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及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及答案[2].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三 题破山寺后禅院 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 说明词语1, 禅房 2, 空 3, 万籁 4, 磬 二, 内容填空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代诗人。这是一首五言 2, 这首诗以 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 , , 和 ,抒发了诗人 和 。3, 首联“早晨入古寺点明 4, 颔联作者采纳 的手法写出禅房的 5, 颈联写 ;尾联以钟磬音衬托山寺的 6, 诗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成语是 , 三, 推断或选择题错的圈画请改正1, 这首诗以早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哀痛情怀。 2,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主要突出
2、禅院很大,呈现了凄清的环境特点。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竹花繁茂的景象 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说明幽静的环境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 4,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无声衬有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5, 全文生动地写出了禅院幽深静穆的环境气氛和奇妙的自然山水。 6,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佛地的宠爱和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感情。 7, 颈联写出诗人穿过竹影婆娑的曲折小径,走进古寺的幽静后院,花木的深处隐藏僧人诵经的禅房。 8,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呈现的环境特点是 A, 凄清 B, 清幽 C, 神奇 D, 荒僻9, 以下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A, 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偶的
3、手法,抒发对竹径, 花丛, 树木等美景的赞美。B, 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绕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C, 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安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朝气。D, 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10,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早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 三, 四两句描绘了禅院奇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C, 五, 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退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 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
4、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 二句景致刻画后,马上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11, 对以下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早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憧憬。B, 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马上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及思绪,示意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 “幽, “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 幽深清静的环境。D,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
5、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题破山寺后禅院答案一, 略二, 1, 常建, 唐, 律诗2, 游诗后禅院;肃穆, 幽深, 脱俗, 纯净;巡游名胜的喜悦, 对高远境界的追求3, 出游的时间和地点4, 移步换景, 幽景5, 诗人在后禅院所见;万籁安静6, 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三, 1, 这首诗以早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哀痛情怀。寄情山水的哀痛情怀改成巡游名胜的喜悦2,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主要突出禅院很大,呈现了凄清的环境特点。禅院很大,呈现了凄清 改成奇妙幽寂“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竹花繁茂的景象竹花繁茂 改成优雅安静 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说明幽静的环境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 4,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无声衬有声,突出禅院的安静。无声衬有声改成有声衬无声 5, 全诗生动地写出了禅院幽深静穆的环境气氛和奇妙的自然山水。 6,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佛地的宠爱和追求清静隐逸的思想感情。 7, 颈联写出诗人穿过竹影婆娑的曲折小径,走进古寺的幽静后院,花木的深处隐藏僧人诵经的禅房。颈联改成颔联8, B9, B 10D11A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