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周丽娜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时 设计种子发芽试验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启发学生对试验视察的爱好;2.经验设计种子发芽试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视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3.了解设计试验、制订试验支配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试验支配。教学重点:能设计种子发芽的试验。教学难点:会提出种子发芽试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教学准备:设计试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2.谈话引入。师:“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仔细,还记得种凤仙花吗?科学探讨通常通过试验进行, 二、探究内容:1.探讨绿豆种子发芽须要的条件。1)让学
2、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2)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板书: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3)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板书: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2.探讨怎样用试验证明。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探讨:1)你想探讨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做?2)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3)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3.确定探讨的问题,并写出试验支配。1)小组探讨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探讨。2)
3、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探讨。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试验支配。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查找有关种子发芽的资料。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种子发芽试验教学目标:1.通过沟通试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订试验支配的步骤和主要内容;2.让学生亲身经验种子发芽试验的全过程,体验须要限制确定条件的对比试验方法;3.培育学生依据试验支配持续视察试验现象,记录试验过程和时间的实力。教学重点:沟通试验支配。教学难点:修改试验支配。教学准备:种子发芽试验盒(每盒两格),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试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
4、:“上节课我们设计了种子发芽试验,现在哪个小组情愿发表一下?” 二、探究内容:1. 沟通试验支配。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试验支配。老师依据学生发言简要板书: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试验方法。再请其他学生报告其他两项试验支配,老师板书。大家发言,补充完善。2. 配备试验装置。相识教材上的材料,让学生说说怎样做试验。明确用哪一个试验盒做试验组,用哪一个试验盒作比照组。 准备试验盒; 把纸巾折成同试验盒的格子一样大小的厚块,嵌入格子里; 往纸巾上滴水; 用手按出一个小洞种进绿豆。3. 揣测试验结果。猜一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归纳成种子膨大、种皮开裂、出现根、长出叶等四项。)猜
5、一猜发生每项变化可能要多少小时,几天以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探讨: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及时发觉变化。4.视察记录试验现象。阅读视察记录表上有哪些项目。让学生说说怎样记录。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坚持做好视察记录,写视察日记。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从试验中获得信息教学目标:1. 通过试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须要水和相宜的温度;2.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3. 会运用对比试验的思维方式,思索和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汇合试验组获得的数据和比照组获得的数据。教学难点:运用对比试验的思维方式,思索和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准备:汇合数据、得出结论用的表格。
6、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哪个同学情愿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 二、探究内容:1. 汇合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1)汇合各组数据。(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3)探讨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2.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各试验小组报告试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2)分析试验组和比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探讨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试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探讨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4)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3. 扩展与思索。(1)让学生说说P7的四项内容。(2)填好植物生长须要的条件。三、全课总结。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四、课后拓展。接着视察绿
7、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教学后记:第四课时 秋冬季的生物教学目标:1. 通过视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2. 学习跟踪视察几种生物,培育学生的视察爱好;3. 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视察生物的生活。教学重点:视察动、植物怎样过冬。教学难点:会做资料收集,明确视察对象。教学准备:视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春天,蝴蝶的卵变成了小毛虫,小树长出了嫩叶,嫩叶正好是小毛虫的食物。到了夏天,小树变了,小树开了花,小毛虫长成了蝴蝶。小毛虫、小树随春、夏季节的变化发生着变化。”问:(1)一年中气候怎样变。(2)春
8、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小毛虫从哪里来?(3)夏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4)从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假如小毛虫不变,它还有嫩叶吃吗?二、探究内容:1. 说说我们对九月里的植物、动物有哪些了解。(1)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2)冬天呢?蝴蝶怎样过冬?小树怎样过冬?明年春天还有小毛虫吗?(3)别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九月里它们怎样生活?师:“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去了解秋冬季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2. 视察秋冬季的生物。(1)揣测这些植物、动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2)说说自己知道的植物、动物过
9、冬的故事。(3)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植物、动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视察?(4)指导学生看教材上记录表,明确怎样视察、记录。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植物进行跟踪视察。教学后记:第五课时 动物的栖息地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气息地做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2. 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对待科学视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重点:会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须要和生活环境。教学难点:找出鱼和蚯蚓的是生活环境的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建立气息地须要材料的记录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将要视察动物的生活,动物是怎样
10、生活的呢?我们对鱼和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么?”二、探究内容:1. 沟通、探讨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些什么。(1)让学生逐一列举生活在鱼和蚯蚓四周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2)小组活动: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3)让学生阅读资料,知道鱼和蚯蚓四周的各种物体就是它们的生活环境。(4)让学生说说生物和非生物同鱼和蚯蚓的关系。2. 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须要、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鱼和蚯蚓的生活须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探讨鱼和蚯蚓的身体构造与它们的生活须要、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3. 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好知识、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的准备。(1)比
11、照资料,在记录表的左栏中写出自然栖息地里有些什么,在右栏中写出建立栖息地所须要的材料。(2)学生填写建立栖息地须要材料的记录表。4. 了解科学家怎样视察动物。(1)说说我们所了解的关于科学家视察动物的事情。(2)介绍法布尔、珍妮古德尔等科学家探讨动物的事例。(3)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科学家视察探讨动物的活动?从中我们能学习到什么?”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准备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材料。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建立栖息地教学目标:1. 经验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程;2. 通过视察栖息地内生活的鱼和蚯蚓,增加学生对动物探讨的爱好;3. 学习视察动物行为的方法。教学重点:会建立鱼和蚯蚓的栖
12、息地。教学难点:选择视察内容制订视察支配。教学准备:纸盒、水槽等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资料。动物视察探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了解的动物园里大熊猫、猴子的栖息地、养鱼场、养虾池或学校旁边的其他养殖场所,为了满足动物的生活需求实行的措施?这些地方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动物健康、鱼虾产量高说明什么?动物不健康、鱼虾产量不高说明什么?”(我们要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让动物在栖息地里健康生活。)二、探究内容:1. 建栖息地。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须要什么材料?建好栖息地后,探讨以下问题:(1)怎样给本组的栖息地做上标记?(2)栖息地放在哪里?
13、(3)怎样进行每天不间断的记录?(4)怎样分工合作给动物喂食、保持栖息地干净、管理好栖息地?2. 选择自己感爱好的内容进行视察。通过了解可以进行的视察活动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立动物栖息地目的。探讨:(1)你对哪一项视察内容感爱好?(2)你还准备选择教材提示以外的什么内容进行视察?(3)揣测你准备视察的动物在你选择的视察方面会有怎样的表现?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接着视察本组建立的动物栖息地的变化。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记录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视察到的动物特征;2. 学习从动物的器官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视察动物;3.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细致、精
14、确地记录视察到的现象。教学重点: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教学难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用图画记录视察到的事实,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简单表达的特征。教学准备: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应当怎样科学精确地记录视察结果,让大家共享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记录视察到的事实的。”二、探究内容:1. 看科学家的记录。(1)向学生概括性地介绍科学家用图画精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简单表达的特征的方法。(2)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图画和文字进行阅读、思索。科学家运用图画记录了动物的什么特征?科学家怎样运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科学家运用文字补充说
15、明白动物的哪些特征?科学家怎样运用文字补充说明动物的特征?2. 说说我们怎样学着科学家那样进行视察和记录。指导学生看教材上的举例,着重说明什么是动物的特征。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视察到了哪些特征教学目标:1. 能以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视察到的动物特征;2. 能采纳限制试验条件的方法探讨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教学重点: 会设计试验方法探讨栖息地里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教学难点: 视察到动物的特征。教学准备:动物特征记录表。动物试验设计记录表。闪光灯(或大功率白炽灯)、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水。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通过对动物的进一
16、步视察,我们有哪些发觉?下面我们来整理视察到的动物特征。”二、探究内容:1. 沟通整理视察到的动物特征。(1)沟通各自由探究活动中的发觉。(2)依据教材中所列举的项目对视察中的发觉进行整理。(3)总结在视察活动中的发觉。2. 设计试验探讨动物。选择本组有爱好探讨的问题,设计试验。3. 扩展。探讨:气温降低了,我们会多穿衣服。这时,鱼和蚯蚓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它们开始发生变化?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接着视察栖息地的动物。教学后记:第九课时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合前8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
17、互关联的;2. 增加环境爱护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找出动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生活环境相互关联的地方。教学准备:香蕉、松树、仙人掌叶的实物或图片;天鹅、白鹤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实物或图片。师:“你们相识这些植物是什么植物吗?知道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吗?我们这节课来探讨一下。”二、探究内容:1. 探讨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2)香蕉、松树、仙人掌原来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 探讨天鹅、白
18、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1)向学生介绍这两种鸟。天鹅主要吃水生植物,也吃水中的软梯动物和昆虫,在水面游动获得食物。白鹤主要吃鱼、虾,在浅水中行走获得食物。它们都是候鸟。(2)找出这两种鸟身体结构的不同。天鹅的啄扁而短,颈长,脚短,脚趾间有蹼。天鹅身体浮在水面上,会游泳,捕食时头伸进水里。鹤的啄长而尖,颈长,脚长,啄食水中的小动物。(3)分析它们的身体构造与获得食物之间的联系。(4)想一想它们的数量的削减,可能同什么因素有关系?板书:生存空间变小、食物环境受到污染和非法捕猎。3. 找相互关联的地方。(1)选择鱼、蚯蚓和人的一种行为,填在表格中,进行比较。(2)鱼、蚯蚓和人感到危
19、险时怎样做出反应?(3)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4)鱼、蚯蚓和人有各自的特点,让它们的生活环境互换,它们还能生存吗?(5)现在能说出动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联的地方吗?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视察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后记: 第十课时 探讨会生物的生活须要教学目标:1. 整合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2. 了解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须要;3. 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惜我们四周的有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4. 通过比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人能运用科学技术扶植自己适应环境。教学重点:收集我们的栖息地资料,了解人类生活环境。教学难点:区分植物、动物、人
20、的基本须要。教学准备:整理前几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相识了动植物的栖息地,那我们的栖息地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二、探究内容:1. 探讨哪里是我们的栖息地。(1)师:“家是我们的栖息地吗?学校是我们的栖息地吗?”(2)“我们在家里进行哪些活动?家里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须要?”(3)我们在学校里进行哪些活动?学校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须要?(4)家有“栖息地”的特征吗?家和动物的“避难所”有哪些相像之处?2. 比较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须要。(1)分别说说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须要。(2)把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须要归纳成生物的基本生活须要。(3)比较人和植物
21、、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人怎样过冬?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有什么不同?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设计将来人类的栖息地。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在阳光下 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的太阳教学目标:1. 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2. 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共享;3. 能依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爱好的探讨主题;4. 能与同学开心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5. 对探讨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深厚的爱好;6. 知道许很多多发生在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科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