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下知识点梳理.docx





《苏科版物理八下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下知识点梳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下)学问点梳理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学问梳理1、质量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对质量的感性相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 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变更,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试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托盘天平的运用方法:二十四个字:程度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详细如下
2、:A、“看”:视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B、“放”:把天平放在程度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调”:调成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整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复原平衡。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 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F、留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保持天平枯燥、清洁。 方法:A、干脆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2、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3、/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拟: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理解密度公式: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态无关,但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关; 不同物质,质量一样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不同物质,体积一样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变更而变更,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图象:左图所示:。 体积测量量筒(量杯)用处: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
4、积); 运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cm3)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程度台上。“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凹面的底部相平。 测固体的密度: 原理:; 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c、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d、得出固体密度 m/( V2 V1)(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承受排液法测量,这里承受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 测液体密度: 原理:; 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局部,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5、c、称出烧杯与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d、得出液体的密度 ( m1 m2 )/ V 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简洁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算出它的质量; 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简洁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 推断空心实心。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的学问梳理1、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为10-10m。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扩散: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
6、的运动; C、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分子间有互相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当分子间的间隔 d 分子间平衡间隔 r ,引力 斥力; d r 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d r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当 d 10 r 时,分子之间作用力特殊微弱,可无视不计。破镜不能重圆的缘由是:镜块间的间隔 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
7、合在一起。2、电荷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带电:物体与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旁边的物体带电;电荷间的互相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中性: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第八章 力的学问梳理1、力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产生的条件:必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需有互相作用(可以不接触)。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互相作用力在任何状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
8、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互相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变更物体的形态。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更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变更(速度大小的变更)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变更。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确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运用方法:“选”: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测
9、”: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 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假设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2、弹力 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复原到原来的形态的性质叫弹性形变。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3、重力 重力的概念:地面旁边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 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程度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与
10、桌面是否程度。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匀整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匀整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假设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液体与大气不会产生压强。4、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在一样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一样)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
11、擦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程度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程度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样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一样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探讨承受了限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5、应用: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光滑油、气垫、磁悬浮)。第九章 力与运动的学问梳理1、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
12、的作用时,假设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平衡力与互相作用力比拟:一样点: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互相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样性质的力。 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缘由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2、伽利略斜面试验 三次试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场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一样。 试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科版 物理 知识点 梳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