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复习资料.docx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1、 文章分三层:叙事:赏月的时间、缘由;写景:写庭中景物;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受2、 全句无一写月,却到处写月的好处?先写月色“积水空明”,如一泓积水清澈透亮,可见月色之皎洁(之明); 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写出“水”(月色)之清; 最终点出“盖竹柏影也”,可见月色之浓。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表达作者微妙困难的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 文中传达出作者微妙困难的感情有哪些? 赏月的欣喜被贬的悲凉闲逛的悠然人生的感慨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微妙困难的思想感情,有赏月的欣喜被贬的悲凉闲逛的悠然人生的感慨。5、
2、“庭下如积水空明”写出月光、竹柏什么特点?点出一个怎样的奇妙境界?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影比作水中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亮的特点,点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奇妙境界。8、本文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苏东坡用了比方修辞和侧面衬托手法,将月色比方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方成水中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清澈光明奇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奇妙境界。9、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与张怀民的友谊,说说理由。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见唯独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可见心境一样,心有灵犀。3、“相与步于中庭。”可见相处融洽。4、“但少闲人如吾
3、两人者耳。”可见有一样的命运和审美情趣。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种种困难微妙的心情尽在其中:既有被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闲逛的悠然,自我排遣的旷达,对自己情趣高雅脱俗的自得。11、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为什么自称是“闲人”?“闲人”二字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苏轼此时被贬官黄州,是一个出名无实的官,无事可做,所以他自称闲人。“闲人”二字包含了自嘲和自得两种情感:自嘲是感慨自己被贬谪,只好自我排遣、苦中作乐。自得是因为自己与挚友具有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身处逆境依旧乐观旷达。言外之意挖苦了那些无心赏月追名逐利的人。12、此文是作
4、者被贬谪时所作,可他却能欣然起行,描绘月色,自许闲人,对这种做法你怎样对待?结合实际谈一谈。我很敬佩苏轼的虽被贬谪依旧乐观旷达,保持高雅的审美情趣,描绘奇妙的月色。我们也要像他一样,身处逆境不能一味消沉,而是学会自我排遣,比方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摄影等高雅活动排遣抑郁,去发觉生活中的盼望和乐趣,做一个英勇乐观的人。13、岳阳楼记中作者感慨“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哪句话表达意思与此相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念无与为乐者。”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感。14、“念无与为乐者”一句中,“乐”有怎样的内涵1、与挚友一起观赏月色之乐;2、为了排遣抑郁而苦中作乐。2“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方什么?表
5、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积水空明”比方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亮。“藻荇交横”比方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奇妙境界。3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安静、悠然。4“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困难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高兴、闲逛的悠然、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5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苏轼
6、被贬,心情愁闷。但是,他仍旧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详细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凉爽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复原,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予。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整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盼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困难的感情?(3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闲逛的悠然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译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7、 闲人”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3下面对加点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庭下盖竹柏影也”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明珠暗投”、“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酷爱自然”不给分)4、选文的作
8、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 竹 柏 影 也 、盖竹柏影也7、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作者的心境: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旧 旷达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
9、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别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漂亮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建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方、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清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确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潇洒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细致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相识。(2分).例:世界上不行能有恒久圆满的事情,人生有团聚,也必定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本来是自然的规律。17.说明下
10、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闲逛的悠然 解析:考察“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依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19、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怀民亦未寝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翻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写出了月光
11、清澈透亮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困难的感情?(3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闲逛的悠然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一样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前者干脆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
12、通过比方表现了月光的清澈透亮,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光明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困难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闲逛的悠然、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困难”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晓雾将歇 ( ) 月色入户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一样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
13、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简答。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描写 争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酷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闲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仙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2.、(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9甲文水陆草木之花运用了托物言志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4分)9、本文作者是 (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承天寺 夜游 中考 集锦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