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化学问及实力第四章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 认知过程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干脆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所承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承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更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更状态的感觉。(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3
2、)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态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发出关于运动及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更(如加速或减速)。(三)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互相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更的现象。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互相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比照、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互相作用,包括感觉的互相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更的现象叫感觉适应。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顿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进步的现象。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2感觉比照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更的现象叫感觉比照。感
3、觉比照分为同时比照和继时比照两种。(1)同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更的现象叫同时比照。(2)继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更的现象叫继时比照。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顿作用后,短暂保存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1)正后象及刺激物性质一样的后象叫正后象。(2)负后象及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4感觉的互相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二、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干脆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4、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二)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1空间知觉: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响。它包括形态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2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依次性的感知。时间知觉有两种:一是如今是什么季节、几号、几点。二是知觉如今时刻及过去某一时刻的长短。3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1)真动知觉: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即物体在按确定的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位移时,人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2)似动现象: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
5、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现象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确定的空间间隔 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自主运动:假设你在黑暗的房间紧盯一个燃烧的烟头,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感觉它好像在不停地游走。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状况。幻觉: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状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三)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觉阅历为根底,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赐予说明的过程。2知觉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须要,对
6、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展加工的过程。3知觉的整体性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学问阅历把干脆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恒常性是指人的直觉映象在确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变更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三、留意(一)留意的概念留意是心理活动对确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留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留意分为无意留意、有意留意和有意后留意三种。1无意留意(1)无意留意的概念无意留意也称不随意留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确定事物所发生的留意:(2)引起无意留意的条件引起无意留意的缘由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
7、同时这两方面的缘由也是亲密联络的。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更、刺激物及背景的差异。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须要和爱好,主动的情感看法,个人的心情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盼。2有意留意(1)有意留意的概念有意留意也称随意留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须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确定事物所发生的留意。(2)引起有意留意的条件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发挥意志努力及干扰和困难作斗争;培育对事物的间接爱好;保持稳定的心情;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智力活动及外部活动的结合。3有意后留意有意后留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
8、留意。(三)留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1留意的范围留意的范围,也称留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留意的稳定性留意的稳定性是指留意集中在确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在稳定留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加和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留意的起伏,或叫留意的动摇。留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及留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留意品质是留意的分散,也叫分心。留意的分散是指留意分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3留意的转移留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留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留意的转移不同于留意的分散,转移
9、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是主动进展的,分散那么分开了当前的任务。4留意的支配留意的支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留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四、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的阅历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阅历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二)记忆的分类1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1)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详细形象的记忆;(2)情景记忆:对亲身阅历过的事务的记忆;(3)心情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心情和情感的记忆;(4)语义记忆:又叫逻辑记忆,即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学问的记忆;(5)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2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1)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
10、暂的记忆。瞬时记忆的时间极短,一般是0251秒,最长不会超过45秒。(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又叫永久性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3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1)陈述性记忆以陈述性学问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这类信息可以用言语表达,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务、概念和观念。(2)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学问进展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驾驭技能。(三)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根本环节。1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学问和阅历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即对信息
11、的识记具有选择性。识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展分类:(1)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须要意志去努力。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确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须要确定的意志努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2)根据识记的方法来分,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是指不理解材料意义的状况下,承受屡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展的识记。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理解的根底上,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络所进展的识记。2保持及遗忘保持是指已获得的学问阅历在人脑中的稳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但是,在保持的过程中,识记的材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更和遗忘。(1)
12、遗忘的概念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2)遗忘的规律德国闻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根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闻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3)遗忘的缘由关于遗忘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学说:消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缘由的最古老的说明。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渐渐衰退,以致最终消退的结果。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开展。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学习材料的
13、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压抑(动机)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心情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假设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复原。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说: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要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这就是遗忘的提取失败理论。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图尔文。4影响遗忘的因素3回忆或再认对不在眼前的过去阅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对过去阅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阅历过的就是再认。(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
14、运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加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展精细加工,促进对学问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进步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学问遗忘。五、思维(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间接性是指不是干脆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相识客观事物。2概括性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三)思维的种类1根据开展程度不同划分根据开展程度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详细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1)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详
15、细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2)详细形象思维详细形象思维是人脑对表象进展的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用语言符号进展的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快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揣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2)分析思维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1)聚合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供应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2)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的动身,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立程度划分根据思维的创立程度,可将思维
16、划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立性思维。(1)再造性思维再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学问阅历,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形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创立性思维创立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立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创立性思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流畅性: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即灵敏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见机行事,触类旁通。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颖性。5根据思维过程的根据划分根据思维过程的根据
17、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阅历思维和理论思维。(1)阅历思维阅历思维是以日常生活阅历为根据,推断消费、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2)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根据,对问题进展分析、推断的思维。(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所谓问题,就是给定信息和要到达的目的之间有某些障碍须要被抑制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是由确定的情景引起的,指向确定的目的,应用各种认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实现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学问阅历;3定势;4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6动机的强度在学习较困难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18、;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及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在学习任务比较简洁时,动机强度及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程度、性格特征、心情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特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六、想象(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展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想象的分类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1)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展的想象,有时还须要确定的意志努力。它包括再造想象和创立想象等。(2)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2再造想象和创立想象(1)再造
19、想象:根据词语的描绘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及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2)创立想象:根据确定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立出新形象的过程。3幻想、志向和空想幻想是创立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将来并及个人的愿望相联络的想象。它是创立想象的打算阶段和特殊形式。假设幻想是以现实为根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志向。假设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志向能激励人向上和进取,是人们从事创立性活动的动力,而空想往往会把人引向歧途。(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2补充功能;3替代功能。(四)培育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要引导学生学会视察,丰富学生的
20、表象贮存。2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有利于翻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扩高校生的学问阅历以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展主动的幻想。第二节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确定学习目的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因素。二、学习动机的构成学习动机有两个根本成分:学习须要;学习期盼。(一)学习须要及内驱力学习须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意的心理状态。(二)学习期盼及诱因学习期盼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到达目的的主观估计。三、学习动机的功能(一)激发功能;(
21、二)指向功能;(三)维持功能。四、学习动机及学习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及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动机的最正确程度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困难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正确程度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洁时,动机强度的最正确程度点会高些。五、学习动机的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可以促进学习动机。(二)须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须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具有五种根本须要即生理须要、平安须要、归属和爱的须要、敬重须要、自我实现须要,这些须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教育 知识 能力 第四 中学生 学习 心理 知识点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