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全一册教案人音版完整版.docx





《五年级音乐下册全一册教案人音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下册全一册教案人音版完整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春景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降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酷爱。2.倾听春到沂河,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倾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一样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心情。让我们在倾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更(相像)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内容:1、倾听:致春天、春到沂河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3、音乐学问:切分音教材分析:小鸟小鸟是故事片
2、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酷爱大自然的美妙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构造。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更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特别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快乐的音乐动机“”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光明、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翱翔快乐华蜜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展,并用“”这样的节奏,配以连接的衬词“啦啦啦”一挥而就,使得歌曲的心情更加热忱快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妙生活的酷爱和华蜜
3、快乐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倾听和歌颂表达对春天的爱教学难点:音乐学问:切分音的运用课时:三课时第一节教学内容:1、倾听致春天2、表演小鸟小鸟教学重点:通过倾听体会身边的春天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教学过程:一、倾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妙,作曲家格里 格热忱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2.视听致春天。(1)设问:你能依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扶植学生听辨第二局部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
4、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扶植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心情的音乐表现。3.复听致春天。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开展过程中的心情变更。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1)画出第三局部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局部旋律是一样的, 但心情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情的情景。还可以依据想像在图 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心情的安静、期盼、 热情。 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根底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互相探讨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5.三度(欣赏)创作。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
5、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降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开展变更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美丽,主要是表达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憧憬的心情。二、表演小鸟小鸟1.生态环保导入。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挚友我们要加以爱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2.倾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2)先学第一局部(第一乐段)。a.教师范唱。设问
6、:听辨并找出一样与相像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一样与相像的局部。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局部曲调。(3)学唱合唱局部(第二乐段)曲调。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设问:听辨并找出一样与不同的地方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留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协助练习: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互相倾听对
7、方的声部,做到和谐。4.学唱歌曲(1)完好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心情。(2)用“la”唱全歌。留意合唱局部的和谐;留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留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快乐的心情。(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根底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展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三、课后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节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教学重点:表演歌曲教学难点:音乐学问:切分音教学过程:一、学习歌曲1气象学问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行能是恒久“春光明媚”的日子!设问
8、:(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朝气2.欣赏歌曲范唱。设问:(1)歌曲的心情是怎样的(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仿照唱一下吗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1)前面局部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2)结尾处的5小节(留意力度的变更)要求。4.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局部,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局部。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1)教师范唱曲调。(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场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
9、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颂。(2)歌词词义探讨。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颂,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根底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拟适宜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二、 音乐学问:切分音1.正常的强弱节奏:2.变更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教学反思: 第三节春到沂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从倾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
10、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绽开想像、联想,能边听边用动作来表示乐曲的变更。2能用欢快、活泼的心情,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展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酷爱与赞颂。3学会十六分音符。教学重难点: 听辨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对音乐的留意力与记忆力。能区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过程:一 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二 倾听春到沂河第一局部。设问: (1)这段曲调熟识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心情以什么感受1.介绍柳琴的形态与音色特征。用多媒表达代化手段介绍更为形象生
11、动。2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好地听全曲,比拟第一局部与第二局部的速度变更。3提醒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4再次完好地倾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局部的速度变更,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四.教学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课 快乐的村寨教学目的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酷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搜集本地区民族歌舞,实行各族儿童联唱理论活动。2.倾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打起手鼓唱起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
12、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快乐场景。3.用美丽抒情的心情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妙生活的酷爱。在学唱过程中接着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北京喜讯到边寨、巴塘连北京倾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根本要求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情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惧的斗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2.提醒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设问:(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2)“边寨”是什么地方3
13、.熟识各主题音调。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4.视听乐曲,理解作品的构造。细致倾听乐曲,同时依据刚熟识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应,理解学生的听赏程度,刚好地加以指导。5.师生探讨。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从引子开场一段一段地争论,可依据课时的支配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
14、听边表演。(1)分组探讨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察,分别作指导(依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2)倾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忱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庆祝喜讯,表达他们的快乐情景。表演巴塘连北京1.地理地貌学问导入: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马路的修筑是特别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特别激烈。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2.范唱:有条件的
15、最好结合影视片。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留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好性。(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察,学生间互相沟通学习。(4)完好地唱好全曲。留意强弱节拍感。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5.完好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6.在流畅完好地唱好曲调的根底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留意连线肯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根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
16、藏族同胞快乐的心情。教学反思:表演迷人的火塘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快乐时间。这是侗家的风格。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好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设问:“”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络师生探讨,复习“”节奏。教师归纳并讲授新学问,
17、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它是与“”属特别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是“”的缩短,而“ ”与“”是同一种形式,而“ ”是“”的变更,所以是同出于“”的切分音的形式。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学问学唱第四乐句。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6.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担当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察指导。7.两个声局部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假如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互相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8.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9.以中速、抒情美丽地演唱歌
18、曲。10.表演歌曲。(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适宜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衬托。(2)作情景表演。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11.小结:快乐的侗家村寨。欣赏课打起手鼓唱起歌教材简析:这是一首由韩伟作词,闻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歌特色的歌曲。全曲由主歌、副歌两个局部构成,旋律美丽而富于弹性。歌曲的第二局部紧凑的节奏以及独特的衬腔富于情趣,心情欢快、热情,抒发着人们对家乡和华蜜生活的酷爱之情。 学唱此曲时,应按大纲要求,指导学生把握歌曲风格、心情和音乐形象。从演唱技巧看,应培育学生
19、在圆润、自然的根底上,通过气息的限制,使声音更富有弹性。3、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打起手鼓唱起歌,感受新疆地区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和欢快热情的心情。(2)进一步训练学生限制气息和强弱的实力,训练声音的弹性,使之更好地演唱该曲。4、重点、难点(1)把握歌曲心情,用圆润、自然的声音,充溢感情地演唱全曲。(2)衬腔的音维,强弱变更时气息的限制。5、课时支配:一课时6、教具打算:多媒体电脑、课件光盘、钢琴等。三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在青春舞曲歌声中进教室(新疆民歌)(2)欣赏欢快的新疆歌舞片段(多媒体显示)创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心情。2、导入新课导言:刚刚我们通过欣赏歌曲和歌舞。感受到了这组新疆
20、民歌带给我什么的欢快热情心情。今日我们要学唱的这首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又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心情?(多媒体显示课题及词、曲作者简介)。3、演示与探讨(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多媒体显示探讨题:a、这首歌曲表现什么内容和心情?b、这首歌具有哪个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2)简短探讨。(3)多媒体播放女中音歌颂家关牧村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多媒体显示探讨题C、这首歌的曲式构造;d、歌者的演唱有何特点?)。(4)简短探讨。师归纳、讲授。设想:通过演示和探讨以及教师的讲授,使学生理解该曲的心情、内容和演唱特点,并引导学生留意视察歌颂者的表情、气息限制及强弱变更的处理,对该曲有较深的印象。
21、4、发声练习:(1)急吸急呼的练习;(2)渐强渐弱的练习;(3)把歌曲的衬腔局部作为练声曲进展发声练习。音域1C1-f1(移调练习)。(4)师提出要求:a、翻开喉咙;b、汪意渐强渐弱的变更;C、听琴慢练把音唱准;d、加强气息支持力,使声音富有弹性。设想: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的难点作为练声曲进展练习,可以一举多得,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既驾驭了肯定的技巧,解决了难点,同时也使教学过程更为紧凑。5、学唱新歌:(1)轻声随琴干脆唱歌词(师辅导纠错);(2)伴随多媒体显示的新疆风光和歌曲旋律歌颂。(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专心感受歌曲心情)(3)集体齐声清唱。(检查音准)(4)个别抽唱。(检查驾驭状况)设想:此环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音乐 下册 一册 教案 人音版 完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