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汇总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汇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汇总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及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亲密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动身点,通过让学生倾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及大自然、音乐及社会生活的亲密联络,理解音乐及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相识。内容支配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妙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妙情感。接下来支配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及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
2、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终选取20世纪初闻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特别多,在材料挑选上,既从学生的承受实力动身,选取及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留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心情的调整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风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浸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学问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二、教学支配本单元可以支配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读”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及“音乐活动”。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
3、的依次,先进展“配乐诗朗读”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支配“唱歌”。两种支配都可以起到比拟好的导入作用,可以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留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心情、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根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纳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喧闹欢跃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特别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纳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及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特别流畅清爽,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
4、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歌曲中词及曲之间密不行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理解歌曲写作的根本常识做铺垫。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打算: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的: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读,使学生感受音乐及文学的亲密关系,审美内涵。3.激励学生大胆地参及音乐理论活动。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留意“教学导入”环
5、节的重要性,细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绘春天的风光;(2可用美丽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及。2.请学生朗读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适宜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细致倾听,听后用语言描绘歌曲所表达的心情。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渐渐熟识歌曲。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一样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
6、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更音。如(插图在演唱中留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当用哪种力度表现最适宜。应当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心情你喜爱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8.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教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纳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
7、独唱或小组唱。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激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参加打击乐伴奏。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内容: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及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及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实力。教学过程:(一欣赏1.新疆之春(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品表达的心情,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
8、快、载歌载舞等。(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局部,引导学生对两个局部的主题片段进展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局部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局部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局部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忱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情的、欢跃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2将不同局部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比照音乐的不同特点
9、,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心情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使学生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致,令人回味无穷,参加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入内涵,并吟诵全诗。4.春天奏鸣曲(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依据美丽、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局部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二学吹竖笛春游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识曲谱。2
10、.学生练习吹奏。学生互相扶植驾驭技术难点。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一样和不同之处。如:二、四句旋律完全一样,第三句变更;结尾不同,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分析实力。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三创作及表演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主动参及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支配角色。第二单元红旗飘飘一、编写意图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
11、思想教化和爱国主义教化。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展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从音乐及相关文化的浸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比方,“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剧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及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严密关联;及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闻名油画开国大典 (董希文作,及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解并描绘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
12、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及音乐相关联,等等。从时间上看,进展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及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化内容上比拟贴近。二、教学支配本单元可以支配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场接触国歌,对国歌比拟熟识。本单元既扶植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驾驭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精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贺新中国诞
13、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留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概。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 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的:1.通过精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心情,理解国歌的来历,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一唱歌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3. 引导学生
14、进展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依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留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展评价。(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绘歌曲所表达的心情。(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精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5引导学生深化探究:如自由变更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及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变更三连音节奏,并及前面进展比照,体会音乐心情及风
15、格会发生怎样的变更。(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7反应及评价:学生采纳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精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二欣赏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倾听女声齐唱绣红旗。2.学生讨论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根本心情等。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依据各自对唱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构造及音乐心情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决的信念。在表演的理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别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洁的
16、评价,并在群体中参及互相沟通二度创建的感受,并提出改良的意见。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1.管弦乐曲红旗颂。2. 歌曲红旗飘飘。3. 歌曲国旗颂。教学目的: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心情及演奏的形式。能边倾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学问描绘开国大典的盛况。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心情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倾听音乐,边即兴仿照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绘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及感受。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 学生倾听引子及第一局部主题。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
17、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识的音调(国歌音调4. 倾听第二局部(绽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5. 倾听第三局部及尾声。6.学生边倾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学问和历史学问,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绘开国大典时的盛况。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展评价,教师参及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 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心情、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11.假如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
18、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激励12.学生倾听音乐,即兴仿照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心情、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4.引导学生进展想象,描绘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及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15.反应及评价:第三单元华夏古韵一、编写意图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化,促进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绚丽的古代音乐成就,培育其酷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及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化的详细材料。设置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
19、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支配“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搜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整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好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二、教学支配本单元可以支配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支配“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
20、中国古代“人及音乐”的神奇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提醒了华夏古韵中音乐及诗歌、舞蹈严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展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本单元可以按教学支配建议表中所提示的支配分两课时完成。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 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2. 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相识古琴的音色。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可以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根本情感。教学过程:(一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音乐 下册 教案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