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docx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化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化心理学的主要探讨方法 P14 答:试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视察法、深化访谈法、个案探讨法、教化阅历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探讨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探讨方法。 2 遗传确定论关于心理开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开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开展与其特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确定了,开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绽开,环境与教化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开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开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
2、主要靠感觉与动作来相识四周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场具备符号功能,但是推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详细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详细事物,能作出确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详细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立型与非创立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立性的学生相对非创立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与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阅历,并由阅历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许久变更的过程。内涵:学习是
3、凭阅历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更;学习既有行为的变更,也有思维的变更;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根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本质应当是视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 行为是通过对典范的视察而习得的。视察学习避开了尝试错误,暗中探究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视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视察别人 ( 或称“典范”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视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干脆阅历而进展的干脆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干脆阅历而进展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
4、视察典范示范就可以进展,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视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特别重视视察学习,他认为:( 1 )视察学习可以产生与干脆学习一样的效果。( 2 )视察学习具有干脆学习不行比较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干脆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根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根本形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 的信息进展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学习过程事实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理解阶段、
5、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响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与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互相联络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附属观念。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附属观念的根底归纳出一个总观念。并列结合学习:新观念与认知构造中原有观念既非附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与原有认知构造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
6、般的联络。 二、案例分析题( 10 分) 案例: P74 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限制理论来说明。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与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根底。只要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与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限制行为反响,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化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王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限制理论,爱玩而不睡午觉是儿童的不良行为,王老师以“玩”来嘉奖自睡上午觉的孩子,这是一种主动强化的方式,所谓主动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参加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响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常常的。后来,孩子们
7、为了可以玩都乐意睡午觉。 三、阐述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因素。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探讨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动身,用系统的观点来探讨儿童的整体开展。这个整体包括两个部分与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开展的认知过程与特性品质;四个方面是指心理开展与社会与教化条件、生物性成熟、动作与活动的开展、语言的开展。 他成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开展中的作用,不管是遗传素养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开展的生物前提,为开展供应了可能性;而环境与教化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确定着儿童心理开展的方向与内容。但环境与
8、教化的关系决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机械确实定心理的开展,而是通过心理开展的内部冲突而起作用的。所谓内部冲突是指,在儿童主体与客体互相作用的过程中,社会与教化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须要与其已有的心理程度之间的冲突,它才是心理开展的根本动力。 关于教化与开展的问题,朱智贤认为,心理开展并不是由外因机械确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确定的,而是由相宜于内因确实定的外因确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开展主要是由相宜于他们心理内因的那些教化条件来确定的。他强调,教化在个体开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又依靠于教化要求的标准。即只有那种高于原有程度,经过他们主体努力后又能到达的,才是最相宜的要求。 2 联络
9、教学实际,试阐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展教学 P60 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深思型、详细型与抽象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推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根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相宜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宠爱与别人探讨。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推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根据,不易受影响与干扰,倾向独立推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擅长社交,宠爱独处,不相宜“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宠爱自己独立思索,独立学习。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
10、题的答案,不习惯进展全面思索,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深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慎重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 详细型儿童在进展信息加工时,擅长比较深化地分析某一详细观点或情境,但必需供应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简洁造成对问题的偏见。这类儿童在构造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果会更好。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展认知时,可以看到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开刻板印象,可以进展抽象程度较高的思索。这类儿童在非构造化教学方法(归纳法,觉察法)之下表现会更好。 3 、
11、阐述桑代克关于规律的理论对教化理论的启示。 P72 桑代克的联结论的根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规律的相识上。学习的本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响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 S R 。他认为刺激与反响之间的联结是干脆的,并不须要中介作用。他把这种联结看作是行为的根本单元,并认为人类全部的思想、行为与活动,都能分解为根本的单位刺激与反响的联结。反响的联结有先天的与习得的两种,前者主要是本能,后者主要是习惯。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响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响的慢慢削减与正确反响的慢慢增
12、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响之间形成坚实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启法一:在教化中允许儿童错误,在错误中学习,从屡次错误中反思,慢慢走向正确。 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化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好的学习理论。他不仅说明了学习过程是如何进展的,而且详细地说明了学习的规律,通过一系列动物与人的学习试验,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与副律。 学习的主律有三条:打算律、练习律、效果律。打算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打算与心理调整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响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红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气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失用律
13、。效果律是刺激与反响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足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苦恼的结果而减弱。启法二:对学问的稳固,要加强相应题目的练习。赏比罚更重要,要留意对学生多赞许,在学生做到的方面多加赞许,使她们更快乐进展学习;对学生做不到的方面,少用罚,加以正面引导,当学生到达了与时赞许。 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分别是:多重反响原则、倾向与看法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 4 阐述布鲁纳的认知构造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P81-85 答:布鲁纳的认知觉察论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构造。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构造的作用。认知构造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与理解新学问的重要内部因素与根底。布
14、鲁纳把认知构造称为“表征”,有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与符合性表征三种。随着个体开展到确定阶段,个体认知构造中的 3 种表征同时存在、互相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动。人主要通过这 3 种表征将学问融入认知构造中,这 3 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表达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与开展认知构造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学问加以选择、转化、存储与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学问的获得、转化与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窜的新学问,每一学问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与评价 3 个过程。同时他认为,任何学科的根本构造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
15、则,就越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他主见要改革与重编根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根本的学问构造放在中心地位。 5 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本质的相识与认知主义不同之处 P79-91 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主动建构对信息的说明,并从中做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学问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承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展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确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阅历间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阅历为根底对新信息进展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学问又因新阅历的进入而
16、发生调整与变更,所以信息也不是简洁的积累,还包含新旧阅历冲突所引发的观念与构造重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主动组织,从而形成与开展认知构造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响之间的联络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教化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2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程序性学问与陈述性学问?二者有哪些区分? P99 答:陈述性学问是关于事物与其关系的学问,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学问,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务、个人的看法等。 程序性学问是关于“如何做”的学问,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学问,表现为在信息
17、转换活动中进展详细操作。程序性学问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分是: 第一,陈述性学问是“是什么”的学问,程序性的学问是“怎么做”的学问第二,陈述性学问是一种静态的学问,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学问是一种动态的学问,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与操作;第三,陈述性学问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须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展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学问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 什么是原理?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P119 答: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根本方式: 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 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
18、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3 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 P115 答: (1) 、供应概念范例, (2) 、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络构图, (3) 、消退错误概念 (4) 、在理论中运用概念 4 简述形式识别程序与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 P127-130 答:形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形式进展区分与推断。形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与分化来完成。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当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学问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学问,阅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与程序合成。 5 、什么是自我调整学习?
19、自我调整学习的形式有哪些? P157 P158-159 自我调整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胜利、进步学习效果、到达学习目的,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可以主动鼓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展学习。自我调整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自我评价与监控、目的设置与策略支配、策略执行与监控(意志限制)与策略结果的监控。 6 、加涅培林人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 P145-146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1) 活动的定向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把智力活动本身外部化,以物质或物质化形式向学生提示动作本身,这时学生还没有亲自行动,只是理解这种动作的逻辑与实
20、现这种动作的可能性。 (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即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进展学习。此阶段的关键,一是绽开,二是概括。绽开即把智力活动分为若干小的单元;概括指学生在初步驾驭绽开的外部操作的直观程度上,形成关于智力活动的较为概括的表象。 (3)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实在的活动,是智力技能内化的第二步。此时智力活动已经摆脱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而代之以外部言语为支持物。它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特别阶段,是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场,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4) 无声的 “ 外部 ” 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
21、动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展的,它要求对言语机制进展很大的改造。即在出声言语时是眼、口、耳、脑同时协同活动,如今仅是眼、脑同时活动,因此这种言语形式要求学生重新学习与驾驭。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的活动的形成,是活动向智力程度转化的开场。 (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终阶段,是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好像不须要意识的参加而进展智力活动的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压缩与自动化,好像脱离意识的范畴,脱离自我视察的范围,无论在言语机制与构造上都发生了重大变更。在机制上,外部言语是与别人进展交际的手段,是指向别人的。而内部言语则完全失去了这些功能,是 “ 为自己所用的言
22、语 ” ,是为固定智力过程的个别因素与调整智力过程的进展而效劳的,在构造上,常常被简缩得不合语法构造,主要是带有谓语的性质,不再是扩展的与符合语法的了。 7 、如何培育动作技能? P139-143 动作技能的培育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 1) 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的标记是到达娴熟操作。 ( 2 )理解任务的性质与情境。运动技能通常是以完成确定的任务为目的,并在确定的学习情境中进展。因此,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并在此根底上形成确定的作业期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其次,老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学习应到达的目的,并提出实在可行的期望。一般说来,有明确的期望与目的的学习较无明确期望
23、、目的模糊的学习有效。 ( 3 )示范与讲解。老师的示范与讲解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导向功能,能引导学生做出标准性的动作。探讨说明,指导者的示范与讲解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在详细作法上要留意的以下几方面:第一,老师的示范、讲解与让学生说出示范动作相结合。第二,老师在示范时,要把各个步骤充分绽开加以示范,使学生精确地把握动作的构造与特点,更好地视察、理解与仿照。第三,在学习的初期,示范动作的速度要降低,防止因信息量过多而导致学习不能进展。第四,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驾驭的有关技能。第五,动作技能的学习以确定的相识活动为根底。 ( 4 )练习与反响。 动作技能必需通过练习才能到达娴熟的程度
24、。但练习不是单纯或简洁机械的重复。练习时,学习者必需调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多种认知成分的主动参加。其次,要留意练习周期,抑制 “ 高原现象 ” 。第三,供应恰当的反响。通过反响,学生才能区分动作的正误,知晓自己动作是否到达要求。反响可分为内部的与外部的,与时的与延迟的。承受何种反响,应根据任务的性质、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而定。 8 学生元认知开展有哪些特点 P167 答: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第二:从他控到自控, 第三: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 第四:从部分到整体。 二、案例分析( 10 分) 案例: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限制理论来说明。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