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考点二: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ppt
《第一课:考点二: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考点二: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二: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考点二: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1)(1)地位地位: :公民的全部政治生活公民的全部政治生活, ,是以依法行使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政治权利权利、履行、履行政治义务政治义务为基础。为基础。(2)(2)政治权利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政治自由, ,监督权。监督权。(3)(3)政治义务政治义务维护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2.2.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1)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律平等的原则。的原则。坚持坚持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统一的原则。坚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相结合的原则。(2)(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行使政治权利行使政治权利, ,履行政治义务。履行政治义务。参与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
3、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1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内容含义意义注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重点突破重点突破 20112011年年1 1月月1313日政协第九届西藏自治日政协第九届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增选两名副主席。这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增选两名副主席。这是公民在行使选举权吗?是公
4、民在行使选举权吗?提示:提示:不是。作为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选举不是。作为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选举权有特定的选举对象,即选举国家权力机关权有特定的选举对象,即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的代表。 内容含义意义注意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自由都是相对的,没有脱离法律约束的、绝对的自由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进行,不能干扰公务活动2. 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我国
5、,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割。(4)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3)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1)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2015 天津卷)天津卷)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强调,“法律的权威源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这意味着法律要
6、代表公民的意志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A B C D D D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具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具体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权利与义务统一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
7、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国家利益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在具体问题上,也会发生一些矛盾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需注意
8、:需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公民享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则表明: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反因为我国的法律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但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但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即平等
9、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用法律。(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如宪法规定,未满如宪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与被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能力。生活的公民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能力。(3)不要把平等理解为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履行同样不要把平等理解为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履行同
10、样的义务。的义务。(如:男女参军权利。安全部门涉及保(如:男女参军权利。安全部门涉及保密权等)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密权等)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和义务的平等,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和义务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活水平。(4)反对一切特权。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
11、织和个人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个人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公民。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公民。易错辨析易错辨析1.(20141.(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6,16) )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层民主发展的方向。辨析辨析: :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是扩大基层民主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是扩大基层民主, ,提高公民对基层民提高公民对基层民主事务的管理权。主事务的管理权。2.(20142.(2014年天津文综年天津文综,7,7) )基层民主协商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基层民主协商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辨析辨析:
12、: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不能随意的扩大不能随意的扩大和缩小。和缩小。3.3.公民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公民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辨析辨析: :公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公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统一行使管理统一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国家事务的权力。4.(20124.(2012年山东文综年山东文综,20,20) )公民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公民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辨析辨析: :质询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质询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包括包括
1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命题角度命题角度3 3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典例导引典例导引 (2014(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年新课标全国文综,38(2),12,38(2),12分分, ,节选节选) )阅读材阅读材料料, ,完成下列要求。完成下列要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着我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与此同时,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个人信息安全
14、问题日益凸显。材料二材料二20092009年年, ,我国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我国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2012年年, ,全国人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2012年上半年年上半年,20,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 7001 700余名。余名。20132013年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考点 我国 公民 权利 义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