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重要 知识点归纳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重要 知识点归纳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重要学问点归纳第一课(1)长城与运输河这首诗是作者驾驶着飞机( ),看到了两大人间奇迹( )与( )。并采纳打比方的手法把长城比作( ),突出长城的( ),把运输河比作( ),突出运输河的( )。诗中均以( )这一( )句结尾,自然引出人间奇迹的创建()。我们的祖先还创建了( )()等人间奇迹。 (2)我()在祖国的蓝天,()出如今我的眼前:像绸带(),(),伸向天涯。北起(),南到(),京杭大运输河( )。(3)长城东起( ),西到( ),像( )在大地上,第二课(1)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 ,她是祖国宏大的 ,她也是个的世界。课文介绍了南沙群岛()与()(2)茫茫南沙
2、,汇入了();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 )。(3)南沙是祖国宏大的()。他拥有()的宝贵的()隐藏着(),贮存了()。课文就是从()()与()来写南沙的物产的丰富的。第三课(1)庐山位于我国的 省九江市境内,这个省的简称是 。庐山的云雾是 的,课文中就按()的依次,写出了庐山不同方位的姿态,庐山的云雾也是 的。(2)“庐山的风光非常()“闲逛山道,经常会又一种()、()的感觉。”练习一(1)我国共有()省、市、自治区。有()个直辖市分别是()()()()并依次写出简称()、()、()、( )。有()个自治区,请依次写出简称()、()、()、()、()。有()个特殊行政区分别是()、()
3、。我的家乡在(),它所在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是()。(2)学习了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我就可以精确地推断出“湘江”应在我国的 省,“滇池”应在我国的 省,“京沪铁路”指的是连接( )与( )两地之间的铁路。(3)我知道描写夏日田园风光的诗( )代()写的全诗是()。第五课(1)最终有一天( ),在蓝天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2)信鸽是不怕任何 ,它能飞越 ,忠实地为人们 ,所以人们称它是( )。(3)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 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 地方。”我把雪儿 , 雪儿望望我,好像在向我 ,然后向蓝天飞去。第六课课文描写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
4、花瓣的事),说明了她是一个()的孩子。作者也从中体会到要()。练习二(1)4月5日就是我国传统的( )节,又称(),这是人们祭祖与扫墓的日子。由此我想到了唐代诗人( )的一首诗 ,其中我记得这样的两句:(,。,。)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并默写:(,。,。)第七课(1)“菩萨兵”是藏民们称呼 带着的 战士,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 )。(2)全文依据( )依次,记叙了朱德总司令带着红军战士扶植藏胞( ),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赢得了藏族同胞的(),表达了军民之间()。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德同志是一个( )的好司令。第八课.(1)有一位诗人将李广射虎的经过写了一首诗,他就是()代()。试默写这首塞下
5、曲()诗中“夜引弓”的将军是被人们称为(“”)的李广。其中“没”的读音是(),意思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第九课(1) 的作者是()代(),其中名句是“ 与孤鹜 , 共长 。”请你用文中语言写一写它的意思: (2)我能用 、 、 等成语来形容王勃的才气。他与()、( )、( )被成为“初唐四杰”。我还知道他写的名句()。滕王阁与()、( )、( )并成为南方三大名楼。第十课(1)事后,萧伯纳 地说:“一个人不管获得多大成就, 。对任何人,都应当 ,恒久 。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 。她是我的 。”其中“她”指的是()的小姑娘(),“我”指的是()的()。称她是我的老师是因为()。从这
6、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萧伯纳是一个( )的人。你能写一句表示虚心的名言( )。文中的小姑娘也非常( )。练习3勤劳的人从(),懒散的人()。你还能写一句表示珍惜时间的名言( )。第十一课 课文赶海写了“我”童年赶海时( )、( )、 ( )、( )等趣事,表达了作者对( ),对( )的酷爱。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引用歌词( ),使全文( )。第十二课(1)白荷花在这些 冒出来。有的 。有的 ,露出嫩黄色的 。有的还是 ,看起来 。(2)荷花的作者是( ),他以( )的依次写了( 。)赞美了( )以及( )。荷花又名( )。不禁令我想到描写荷花的诗句( )。(3)风过了,我停顿舞蹈( )。( ),()。(
7、 ),().请仿照后两句的构造,绽开合志向象写一句话( ).第十三课(1)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李杜就是分别指的是望庐山瀑布的作者( ),绝句的作者( ),他们一个被称为( ),另一个被成为( )。还有“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与( )。(2)望庐山瀑布描绘了( )的风光,绝句通过对( )的描写,抒发了作者( )的心情。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 )( )( )( )( )( )( )等景物,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一幅绘声绘色的画面,其中描写颜色的词有( )( )( )( )等。我知道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 )代( )写的( ),全诗如下: 。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诗( )(3)、“日照香炉生紫
8、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_代诗人_写的 中的诗句,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_,_。这两句的意思是_ _练习四(1)默写滁州西涧( )作者是()代的(),滁州就在如今的()简称()14我应当感到骄傲才对讲了( )告知人们( )。小骆驼不应当感到( )应当感到( )。缘由是( ),( ),( )。骆驼在沙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称它为( )。请你写出四个赞美骆驼坚韧精神的成语( )、( )、( )、( )。15 水上飞机的特点是( )。它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假如我造水上飞机,我会造一个可以( )的( )。16跟踪台风的卫星一文中介绍的是( )卫星,它设在离地面( )的高空,
9、每隔( ) 便向人们汇报一次台风的行踪。它的作用是( ) 。课外我还知道( )卫星。17“你必需把这条鱼放掉!”讲解并描述了( ),我们从中知道了( )。文中(“ ”)这句话始终回响在汤姆的耳边,从爸爸( )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 )的余地了。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 )。可是那晚的情景却始终( ),爸爸坚决的话语也始终( )。18狼与鹿的故事发生在( ),凯巴伯森林一片( ),( )。小鸟在枝头( ),( )的鹿在林间( ),但鹿群的后面,经常跟着( ) 而( )的狼。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 )是森林与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开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
10、( )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 )了传染病对鹿群的( )。而人们( )要爱护的鹿,( )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 )森林,( )自己的“祸首”。其中“功臣”指( )它是功臣的缘由是( )。“祸首”指 ( ),它是祸首的缘由是( )。狼与鹿是一篇关于( )故事,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19放飞蜻蜓讲解并描述了教化家( )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 )、( )的构造、特点及功能,告知我们蜻蜓吃( )是( ),我们要( )。从陶行知与小挚友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蜻蜓的眼睛( ),构造很( ),是由( )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 )的虫子 。它的尾巴( ),( ),尾巴可以( ),( )。
11、课外我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学问( )。你能设计一条爱护蜻蜓的广告(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 ),又名( ),( )、( )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我还知道端午节的风俗 ( )与( )。练习六( ),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 )。山上树木光,( )。( ) 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 )20恐龙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与生活习性。作者多处运用( )、( )、( )等说明方法。我相识了是个硕大无朋的雷龙, ( )的( )龙,( )的( )龙,( )的( )龙,( )的( )。我还理解到( )、( )是恐龙的亲戚。21槐乡五月围绕( )来写的,表达了作者对( )的槐乡五月,对( )、( )、(
12、)的槐乡孩子的赞美。文章既写( )又写( ),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使(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 ),( )似( ),一片( )。有的槐花( ),远看像( );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 ),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 )的小辫儿。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 )了,她们的衣襟上( ),发辫上( ),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有( )。小小子呢,衣裤( )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 )就朝( )塞上一把,( )、( )的,可真有( )呢。22海底世界抓住( )、( )、( )、( )展示给我们一个( )、( )的海底世界。23 日月潭的传闻记叙了( )与( )克制重重困难挽救了太阳与月亮的动
13、人传闻。他们俩的( )的名贵品质值得我们钦佩。我还知道传闻故事( )。日月潭是我国( )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 )、( ),是个闻名的风景区。练习七我知道了荷兰的国花是( ),日本的国花是( ),中国的国花是( )。洛阳的市花是( ),扬州的市花是( )24寓言两则中我们学习了两个寓言成语,分别是( )与( )。每则寓言故事都含有寓意,提醒一个深入的道理。这两则寓言分别告诫人们( )与( )。向这样的寓言成语我还知道( )、( )、( )、( )。25争辩的故事写( )给同学们讲了一个“争辩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沟通( ),对同学们的所说,老师是( )地听着,时常投去( )的目光。“赞许”的意
14、思是( ),老师时常投来赞许的目光说明(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悟到课文故事中的深入道理( )。26剪枝的学问一课一“我”的心理改变:满怀新奇( )( )( ) 为线索,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理解剪枝的缘由,是为了(来年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知道剪枝的学问是(剪去不仅无用而有害的粗大树枝,来年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王大伯的话让我明白了( )的道理,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方说( )学了这篇课文我也感受到( 生活到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课文中小作者听了王大伯的话后“半信半疑”,信任(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他决不行能做不利于桃树丰产的事,再说他说的话也的确很有道理),又疑心(依据一般推断
15、,枝少了,桃子也就少了 。桃园真的能丰产吗),后“又惊又喜”,“惊”(大伯的话尽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的丰产,他的意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练习八明日歌是( )写的。明日复明日,( )!我生待明日,( )。春去秋来( )。( ),暮看( )。百年明日能几何( )。这首诗歌告知我们( )。1本学期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与( )。2这学期,课文带我们阅读了( )的长城,( )的运输河,( )的南沙,还有( )的( )。课文还带我们相识了( )的刘翔,( )的雪儿,( )的摘花瓣的小姑娘。在( )的朱德,( )的李广,( )的王勃,( )的
16、萧伯纳,( )的纳塔沙。其中,我最喜爱( ),因为(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mn z ji yun yng xing z sh m tunshang liang ni zh bo zhng shn su z yun二 、组词(8)蜓( ) 措( ) 疑( ) 镜( ) 竟( )蜒( ) 猎( ) 凝( ) 境( ) 竞( )壳k( ) 尽jn( ) 提 t( ) qio( ) jn ( ) d ( )三、按要求填空(6)1、“休”的部首是( ), 除部首还剩( ). 它的说明有三种(1)停(2)不(3)休假“争辩不休”的“休”的说明应选(
17、 )。2、“然”的部首是( ), 除部首还剩( ). 它的说明有三种(1)样子2)不过3)对“不以为然”的“然”的说明应选(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词语(12)一( )珍宝 挥动( ) ( )的味道一( )文豪 探望( ) ( ) 的物产一( )寓言 钦佩( ) ( )的恐龙一( )旅行 伸展( ) ( )的功臣 五、仿写句子(4) 例1 风在花园里。风在花园里捉迷藏。1、小鸟在树林里 。2、雨点在小河里 。例2 荷叶挨挨挤挤的,好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1、桃子成熟了,就像 。2、我们少年儿童就像 。六、造句(4)1、窃窃私语 : 2、谈笑自若 : 七、依据课文内容填空(28)1、沙漠旅行
18、完毕了,小骆驼静默地想:我们的 、 、与 在沙漠里 ,我应当 才对!人们称骆驼为“ ”,是因为它具有 、 与 的优点。2、明日复明日,明日 !我生待明日, 。 3、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 着江上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 。一只野鸭正披着 , 绚丽的云霞 _读着这秋景,你会想起一句诗句_,_。少年王勃写这句诗时是_、_、_。4、唐代 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我们学过的一首是 , 。 , 。诗中的将军是 时期的 ,他是一位 的“ ”。5、新人文读本中的故事感动了你我,请你写下其中一篇 ,你被感动的缘由是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9+16)(一)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i i)挤
19、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绽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都绽开了,露(l lu )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g g)朵儿,看起来饱胀得立刻要裂开似(shi s)的。1、画出正确读音。2、“冒”的说明有(1)往上伸(2)不顾危急(3)冒失。短文中的“冒”应选( )。3、这段话除了写荷花还写了_,用“”画出句子。它的特点是_、_。4、文中介绍荷花的姿态有( )种。用“ ”画出来。(二)露珠与珍宝一个偶尔的时机,露珠与珍宝见面了。 露珠看着圆圆的珍宝,觉得自己与珍宝一样美,就踌躇满志地说:“我与你是兄弟。” 珍宝“嗤嗤”一笑,没有作声。 露珠更加洋洋得意 我一夜之间就获得了胜利 你却不知受了多少磨难 才成为一颗珍宝 太不值得 珍宝淡淡地笑了笑:“我经受了磨难,却获得了真正的胜利;你所谓的胜利,来得快去得也快。” 果真,太阳刚露脸,露珠就由大变小,一会儿便化为乌有了。 1、为第四自然段的句子加上标点。 2、选择正确的读音。 (1) m m 磨难( ) 石磨( ) (2)d de 得意( ) 来得快( ) 3、在文中找出近义词写下来果真()自以为是()困难()经验()更加 ()感觉( ) 4、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好 珍宝“嗤嗤”一笑,没有作声。“”,雷声越来越响,我赶忙捂紧耳朵。 屋外传来“”的脚步声,原来是爸爸回来了。5、这则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