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教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职业病防治教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防治教案详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职业病防治教案 学习要点: 理解职业危害、职业病、职业禁忌症的含义;理解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熟识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驾驭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护方法;理解职业安康检查的主要内容。 培训学时:2-4学时。第一节 职业危害概述 一、职业危害因素 在消费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对职工的安康和劳动实力产生有害 作用并导致疾病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及消费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消费设备及工艺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它们均及消费过程有关。 (2)劳动组织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指
2、因为劳动组织不合理而产生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力劳动、作业支配及劳动者生理条件不相适应等造成长期过度疲惫、过度惊慌等,均可损害劳动者的安康。 (3)及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作业场所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少通风、采暖、防尘防毒、防噪声设施,照明不良,阴暗潮湿,温度过高或过低等。 消费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 (1)化学因素。消费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消费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不良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温、低气压;消费
3、性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此外,还包括及劳动过程有关的生理、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二、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消费劳动过程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但从法律上讲,职业病是指职工因受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诊断、确诊、报告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职业病书目规定的职业病为10大类115种,具体名单为:尘肺(13种);职业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4、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及其他消费事故造成的职业损害相比,职业病有以下特点: (1)它的起因是由于劳动者在职业性活动过程中或长期受到来自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的侵蚀或长期受不良作业方法、恶劣作业条件的影响。 (2)它不同于突发事故或疾病,而是要经过较长的渐渐形成期或潜藏期后才能显现,属缓发性伤残。 (3)它属于不行逆损伤,很少有痊愈的可能,换句话说,除了促使患者远离致病源自然痊愈之外,没有更主动的治疗方法。 三、职业禁忌症 职业禁忌症是指不宜从事某种作业的疾病
5、或解剖、生理状态。在该状态下接触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时可导致下列状况: 使原有疾病病情加重。 诱发潜在疾病。 影响子代安康。 对某种职业危害因素易感,较易发生该种职业病者。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禁忌症不尽一样,如血液病、妇女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其他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是苯和放射线作业的禁忌症;肺结核、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粉尘作业的禁忌症等。 四、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1从业人员职业卫生爱护的权利 职业病防治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爱护权利: (1)获得职业卫生教化、培训。 (2)获得职业安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效劳。 (3)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
6、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实行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供应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运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违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安康的行为提出指责、检举和控告。 (6)回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展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7)参及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从业人员职业卫生爱护的义务 职业病防治法第3l条规定:“劳动者应当学习和驾驭相关的职业卫生学问,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运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运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觉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刚好报告。”
7、 因此,学习和驾驭相关的职业卫生学问,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运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运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觉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刚好报告,这些都是从业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假如从业人员不履行上述义务,用人单位有权对其进展指责教化。 五、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在煤矿企业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消费性粉尘、有害气体、消费性噪声和振动、不良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消费性粉尘 消费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产生于煤炭消费的全过程,如岩尘、煤尘、水泥尘和混合性粉尘等。可引起矽肺病、煤工尘肺病和水泥尘肺病。 2有害气体 在矿井空气中,由于多种缘由可存在CH4、C
8、O、C02、氮氧化物及H2S气体等。 (1)C02。C02主要存在于煤层和煤块内,在采煤过程中及CH4一道排出。此外,巷道内木材腐烂,人群呼吸以及放炮也可产生C02。由于C02相对密度大(153),一般多积聚于巷道低处及通风不良的废巷中。其危害性在于CO2排斥空气中的氧,从而引起缺氧。当空气中的CO2浓度到达5时,即能引起缺氧现象;到达10时,可使人窒息而死。 (2)CO和氮氧化物。CO和氮氧化物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放炮。运用硝酸甘油炸药可产生大量的CO,而运用硝铵炸药则常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CO是化学窒息性气体,可以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并能阻断组
9、织呼吸致“内窒息”。氮氧化物为刺激性气体,较难溶于水,因此可达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肺水肿等。 (3)H2S。H2S在煤矿一般少见,一般存在于煤层肯定区域或鸡窝煤内,在落煤时逸出,因此可使靠近落煤地点的采煤工作人员发生H2S中毒。H2S也属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肺水肿和中毒性脑病。 3消费性噪声和振动 煤矿消费性噪声和振动主要来源于机械化消费。其危害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过程、消费工艺和运用工具,如风开工具比电开工具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大。煤矿的噪声危害往往比振动的危害严峻,如井下部分通风机、综采机组、掘进机井下泵房、井上的压风机房、洗煤厂、选
10、煤厂等作业场所的消费性噪声都比拟严峻,强度一般在90110 dB(A)。噪声可引起噪声聋,振动可引起部分振动疾病等职业危害。 4不良气象条件 矿井内气象条件的根本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这对工人的安康有很大影响。 5放射性物质 煤矿井下氡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工人安康有肯定影响。 另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态不良也是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简单造成职工腰腿痛和各种外伤等。 煤矿企业的有毒有害因素种类很多,但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是煤工尘肺病。世界各国都没有特效方法治疗尘肺病,唯一的方法是预防。预防尘肺病的根本问题是防尘。理论证明,只要仔细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
11、方针,指导重视,严格管理,常常坚持运用综合防尘措施,把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煤工尘肺病是可以限制的。 六、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护 1中毒的表现和防护 接触毒物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和发病缓急,职业中毒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侵人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长期汲取小剂量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的,在较短时间内汲取较大剂量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 (1)消退毒物。从消费工艺流程中歼灭有毒物质,用无毒物或低毒物代替有毒原料,改革能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过程,改造技术设备,实现消费的密闭化、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使作业人员脱离或削减干脆接触有
12、害物质。 (2)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限制有害物质逸散。对逸散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要实行通风措施,限制有害物质的飞扬、扩散。(3)加强个人防护。在存在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作业,应采纳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毒面罩、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4)进步机体抗御力。对于在有害物质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应享受必要的保健待遇,加强养分和熬炼。 (5)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限制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低于国家有关标准。 (6)对接触有害物质人员定期进展安康检查。必要时实行转岗、换岗作业。 (7)加强有害物质及预防措施的宣扬教化。建立健全平安消费责任制、卫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2消费性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护 (1)消费性
13、粉尘的危害。消费性粉尘危害是多方面的。粉尘对人体、消费过程、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环境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消费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因长期吸入粉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渐渐增多,当到达肯定数量时即可引发肺病。尘肺是消费性粉尘对人体的最主要的危害之一,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可引发矽肺。长期吸入金属性粉尘如锰尘、铍尘等,可引发锰肺、铍肺各种金属肺;长期吸入煤尘可引发煤肺等等。长期接触消费性粉尘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皮肤黏膜损害、皮疹、皮炎等皮肤病。例如吸人石灰粉粉尘可引起鼻黏膜损伤;吸入毛、麻等纤维性粉尘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 对消费的危害。作业
14、场所空气中的粉尘附着于高级精细仪器、仪表,可使这些设备的准确度下降;附着于机器设备的传动、运转部位,使磨损加剧,运用寿命缩短;粉尘可以使某些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如油漆、胶片、微型轴承、电机、集成电路、电容器、电视机、录像机、照相机等)质量下降;使人在消费过程中视线受影响,使工作效率降低。 对环境的危害。漂移于空气中的粉尘可使其他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形成严峻的大气污染。生物体吸人可引起各种疾病。文物、古迹、建筑物外表会被腐蚀、污染。另外,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形成,使太阳的热辐射受到影响。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如今使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合格率降低,产品价格
15、降低;因机器、设备运用寿命缩短,使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产品本钱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因粉尘而导致的职业病人丢失工作实力,医药费用、护理费用、保健福利性费用支出增加;在高浓度粉尘作业场所工作,操作者对安康担忧,心理负担沉重,比之正常状况下较早地失去工作实力,使企业培育技术人员周期加快,培训费用投入大,同时造成劳动消费率的不稳定。 (2)消费性粉尘的防护。 技术防护,内容包括: 工艺改革。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是削减或消退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 密闭尘源。运用密闭的消费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是防止和削减粉尘外逸,造成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
16、施。 通风排尘。受消费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实行通风的方法,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干脆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组织管理防护,内容包括: 加强防尘工作指导。各级指导应把防尘工作作为消费中的大事来抓,确保有肯定的资金投入,用于防尘设施的改善。 加强防尘工作的宣扬教化。宣扬粉尘学问、粉尘危害学问、防尘设备运用常识、个人防护用品学问的宣扬和培训,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理解和相识。 加强维护管理,投入运用的各种除尘设备要加强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高效运行。 个人防护措施。受消费条件限制,在粉尘无法限制或高浓度粉尘条件下作业,必需合理正确运用防尘
17、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卫生保健防护。定期对接尘人员进展体检,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发放保健津贴。有作业禁忌的人员,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3消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护 (1)消费性噪声的危害。消费性噪声是指工人长时间在作业场所或工作中接触到的机器等消费工具产生的不同频率及不同强度组成的噪声。 消费性噪声大体可分为三类:空气动力性噪声,如各种风机噪声、燃气轮机噪声,高压排气锅炉放空时产生的噪声;机械性噪声,如纺布机噪声、球磨机噪声、剪板机噪声、机床噪声等;电磁性噪声,如发电机噪声、变压器噪声等。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如今以下三个方面。 损害听觉。短时间暴露在噪声下,可引起听力减弱、听觉
18、敏感性下降为表现的听觉疲惫。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噪声在80 dB(A)以下,一般不致引起职业性耳聋;噪声在80 dB(A)以上,对听力有不同程度影口向,而噪声在95 dB(A)以上,对听力的影响比拟严峻。 引起各种病症。长时间接触高声级噪声,除引起职业性耳聋外,还可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引起事故。剧烈噪声可导致某些机器、设备、仪表甚至建筑物的损坏或精度下降;在某些特殊场所,剧烈的噪声可掩盖警告声响等,引起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 (2)预防消费性噪声危害的措施。限制和消退噪声源是限制和消退噪声的根本措施,改革工艺过程
19、和消费设备,以低声或无声设备或工艺代替产生强噪声的设备和工艺。将噪声源远离工人作业区和居民区均是噪声限制的有效手段。 限制噪声的传播。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构造和隔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门窗等。消声:用吸声材料铺装室内墙壁或悬挂于室内空间,可以汲取辐射和反射的声能,降低传播中噪声的强度程度。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毛毡、泡沫塑料、棉絮等。合理规划区、厂房、在产生剧烈噪声的作业场所四周,应设置良好的绿化防护带,车间墙壁、顶面、地面等应设吸声材料。采纳合理的防护措施。合理运用耳塞。防声耳塞、耳罩具有肯定的防声效果。根据耳道大小选择适宜的耳塞,隔
20、声效果可达3040 dB,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很好。 合理支配劳动制度。工作日中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分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工作的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卫生保健措施。接触噪声的人员应进展定期体验。以听力检查为重点,对于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加以治疗和视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 就业前体检或定期体检中发觉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得参与接触剧烈噪声的工作。 4消费性振动的危害和防护 在消费过程中,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将其分为部分振动和全身振动。一些工种所受的振动以部分振动为主,一些工种所受的振动以全身振动为主,有些工种作业同时受两种振动的作用。部分振动是
21、消费中最常见和危害性较大的振动。 (1)消费性振动的危害。 神经系统。表现为大脑皮层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潜藏期延长或缩短,出现膝反射抑制甚至消逝;植物神经系统养分障碍;皮肤感觉迟钝,触觉、温热觉、痛觉、振动觉功能下降。 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等病症。 肌肉系统。有握力下降、肌肉萎缩、肌纤维抖动和难受等病症。 骨组织。可引起骨和关节变更,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变形、骨硬化等病症。 听觉器官。表现为听力损失和语言实力下降。 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四周神经和血管变更,出现足痛、易疲惫、腿部肌肉触痛。常引起脸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胃机能障碍、肠蠕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防治 教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