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教案上.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教案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教案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及同学们谈地理学案设计总体设想1 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是本书的导论,没有什么学问点,主要是从整体上介绍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地理。课本大量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感性材料,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地理学问的广泛性。本节在扩高校生学问面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课文选择“生活及地理这个话题切入,有亲和力、兴趣性,表达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本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谈话“闲聊的方式,及学生共同研讨地理及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学问认知过程中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动身,遵循从感性相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相识的原那么。从本节课起就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2 学
2、习目的:1认知目的:地理的概念,感知地理及生活的亲密关系。2技能目的:可以说明日常生活及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3情感目的:激发对地理学习的新奇心和求知欲。3 重点和难点:地理的概念,地理及生活的亲密关系,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4 课型:读图讨论课5 导学策略教学设想:本节课通过两个活动进展上半节课,让学生结合以前的学问,讲讲对地理的理解,并参与一些实际事例,让学生理解地理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下半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及其客观开展规律,学会综合分析方法。学习流程分课时一课时学习目的:地理的概念,感知地理及生活的亲密
3、关系,可以说明日常生活及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激发对地理学习的新奇心和求知欲。二导学过程:1.导入:讨论导入及地理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2.导学:学生讨论答复上述问题 老师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 课件展示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例和现象老师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总是生活在肯定的地方,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课件展示学习地理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敬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挚友 老师提问阅读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老师提问强盛一时的巴比伦最终被风沙掩埋了,人类应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老师提问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违背自然规律遭到大自然
4、报复的事例 老师提问阅读书中“听老家的姑姑说一段文字,说说其中的道理。 老师提问城市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老师提问怎样理解书中“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段话的含义 学问小结地理及生活的亲密关系,敬重自然规律,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开展三质疑提问:如何有可持续开展的观念四检测评价:1说说地理及生活的关系 2怎样做到敬重自然规律,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开展五布置作业:以地理及为题写一篇小作文二、及同学们谈地理教案(一) 教学目的:1. 感知地理及生活的亲密关系。 2. 可以说明日常生活及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3. 激发对地理学习的新奇心和求知欲。(二) 教材分析:本节是本书的导论
5、,主要是从整体上介绍了学习地理及生活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地理。课本大量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感性材料,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地理学问的广泛性。本节在扩高校生学问面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三) 重点和难点:地理及生活的亲密关系,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四) 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读图讨论,通过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等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教学目的。(五)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大家谈谈生活中及地理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学生讨论答复上述问题 老师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 课件展示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例和现象老师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总是生活在肯定的地方
6、,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课件展示学习地理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敬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挚友 老师提问阅读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老师提问强盛一时的巴比伦最终被风沙掩埋了,人类应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老师提问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违背自然规律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老师提问阅读书中“听老家的姑姑说一段文字,说说其中的道理。 老师提问城市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老师提问怎样理解书中“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段话的含义 学问小结地理及生活的亲密关系,敬重自然规律,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开展扩展思维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例和现象(六) 作业布置:以地理及为
7、题写一篇小作文。(七) 教学后记:本课主要采纳了讨论的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对地理及生活的关系有感性的相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觉地理,利用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发生爱好。本课的缺乏之处在于没有重要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无重点,不简洁识记。对于地理的将来学习,理论性太强。本课没有用本质性的事例来说明。 附:教学流程图:新课导入学生讨论老师总结课件展示老师小结课件展示课件展示老师提问老师提问老师提问老师提问老师提问学问小结 板书设计 前言及同学们谈地理 一 地理的概念 二 地理及生活的亲密关系 三 怎样具备地理观念 一、地球和地球仪学案设计总体设想1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特别概
8、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试验、视察和思索大地的形态。经线和纬线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地理的根底。为减轻教材的难度,教材地图较多,文字表达较少,学生活动多。教材选择最新发生的事务,说明经纬网的用处。有关地球的一些根本学问,在小学自然课本中已学过一些。在初中地理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扩大新知。七年级学生对地理学问感性和理性相识较少,教材上的有些图又不易看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承受较难。学生的空间思维实力不强,相识程度也不是很高。但本节学问具有簇新感,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新奇心又强,故主动性较高。2 学习目的:1认知目的:相识地球的形
9、态和大小,理解经纬网的概念,理解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2技能目的: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通过制作地球仪,理解地球仪的根本构造,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以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可以运用经纬网定位,娴熟的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3情感目的:通过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化。通过经纬网定位作用的相识,相识地理在消费、生活中的作用。3 重点和难点: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4 课型:读图操作课,读图讨论课5 导学策略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使学生理解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阅读 课本图1.2,相识地球的形态,通过学生亲自制作地球仪,相识地球的
10、根本构造,学生通过细致视察地球仪,相识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学生结合完成P8活动,驾驭经纬网的定位方法。学习流程分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学习目的:1.认知目的:理解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技能目的: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理解地球仪的根本构造,在通过制作地球仪后3.情感目的:学生通过相识人类、地球形态的过程,激发学生敢于探究,勇于进取的精神。二导学过程:1.导入:诗歌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出:地球形态的探究。2.导学:课件展示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3总结: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2地球仪地球的模型三质疑提问:能否仅凭麦哲伦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四检测评
11、价:1谈谈你从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2生活中哪些自然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球行的?五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1第题第二课时:(一) 课时学习目的:1.认知目的:理解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2.技能目的: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并进展比较; 3.情感目的:培育学生细致视察、擅长归纳的学习看法。二导学过程:1.导入:情境:放录象“救援活动,提问:救援船只是怎样精确而快速的找到遇难船只的?利用录象,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易于激发学生爱好。 2.导学:教学内容: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的特点。学生分组视察地球仪,思索:什么是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总结:列表比较纬线圈和经线圈纬线经
12、线形态特征圆圈半个圆圈指示的方向东西南北长度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每条都一样长标度的范围向南向北各分作90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数的变更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渐渐变大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渐渐变大一样度数的区分南北纬东经 西经零度线的确定赤道本初子午线划分地球半球的界限赤道20W160E成的经线圈数量特征多数多数三质疑提问:1在地球上任一点,沿纬线方向始终前进,最终能否回到动身点?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四面朝南的地方?四检测评价:学生绘制经纬线竞赛,要求注明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西经20、东经160线。五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1第4题。第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的:1.认知目的
13、:理解经纬网的概念; 2.技能目的:可以娴熟的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3.情感目的:通过经纬网学问的学习,懂得地理在消费、生活中的作用,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念。二导学过程:1.导入:学生们都看过电影,那么多的人怎样才能精确而快速的找到自己的座位而不发生混乱呢,电影院采纳了什么方法?这和地球外表任何一点的位置的确定有为相像之处呢?引入经纬网的概念。2.导学: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4经纬网,学会正确绘制经纬网。 小组竞赛 报出经纬度的度数,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小组竞赛 报出地点,让学生说出该地的经纬度度数。 总结: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任一点位置的方法三质疑提问:经纬网确定地
14、球外表任一点位置有无遗漏和重复?四检测评价:1.给出一组经纬度数据,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或地面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2.报出地名,写出经纬度。五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7第5题。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 教学目的:1.精确传授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根本概念;2.引导学生阅读地理图表,培育学生读图实力;3.培育严谨治学的学习看法和主动向上的进去精神。(二)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相识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线和纬线,以及利用经纬网定位几部分。纬线和经线既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为减轻教材的难度,教材地图较多,文字表达较少,学生活动多,在一开始就留意培育学生的阅读地图和分析
15、、比较、归纳的实力。(三) 教学重点:纬线和经线,娴熟的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四) 教学难点:比较和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以学定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比较归纳等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教学目的。(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诗歌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居住的地球的“真面目怎样?从古到今有很多种看法,这些看法是否正确,请思索?课件展示 人类相识地球的过程。学生思索 想一想,从人们相识地球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学生思索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过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
16、船身,这是为什么?学生思索 根据书中根据书中照片,推想一下地球的形态。录象“救援活动,提问:救援船只是怎样精确而快速的找到遇难船只的?老师总结 人类对地球的形态的相识经验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我们体会到科学的探究的艰辛。课件展示 老师指导学生看图,相识地球的半径,知道最大周长、地球的外表积。课件展示 展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结合实物地球仪,使学生相识地轴、南北极。学生活动 学生制作小地球仪。课件展示 什么是经线?课件展示 什么是纬线?课件展示 老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相识地球的地轴、赤道、经纬线、南北极。 课堂活动 列表比较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形态特征圆圈半个圆圈指示的方向东西南北长度的分布从0m4
17、万km每条都一样长标度的范围向南向北各分作90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数的变更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渐渐变大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渐渐变大一样度数的区分南北纬东经 西经零度线的确定赤道本初子午线划分地球半球的界限赤道20W160E成的经线圈数量特征多数多数 课件展示 南北极圈、南北回来线、赤道。 课件展示 南北半球及其分界限、东西半球及其分界限。讨论引入 为什么我们在看电影时能精确而快速的找到自己的座位而不发生混乱呢,这和地球外表任何一点的位置的确定有为相像之处呢? 学生读图、绘图 引导学生阅读图1.14,并让每个学生绘制一个经纬网。 小组竞赛 给出一组地点的经纬度,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确定各点在地球上的
18、位置,老师巡察,刚好对学生进展激励性的评价。 小组竞赛 据小组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对经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给以指导。 小组竞赛 给出一组地点,要求学生确定各点的经纬度。 课堂总结 再次说明经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七) 作业布置:1比较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2总结经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八) 教学后记:本节的教学本着转变教学理念、变更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坚持以学生开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从学生的实际动身构思教学过程,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的视察、细致的研讨、和主动的思维,加强理论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地理 导学案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