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1.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试验目的】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料,并用试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探讨沉浮变更。【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变更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变更。【教学难点】扶植学生刚好订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打算】教师演示试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试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试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小组试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试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试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教学过程】一、视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
2、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刚好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好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爱好。)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视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视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视察它的沉浮状况,板书:浮。(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推断沉浮的标准。)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视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先揣测塑料块的沉浮。再依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视察它的沉浮状况,板书:浮。(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
3、局部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局部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实力,短暂回避“悬浮”概念。)二、视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探讨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料”、“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料”、“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4、小组领试验器材,分工合作,进展试验视察,完成试验记录表。5、组织沟通:把我们的预料与试验结果相比拟,预料正确的有哪些,预料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料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
4、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态、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展探究。)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索。三、视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试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解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爱好,并对小刀的平安运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开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索: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想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
5、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想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料”、“理由”这两列。3、小组领小刀,试验操作,记录试验结果并思索其中的缘由。(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状况,这是水的外表张力的缘由,这样的状况不利于教学,会变更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4、组织沟通,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变更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状况有没有发生变更?通过以上试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变更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
6、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变更的。)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索: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亮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假如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供应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试验。7、组织沟通,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变更的。8、试验总结:把刚刚切分和叠加这两个试验联络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
7、4面的试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变更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变更的。)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试验目的】1、用限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缘由。2、学惯用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重点】用限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缘由。【教学难点】学惯用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打算】小组试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组试验二:水槽,一套一样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一样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试验报告单。小组试验三:水槽(与试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试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8、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依次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依次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特地支配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展比拟时,为什么看不出
9、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限制其他因素进展探讨:1、引导:当遇到这种状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纳限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探讨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日教师就为大家打算了两套特殊的材料,盼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2、出示材料:一套一样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一样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想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试验报告单上。“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试验报告单 第( )小组试验一:一样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小球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觉:预料结果试验二:一样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立方体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觉:
10、预料结果3、小组领材料,试验视察,记录分析。4、组织沟通:从这两组材料的试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简洁沉;假如质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简洁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简洁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简洁沉。)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展比拟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展探讨时可以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示学生对探讨过程进展反思,相识到变量限制试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探讨方法的重要性。)三、用小瓶子接着探讨: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
11、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试验。2、供应试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试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小瓶子沉浮试验报告单 第( )小组小瓶子状态大局部浮小局部浮沉究竟沙子数量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最终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探讨,比方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3、组织探讨:这个活动变更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变更的?(变更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变更。)4、学生尝试用这个试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根底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翻
12、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翻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场上浮。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板书设计: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 限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试验目的】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态,使之可以浮在水面上。3、依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推断。【教学重点】变更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变更。【教学难点】相识到细致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学打算】水槽1个
13、,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教学过程】一、视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方法变更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视察它的沉浮。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态,放入水中,视察它的沉浮。4、分析:变更橡皮泥形态,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更?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更?(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变更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变更橡皮泥的形态,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变更。)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方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旧是变更橡皮泥
14、的形态,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2、探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态,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缘由呢?(在学生充分探讨的根底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变更,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更。)三、比拟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展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常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分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准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肯定要细致,特殊是视察刻度时视线
15、要与水凹面持平。)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视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态,视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觉了什么?(沉的形态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态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觉,橡皮泥浮起来的缘由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说明了吗?假如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板书设计: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的形态量
16、杯里的水量(毫升)放入后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毫升)沉浮状况实心团200沉的形态200浮形 1200浮形 2200浮形 3200变更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变更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 造一艘小船【试验目的】1、探究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良船的形态,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2、依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良。【教学重点】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简洁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教学难点】探究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良船的形态,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教学打算】教师打算: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学生打算:搜集船的开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特性船须要的
17、各种材料。【教学过程】一、橡皮泥小船制作竞赛:1、谈话导入:船是人类的宏大独创。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便利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日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运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竞赛。2、集体制订竞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示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限制时间。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选择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视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时机,提示放的时候动作要轻,
18、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匀称,一开场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刚好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作为小船的载重量)。5、让几个装载量比拟大的小组上台介绍阅历。二、船的开展史和展览会: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依次):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搜集的关于船的学问,要求精要。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三、造特性船:1、学生说说理解了船的开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2、探讨如何制造自己喜爱的特性船,重点探讨: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盼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须要什么材
19、料?3、出示我的造船支配,学生分组按支配进展特性船的制作。一、打算1.确定造一艘什么船;2.打算须要的材料。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三、改良和完成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须要改良的地方;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须要改良的地方?4、沟通: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须要改良的地方?四、拓展活动:进展一次特性船展示会,实行各类奖项的评比。测定浮力的大小【试验目的】1、学惯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说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
20、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说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打算】小组试验一:准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小组试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准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小组试验三:在试验二的材料根底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 1、视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状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绘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
21、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探讨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更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依据学生探讨的状况,演示标准的测量方法,讲解留意的地方。特殊要讲清晰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年级 下册 实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