复2122题。2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消费、生活方式是A骑单车m行B经营手T业作坊C去速食店就餐D建大型游乐场2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
22、业构造的改变是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效劳业相结合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21.AB22.BD【解析】试题分析:21.依据材抖供应的信息“国际慢城”是种具有独特地方感宜居城镇形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可以看出骑单车出行和经营手工业作坊符合“国际慢诚“要求的消费、生活方式,而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不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消费、生活方式,故答案选AB。22,阅读比照两幅图很简洁看出,大山村后期还开展了旅游业,产业构造由“慢城”前的传统种植业,较单的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到“慢城”后的种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单科 地理 高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