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的知识与品茶的格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茶的知识与品茶的格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字禅茶意,和风送迩遐赵州禅茶颂浅释之一 无尽灯楼_宗舜我这次选择净公长老的赵州禅茶颂来跟大家做一个共享,是因为在2005年的时候,我参加“天下赵州禅茶文化沟通大会的活动,会上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就被它感动,几乎是读了一两遍以后,就能成诵,所以,对这首诗印象极深。我们先一起来读诵一下: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根植菩提种,叶抽才智芽。瞿昙曾记莂,鸿渐复添蛇;瓯注曹溪水,薪烧鹫岭桠。虚空为玉盏,云水是生涯;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正清和雅气,喜舍慈善花;上供诸佛祖,平施百姓家。人人亲受用,到处绝尘渣;林下清和满,廛中敬寂夸。千年逢盛会,四海颂蒹葭;三字禅茶意,和风送迩遐。净慧长老 2005年10月1
2、3日作于旅次学习这首诗,我们必需回忆茶文化的一些历史印迹,从文字上首先去相识一下茶。在古代,茶圣陆羽在他所著茶经里曾经指出,茶有五个称呼:“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三曰蔎sh,四曰茗,五曰荈chun。什么是茶?汉语大词典的说明是:“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灌木是比拟矮的小茶树;乔木有小乔木树种,也有大乔木,在云南还有野生的大乔木茶树。茶的原料,从茶树形态分,从大到小都是有的。而茶叶,“呈椭圆形或披针形。经焙制加工后为茶叶,可制饮料。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盛行栽培,品种繁多。国外也有引植。唐陆羽茶经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 二尺,乃至数十尺。陆羽这句话说得特殊动人。他说什么是茶呢?茶是南方最
3、美的树。它不是一朵花儿,但是比起花来,却对我们的身体更有益, 更有价值。特殊有意思的是,越往南,海拔越高的地方,所出产茶的品种越好,越往北就次之,根本上在北方很难出好茶。茶的确是南方所产的嘉木,从小灌木到大乔木,有特殊多的品种。这是比拟传统的对于茶的定义。这里面有几个重点:茶的科属,是归在山茶科;它的外观, 叶形呢,有常看到的椭圆形,也有松针那样的针形;它经过焙制后那么为茶叶。其实,茶叶焙制的方法出现得较晚,最早我们的先民是把茶叶摘下来生吃,然后是拿来煮汤,再后拿来蒸,蒸青茶,最终才出现炒青茶。第二个字特殊少见:“槚,是茶的别名。尔雅释木曰:“槚,苦荼。就是味道苦的茶称作槚。晋代郭璞作注说:“
4、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晋代,大家吃茶的方法还是煮,把它煮成菜汤那样。这里教大家认一个字,“荼毒生灵的荼字,大家都会读。荼是一种苦菜,味道很苦的野菜,由此引申,但凡让我们很难过的,就是荼毒。我们今日看到有些茶楼里面“茶写成“荼字,荼是茶的古字,还得读茶音。宋代杨万里说:“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茶的苦味还没喝完,即回苦为甘,觉得味道太美了。这话很形象地讲解并描述了茶先苦后甜的回甘特色。清代顾炎武也曾考证说:“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郝懿行尔雅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着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那么知茶不复知荼矣。槚作为茶的别名,最早的茶叶罐就叫做槚笥
5、s。在出土的汉代墓葬中有槚笥,说明在汉代就有特地存放茶叶的器具。再看“蔎,这也是茶的别名。陆游曾说“蜀西南人谓茶曰蔎,不知道四川人今日是不是还有将茶读作蔎的。我们再看“茗字,大家经常在看到茶字的同时看到这个字。那么原委“茗茶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多年。我说茗就是茶,茶就是茗,写什么茗茶不是多余吗?不过这在文法里是说得通的,因为茗一般指茶芽;又有所谓“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中唐诗僧皎然山居示灵澈上人诗“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句,就是指看茶归。最终一个字,“荈。这是一个现在根本上不再用的字。我有一位在西安的挚友,宠爱茶,也宠爱写诗,根本上每一首诗里都会写到喝茶的事情。因为“茶
6、在音律里面是读平声的,要用到仄声字的时候,用“茶就不行了,“茗也不行,他就宠爱用这个荈字。宋代王安石答冲卿诗“破瓜青玉美,浮荈白云香句,也是用这个字。荈一般指晚采的老茶。总之,槚,荈,茗,茶,荼,蔎,都是一样东西,都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茶。再来看关于茶的实物印证。我们讲中国有几千年悠久的饮茶历史,拿什么东西来证明呢?刚刚说有汉代的槚笥,此外还发觉了汉武帝时代的一枚印章,出自长沙,上面就写着“荼陵两个字。荼陵,就是今日的茶陵地方,在湖南东部,隶属株洲市,北抵长沙,南通广州,它既是产茶之地,也是古代一个很好的茶叶集散地, 集市交易场地。陆羽曾说:“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陵谷里面长了许多茶树,故称茶
7、陵,是一个跟茶叶关系最为密切的地方。古代长沙茶陵这枚印章的出土,证明这个地名在汉武帝时代就有了。汉武帝通西域以后,一方面引进西域各种香料, 琉璃和特殊的金银制品,同时也输出茶叶, 绸缎这些中华特产。中国人饮茶有悠久的历史,茶陵古印被开掘是一个最有力的实物证明。我们再看看古代的画。这幅唐代的宫乐图,里面有一群宫女在奏乐,每人身边的桌子上都有一个黑色小碗,中间一个大锅一样的器皿,还有一个长柄勺。这是煎好茶汤在分茶的场面,是唐代饮茶的一幅实证画。再看五代时期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这是反映贵族人家生活的一个写实的画卷。当年没有录像设备把王公贵族的豪华生活记录下来,但是我们通过这幅画就可以看到,韩熙载面前
8、的茶几上摆着一个茶碗再加一个茶托子,还有饮茶的工具这一类的东西还有许多。从这些画和实物,可以看出我们古人在茶具上已经极尽讲究之能事。讲完了茶的根本概念,现在就来谈谈我们的赵州茶。赵州是唐代的禅师,俗姓郝,法名从谂。师幼年出家三受具,曾经去参南泉普愿禅师,得南泉禅师的印可,后来始终各处参学行脚。八十岁的时候,大家请赵州和尚到赵县城东的观音院住,一共住了四十年,直到他去世。赵州和尚提出了许多许多话头,包括墙上指柏林禅寺普贤阁背墙上的“無所悬的“无字被称为无门关;包括狗子有无佛性的问题,等等。“吃茶去是他最出名的一那么公案,其来历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必需细细分析才能得其或许。可能有许多饱参饱学之士会说
9、,一那么公案假如细细地去讲去品,那已经早失掉了禅的本味。是的,从禅理的妙悟的角度来说,禅师禅人之间的沟通是在电光火石的刹那之际,心及心相印,心及心相契合,不假言辞,常人也无从参究。但是我要告知大家的是,禅的事情可能是不行说的,但是禅的公案却是可以说的,因为终归是用语言文字记载的,那就确定有雪泥鸿爪,有印迹可寻。尽管禅如水中之盐,了然不见踪迹,我们在汤水里加上盐之后,你还看得到盐在哪里吗?但是,我们尝尝盐还是盐,它不会跟白水一样。所以从文字的角度着相来看看,这那么公案是不是还有一些新的解读呢?对赵州“吃茶去的公案做一个新的, 个人的理解,也是我讲这次课的一个私心目的。这那么公案讲评的人太多,大家
10、根本上路数差不太远,各种理解都未尝不行,不过我有自己的一个想法。于是我把这那么公案特地排成四段。请看宋普济五灯会元里记载的原文:“师问新到什么叫新到呢,就是指寺院里不常住在这里的师父,刚刚来到这里预备挂单参学的师父。一般新到可以挂单一天乃至三天,三天以后你就要确定,是留下来还是接着云水参学。“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你到赵州, 到这里来过吗?“曰:曾到。我来过。“师曰:吃茶去。那你吃茶去。“又问僧。估计新到是两位,又问旁边那一位。“僧曰:不曾到。这就省略了师前面的问话。“师曰:吃茶去。好,到这里,“吃茶去出现两次。第三位主角登场了。这个主角是这那么公案里的关键人物,观音院的院主。院主不是今日的方
11、丈;在过去,院主拥有寺院的产权,土地, 房子都是他的私产,但他是请德高望重的大德来当住持。所以这位院主是寺院的法人代表,而赵州和尚是他请来的首席运营官,是这样的角色, 身份关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老和尚您真是惊异,为什么别人来过了你叫他吃茶去,他说他没来过你也叫他吃茶去呢?“师召院主。什么意思呢,就是喊一声“院主。“主应诺。院主容许说:“哎,在,或者“是。结果,“师曰:吃茶去。你也吃茶去。讲到这里,你说有什么玄机呢?似乎没有玄机。但是大家却把这一段捧得极其高妙, 神乎其神。是不是里面有神妙的东西呢?的确有。这那么公案,在我看来,它包含着前后两个层次。其实禅宗
12、的话头,机锋的应答,就有点像我们谈话,挚友间熟悉了,两人拌嘴,斗智斗勇。所以禅师发觉根器契合的,成心用一句两句话去拨他一下,像我们烧的火,炭盖压在上面就把火给压死了,你拿火筷子拨一拨,火苗就会窜起来。点拨点拨,用意在此,接引禅人开悟。但禅师也是常人,并且还是一般人;他虽然是个老师,也要讲究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我信任老师都有一些自然的宠爱教化学生的习气,当惯了老师,见到什么都宠爱用教化口气的那种婆心对待。禅师也是这样,但并不意味着他确定要把接引禅人这件事时时抓在手上,也是要看时机因缘。以我的观点来看,这那么公案里面包含着一个转折,原本平平经常的生活变成公案的这样一个剧本转换。为何这样说呢?我尝
13、试着模拟用话剧的形式来演一演,看看这那么公案终究是什么样的现场感觉:老和尚坐在那里,看到两个新到预备参学的僧人来顶礼。老和尚很慈祥地说,你到这里来过吗?你是哪里人哪?山东人。这么大老远过来的,辛苦。来过赵州没有啊?来过来过。啊,来过,那好啊,就把这里当家一样,吃茶去,吃茶去。又转问,你哪里人啊?湖北。啊,跟我老乡,好好好。来过没有啊?没有来过。多住两天多住两天,吃茶去,吃茶去。这一段,大抵如此。这是一个宗门下的新到见方丈的根本礼数,叫相看,也叫相见,就是到任何一个庙里面,都会首先探望方丈或者当家的师父。而方丈, 当家师父这时也都是讲一些客套话。“吃茶去在这里两次出现,不是禅语,因为中国的待客之
14、道,就是请客人吃茶。而且刚刚见面,大家没有来言也无去语,上来就把他提撕一下,垂劝一番,显得我们赵州老和尚这么宠爱教化,老师习气如此之深。这个时候,老和尚纯粹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慈善:来了辛苦,假如问的是吃饭了没有,没吃,那“吃饭去,吃饭去,只是礼数而已。但是,这里出来的观音院院主一下把事情逆转了。明明他知道新到来了总是要相看, 吃茶汤,何必多此一问呢?他是在挑事:“老和尚,您今日很惊异哦,为什么明明人家来过了你也要他吃茶,没来过你也要他吃茶呢?莫非您这吃茶去里面,还有什么玄机吗?老和尚看了他一眼,唉,没事儿找抽型。所以老和尚说,“院主,嗨,你也去吃茶吧,不要在这里罗嗦多嘴。大家会说,你这个说明当然
15、新奇,但是生怕及禅门的宗旨和讲得这么奇妙的茶禅一味大不相合,大煞风景,焚琴煮鹤,太不好了。但是我要告知大家,因为宗舜法师的确是学文献学的,所以宠爱探讨古制,了解一下禅宗宗门下茶事的状况。我曾经方案写一篇小文,叫宗门茶事,搞清楚原委当年禅宗是怎么喝茶的。我们不要把茶太奇妙化,我们就借这个机缘,来看一看禅宗关于吃茶的记载。赵州禅茶颂浅释之二我们看百丈清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天下丛林之始。当时在黄梅的东山大门,动不动就居住几百人,假如没有规则,生活上不行能有序。应当是在四祖道信弘忍大师的时代,禅宗的规约就已建立起来,不过因为百丈有了一个完善的清规,显得特殊突出,大家就把第一本清规归结到他那里去
16、。百丈清规里有“赴茶汤一那么:“凡住持两序特为茶汤礼数勤重,不宜慢易。“住持,方丈和尚;“两序,两序群众;“特为就是特地设一次,不是平常我们倒杯茶喝,有点像今日的供斋。过去请大家喝一次茶,像今日慎重请大家吃饭一样隆重,所以叫特为茶汤,是特地来供众的茶汤。“礼数勤重,不行以轻慢对待。“既受请已,你承受那位师父或居士供应茶汤茶斋以后,应“依时候赴,确定不能耽搁了。所以今日在茶席里面,姗姗来迟,依据古礼是极不礼貌的事情。说“先看照牌明记位次,免致临时仓皇,事先要看挂好的牌子,什么时间地点,位次怎么支配,不能够临时再去看。晚了怎么办?百丈清规里讲究要求特殊明白,“如有病患内迫不及赴者,假如是生病不舒适
17、,“托同赴人白之,确定要托一个去参加茶汤的人,去告知, 呈白。“白是客套话,我们在客堂常望见告示,下面落款“客堂白。上对下说话称为告,你看佛经里面,经常是佛告某某菩萨,确定没有佛白的。谁白呢?“须菩提白佛言。下对上称为白,客堂向群众告白,是表示虚心,表示处在低位。所以这里说“白之。“惟主持茶汤不行免,一个例外,方丈请喝茶,确定不能免,就是说,生病也要去,为什么?“慢不赴者,不行共住。敢不去参加方丈的茶宴,马上出院, 迁单。你说我没有犯规则,没有犯戒,你怎么把我赶走?轻慢方丈,就是轻慢常住。你都没有把这个庙放在眼里,你住在这里干什么呢?所以出院不行共住,很严峻。吃茶汤在古代的丛林里,不是一件小事
18、情。那么怎么个吃法呢?古代在法堂里面,设有一面法鼓, 一面茶鼓。法鼓是上堂说法才敲,在东南角;茶鼓是喝茶的时候才敲的,在西北角,长击一通,就是连着咚咚敲下去,这是打茶鼓的方法。只要是寺庙里专设茶汤时,就敲这面鼓,群众听见,抓紧就得来,在堂外恭候,预备赴茶汤。所以宋代林和靖的一首诗西湖春日说,“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寺院里敲茶鼓,是个特殊风雅的事情,在这些文人听来,估计和吃饭听到打板一样,很亲切:有茶喝了。宋陈造有县西诗:“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禅林象器笺也说:“法堂设二鼓。其东北角者为法鼓,西北角者为茶鼓。今日茶鼓已经不设,古礼无存,大家对吃茶汤这件事就变得特殊朦胧。外表看
19、来只是不吃茶汤而已,其实,它代表礼数越来越简慢。礼的简慢,也代表我们的心越来越急躁浅薄。所以礼这件事情大家不要小看,孔子重礼乐,礼教在第一。过去说礼教杀人,但是今日又太不重礼教了,这两者都是不及。我们来看看慈受禅师的示众箴规箴,意为座右铭,里面讲茶汤这件事情特殊好玩:“来宾相看,礼不行免。所以前面我说,两位新到见赵州和尚不过是礼节的来往,是有依据的,就是客人来了,主人总要款待一下,大家见个面,确定要拜见一面。“茶汤才罢,叙话已周,面已经见了,请你喝茶也喝完了,“叙话是问候的话:哪来的?吃饭没有啊?哪的人啊?出家几年了?师父是谁啊?好好好,好好发心。这就叫“叙话已周。刚刚见面就是讲这些话,并没有
20、什么请益。所谓“怀香,是把香藏在身上特地去诣方丈,展具请益,机锋对了,把怀的香拿出来烧,才有一番接引问答。哪有逮着人见面就接引的呢?“相引出寮,不行久坐。学规则学规则,我们大家往往太宠爱师父那了,一坐三个小时都不愿走,没想到这是很不守礼数的。既然面也见了,茶也吃了,话也说了,抓紧告假出来,不要絮絮叨叨地把家里的陈芝麻烂谷子给方丈一股脑儿倒一遍。说这太不近人情了,我们老久不见了,叙一下旧不行以吗?可以啊,“假设是旧时道伴,远地亲情,假如是过去就相识的同修,或者远来亲友,“将邀林下水边,方可倾心谈论,大家慢慢话家常。方丈会客的地方是不宜久坐的。过去的规则早就在,是我们自己不学,其实不要过多打搅师父
21、们才是讲礼数的,有事那么长,无事那么短。所以赵州和尚一句“吃茶去,意思是你该走啦。再看,“煎点茶汤,丛林盛礼。慈受禅师的示众箴规编于宋代,唐代是煎茶法,到宋代是点茶,所以煎点合说。煎茶是用茶末放在专用茶具里去煮;点茶呢,是将茶末放在茶碗里,注水来冲。我们今日是散茶的冲泡法,都不是煎点法。“群众云集,方可跏趺,说这是丛林里很隆重的事情,群众都来齐了,你才可以盘上腿坐。人家敬你以礼,你也要敬人以礼。人家给你煎点茶, 奉茶,你在那把腿一盘大大咧咧一坐,显得很没有礼数。因为这不是禅堂,终归是在喝茶汤。于是“盏槖收归,众人齐退,把杯盘碗盏收起来,众人也一起就退下了,也是不要在那唠嗑说话。“私藏茶末,取笑
22、傍观,这八个字特殊有意思,你说古代为什么还有“私藏茶末的事情,这个茶末不值钱哪?在古代,就说唐代吧,制茶法是蒸青饼,蒸后压成末子。经过小榨, 二榨,把茶汁, 茶的苦涩去掉,然后大榨,用力把全部水分榨掉,才做成一饼茶,跟今日的普洱茶砖一样,拿出来就是一大块。没方法煮,怎么办?要解开,放到茶碾子里碾,再拿茶箩筛一下,筛出的茶末依据茶典的记载,不是灰尘一样的细粉,而是有点质感的小颗粒,这样的茶末才能煮。我们回家拿一点茶末投到锅里去煮,根本不好喝。因为茶在古代终归属于难得之物,有的师父喝了觉得味道还不错,就把剩下的茶末私藏起来。所以这里慈受禅师特地说,你私藏茶末,实在是贻笑大方。剩下的茶末就搁在那里好
23、了。下面,“只手揖人,是何法度?这是今日在电视剧里常见的。我看到最夸大的,一个出家的道声阿弥陀佛,这只手要画个360度的弧,然后“喔w弥陀佛,这就叫“只手揖人,就是单掌给人作礼。慈受禅师说,这是哪家的规则啊?我们出家人见面对人家都是合掌,今日的丛林真的规则坏掉了,出家师父尽然也有这样学的,是极不礼貌的。你说那我拿着东西怎么办?一般丛林里面讲,手上拿东西可以不作礼,比方说你端着一碗汤, 一碗饭,实在要表示礼敬怎么办?把碗往上一举,跟眉眼平齐,就表示我敬重你啦。手不能腾出来时,你点个头也好,绝不能只手作礼。“有故不赴,须白知寮。假如有缘由不能去参加茶汤喝茶,那么确定要告知知寮,就是管客寮的寮院啊知
24、客啊,才能够请假不去。所以你看,古代的茶汤礼数有这么困难的规则,我们假如不是学习规约,如何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呢?那么到了特殊省缘办道, 不喜繁文缛节或者条件清苦的寺院,茶汤有时都吃不起,因为在古代,茶还是一个奢侈, 高档的消费,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朝为官二十年,只得皇帝赐龙团凤饼,就是小龙团茶一饼。好在寺庙多有茶人,禅宗的语录里经常就有摘茶, 到茶园锄地这样的事。寺院里面自己种茶,还好一点。宋代曹洞宗的一位大德芙蓉道楷禅师曾讲:“新到相见茶汤而已,更不煎点。祇园正仪新来的拜见方丈,大家见一下面,就是请他喝碗茶汤。“更不煎点,有两种说明,一种指备点心,喝茶汤不用茶点;另一种是说不须要困难的煎点程序,
25、后面一句“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就是明证。这有点像我们大碗茶,我把茶叶末冲好了备在那,新到到茶堂去,自己舀一碗茶,喝了就算了。煎茶, 点茶都有一套规则程序,要烧水,要冲,要点,分给大家喝。所以“更不煎点是讲,不要搞这么啰嗦,务必省缘,越省越好,专一办道。从道楷禅师的开示就知道,在古代吃茶,即使是在简朴的寺院里,也有这些规则。刚刚我们说过,新到喝茶,唯方丈请喝茶是必不能免的,你要是不去,会出现严峻的后果。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在历史上还真发生过不去赴方丈茶汤要被赶出院的事情。我们从一那么故事来看看宗门下的规则。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里记载:“抚州明水逊禅师,在法云侍者寮时,道琳禅师挂搭。道琳禅师
26、也是新到,那么方丈和尚就“特为新到茶,特地为新到准备茶汤,极为隆重的礼节。“逊躬至寮请之。逊禅师是侍者,亲自到云水寮去请新到。结果道琳禅师不在,一位同行的同参道友跟琳禅师“连案,就是并排, 同座,说:“汝去,俟渠来,我为汝请。你先去,等他来了我替你转达邀请,于是逊禅师一声“拜托啦就走了。结果这位同行的师父就忘了告知。好,“斋后鸣鼓会茶,吃完早斋以后,鸣茶鼓,方丈会茶了,结果琳禅师没到。圆通是方丈,就问:“新到在否。新来的挂单那人在哪里呀?“趣请之。趣,连忙。给我抓紧把他找来,尽然没有报到还了得。方丈明显在当时已经特殊生气,你说这个方丈修养不好,不关修养的事,因为你失礼在前,所以他这个问话语气很
27、重,“趣请之,表示后果很严峻。“琳到,圆通令退坐榻立。不许他坐,站在那里。当着大家的面,指责他说:“山门特为茶,我们这个庙特为你们新到请茶汤,“以表丛林礼数,以表示我们群众常住对你们新到师父的礼敬,“因何怠慢时常至。你为什么敢怠慢?你看问得很干脆吧?没有旁敲侧击讲客气话。琳说“适闻鼓声,忽内逼,趣赴不前,我一听到打鼓啊,我肚子突然疼啊,想上厕所了,实在是想来来不了啊。琳禅师听茶鼓知道,坏事了坏事了,明明方丈请茶,没有人通知我,现在打了鼓到不了,怎么办呢?抓紧说,我是肚痛。结果圆通方丈就骂他说,“我鼓又不是巴豆,击着尔便屎出,我一打鼓你就像吃了泻药一样想大便吗?这话说得特殊粗俗,可见当时圆通长老
28、极为震怒。你不赴茶汤是怠慢群众,是瞧不起整个丛林,这是极其严峻的过失。“逊前白言,侍者连忙上前说,哎呀,是我遗忘了,我忘掉请他了。“某当出院,我作为侍者没尽到责任,自己认罚出院,整理走人。这个时候没有把话带到的那位同行师父连忙也出来说,“不干侍者及新到事,是某不合承受,我实在是不应当承受这个托付的,“为渠请偶遗忘,容许为请琳禅师,我自己遗忘了,“偶当代二人出院,我应当自己离开。事情说明清楚以后,圆通知道这中间有些误会,并不是有意怠慢,所以“高其风义,认为这三个人品德都很好:第一位,明明没有收到通知,完全可以说,没有人通知我啊,你怎么能够指责我呢?但是他说内急,导致圆通长老一顿呵骂。侍者不是说我
29、话带到了你没来,而说我没见到人,事没办好,勇于承当责任,说我出院。第三位受请没有完成,也出来承当责任,有担当。这是真禅人,真汉子,大丈夫。所以圆通长老认为这样的人风义很高,“并宥之,全部宽恕了。从这那么故事可以知道,古代丛林里茶汤的规则很深。前面我们讲请新到喝茶向赵州“吃茶去公案的转换,就是说,作为院主,他明明知道宗门下的规则,对新到是要讲客气,你来没来过,他总是新到,总是要请他去吃茶,你为什么要来成心问老和尚“你为什么都让他们去吃茶呀?所以一个原本不是公案的平常事,变成千古佳话,是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因缘在。由于赵州茶实在是名动天下,后来也就出现被异化的状况。当时好多外道邪说,譬如莲宗宝鉴记载说
30、,“今愚人不明祖师大意,妄自造作将口内津唾,灌漱三十六次咽之,谓之吃赵州茶。把唾液反复灌漱三十六下再吞咽,道家有这样的养生功夫,但和赵州茶没有关系。还有的教人家说,你把朱砂和茶末点一碗,给临终的人吃下去,叫“会赵州机关,死后确定不堕地狱,这更是瞎说了。“更可怜悯者,有等魔子以小便作赵州茶,何愚惑哉?小便当然不是赵州茶,中医里叫做“回龙汤,固体叫“人中白。“非妖怪而何耶?真正修心者,但依本分念佛,期生净邦,切不行妄将祖师公案杜撰穿凿,是谤大般假设之罪人也。尽然出现这么多古里乖僻的赵州茶,讲这些是要大家增广见闻,从传播的角度说,任何东西传到确定的程度是会走样的,会被人利用。我们欣闻祖师之本心,还是
31、老醇厚实依据原典进展解读,或许能模拟祖师之万一;假如我们连这个也做不到,根本上就会离祖师千里之外。这点渴望大家留意。赵州禅茶颂浅释之三前面讲了半天茶和禅,还没有涉及赵州禅茶颂这首诗本身。因为这首诗的立足点就在一个茶字上,或者说就在“赵州茶这三个字上,所以我们弄明白这些,后面的内容就摧枯拉朽,根本上好理解了。 我们来看,老和尚这首诗并不是一首茶诗,它其实是一首禅诗。在邢台玉泉寺我见老和尚的时候,曾经了解过这次夏令营要讲什么主题。我就在饭桌上和老和尚说,“我讲您的赵州禅茶颂好不好老和尚一听很欢乐,说“好啊。当时他还说,“我这首诗啊,是以茶写禅。这句话就奠定了基调。 古往今来写茶的人, 诗,太多太多
32、了。但是,如何在诗中间,把茶和禅糅合得奇异,而且借茶来传达出自己的佛教信仰, 禅宗理念,这才是独到之处。这是这首诗存在的价值。拜读老和尚这首诗,我感觉里面表达了他老人家对禅, 对茶,乃至对修行的体悟。什么叫禅茶,我也尝试做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是想来想去,觉得老和尚在诗里所传达的观点,就是对禅茶的一个特殊好的诠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 这碗茶在此处是特指赵州的茶,这一碗,才是“今古味无差。没有其他的任何茶,能像赵州茶这样横越古今, 沟通今古,打通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今日都还能跟赵州祖师一同呼吸。这是其他的茶所不具有的品质,因为只有赵州茶里面有禅意。赵州茶指出了一条修证解脱的道
33、路,所以赵州的这碗茶,是一碗特殊的茶;是今日喝来却不觉古今有味道差异的茶;是一碗同等的茶, 一味的茶;可以说,是“法尔如是, 亘古如是的一碗茶。这是老和尚开篇就确立的基调。 赵州的这碗茶穿越时空,味道不会走样,也就是说,当我们今日再晶饮赵州的这碗茶时,获得的受用,跟当年赵州亲自叫我们吃茶去的时候,是完全不会有差异, 不会两样的。“瞿昙曾记莂,鸿渐复添蛇。 瞿昙(Gotama)是印度刹帝利种姓的一个家族姓。宋代以姓赵为荣,唐代以姓李为荣,时空转易,都会发生变更。而在讲究种姓的印度,如今照旧等级森严,下等种姓要和上等种姓的人通婚,是一件难于登天之事,全部人都要反对。大家读法华经譬喻品,穷子被雇去除
34、粪,干这个最低等的事,他还觉得很相应,你要让他干更高级的事他做不来;同样,高级的人你让他做低级的事他也做不来,这是种姓的烙印。瞿昙表示释迦牟尼佛的种姓,他是瞿昙仙人之苗裔,也译作乔达摩, 瞿达摩等等,这些就不去细说,瞿昙在这里代指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曾经亲自授记口(记莂,也有写作“记别,也叫“授记。佛为弟子们预言他们将来要成佛的事情:满多少劫,要成一个什么佛,叫什么名号,国土叫什么名字,寿命多长,教化多少人,这就叫授记。最著名的有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处受记,大家读金刚经就可以看到;阿含经里还有弥勒受释迦牟尼记,将来成佛;还有无量寿经中法藏比丘受记成阿弥陀佛,等等。最最高妙的,就是在法华经中,
35、首先为他的声闻弟子有学无学人授记,之后为恶人提婆达多授记,还为女人授记,大爱道(摩诃波阁波提)比丘尼,她们都被授记。让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渴望,这种预言叫做授记。 读了老和尚这首诗,曾经有一位茶人很怀疑地跟我探讨说,宗舜法师,老和尚这诗句写得很惊异,似乎佛教里面, 印度的佛经里边没有谈到喝茶的事情啊,怎么叫做“瞿昙曾记莂呢觉得不好理解。我说,“瞿昙曾记莂并不是记载“茶这件事,是记载赵州古佛“传佛心印这件事。所以“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是说灯灯相传, 心心相印,恒久无尽,这才无差呢。当年佛在灵山会上拈花遍示群众,迦叶尊者受法为后世禅宗初祖,祖祖相传,这就是“瞿昙曾记莂。 茶是中国的特产,茶的原产地
36、在中国,这是确定无疑的。世界上和我们同纬度的地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茶树。它不过是一棵树,我们叫它茶树。它有品饮的功用,其实我们捡任何一种树叶来冲冲,都可以当作茶来喝,只不过味道不那么好而己。在印度或在其他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都会有一些野生的茶树,但是他们都没有以茶作饮品的习俗。 在印度,从来都是把茶当作药。印度开场尝试培植茶是在1834年,到现在才175年的历史,而真正的印度茶开场在市场上销售,到今年正好70年。1939年东印度公司在伦敦销售的茶,说得好听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说得不好听,就来自当年从福建偷盗过去的几百棵母株。所以印度的经典里边没有记载茶,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印度人, 英国人喝茶
37、,乃至欧洲人, 美国人喝茶,都是受中国人的影响:最早是汉武帝时代传到东南亚,后来中东一带慢慢喝茶,又传到欧洲去。美国人饮茶就特殊晚了,那是受英国人习俗的影响。 英国人之所以爱喝茶,特殊是爱喝红茶,有些当地的特殊缘由。因为英国水质偏硬,口感极差,而红茶特殊的香气和味道能掩盖水的异味,且恰好稍硬(偏碱)的水跟红茶的结合,能够产生一些特殊口味,再加上奶和糖,就形成英国的饮茶风俗。英国人宠爱喝下午茶,因为英国人午餐及晚餐间隔的时间太长,晚餐到八点钟才吃;再加上伦敦天气很糟糕,经常雨雾,动不动就变天,大家下班以后很少在外面参加社会活动,怎么办呢就把社交活动放在下午茶时间。所以在白金汉宫女王款待大家吃下午
38、茶点,这是极高的礼遇。这些饮茶的习俗都是受中国影响。 茶是中国极其特殊的饮料,它对世界的奉献之大,甚至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今日喝一杯冰红茶, 柠檬茶,似乎洋派, 时尚,似乎很“潮。其实,所谓的冰红茶是美国家庭妇女的创建,历史极短。因为美国人最宠爱吃冷东西,冰激凌, 冷饮等,这些家庭主妇发觉,把红茶一煮,放上冰块, 加一点蜂蜜,口感特殊好,再加上相对冰激凌的高热量来讲,茶特殊安康,所以竭力推广冰茶。冰红茶, 冰绿茶, 冰乌龙茶等等,都是美国人的习俗,中国人的习惯是喝热茶不喝冰茶,而今日大家也跟着喝。这些习俗是很好玩的。 所以“瞿昙曾记莂讲的是佛在当年心心相印, 灯灯相传之际,就已经授记赵州古佛将
39、把如来的教法一代一代传下去,已经预言赵州古佛借吃茶就能够接引多数的人。果真,“吃茶去这那么公案,历经千秋,到今日大家仍津津乐道,无形之中把禅法在一般老百姓中间推广开来。 今日我们中间有的人敢说不信佛,不过但凡爱喝茶的人对禅茶还是心存恭敬的,就是受赵州茶的影响。不信佛的人还能对赵州茶如此崇敬,这果真就是佛陀当年授记过的一个机缘,也是菩萨护念加持的作用。 第四句“鸿渐复添蛇,鸿渐是陆羽的字,姓陆名羽字鸿渐。依据史书的记载,陆羽因为长得太丑,尽然三岁时被家人遗弃。按说孩子再丑,我想父母也不至于遗弃他,不知他父母是什么人。陆羽被天门智积禅师在湖边捡到收养,这是在湖北的天门县。依据陆羽29岁时写的自传,
40、他说“字鸿渐周易里有一卦叫渐卦,是说鸿鹄高飞,时低时高, 时高时低,按部就班,鸿渐有这个意思;“不知何许人,有仲宣, 孟阳之貌陋;相如, 子云之口吃,不光长得丑还结巴。但陆羽是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人,这么一个丑陋口吃的人,尽然逃出寺院,混到一个戏班里演丑角,特地讲笑话逗人乐,了不得。他后来还著了一本笑话书。 陆羽爱茶,一生历游名山大川,亲自去探访茶的源头,找茶树,找水,辨别各自的差异,于是就写了一本茶经,后世也称陆子茶经。茶经只有三卷,但的确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对茶的起源, 用的水, 茶质的选择等等,做了完备系统的说明。假如没有茶经,中国的茶文化今日开展成什么样呢不大好想,历史不允许假设。不过我们
41、也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假如没有陆羽,会有其他人做同样的著述。但是,因缘际会,他选择了命运,命运也选择了他。他的使命就承载在这一部茶经上,他成为茶圣。 但是,什么叫做添蛇画蛇添足,多事。陆羽茶经的系统总结,历代茶人视之为宝,成为整个茶科学学问的奠基,有开创茶业之功。假如谁的茶被陆羽品得好,身价马上百倍。地位都这么高了,老和尚为什么还说陆羽这个人真是多事,写一部茶经画蛇添足呢我理解,茶道, 茶艺,都包含丰富的层面。比方说茶叶的加工制作乃至保存运输,根本上属于技术环节;茶叶在冲泡品鉴时用了一些手法,便升华到艺术的高度,称为茶艺;到更高的层面呢,我们通过对茶的品饮, 跟茶的沟通,从茶中感悟人生,
42、感悟哲理, 感悟禅意, 感悟大道,这个时候,就从技术, 艺术上升到了哲学。茶就不再是单纯的饮品,而成为修行的载体,它是一种工具。 所以,茶至简至易。说它很简易,贩夫走卒都能以茶解渴;说它珍贵,宋代龙团凤饼做好后要加麝香, 涂膏油,贴上金箔剪的龙凤,这一饼可说价值甚巨,导致大家普遍视饮茶为极其奢侈的行为。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贡团茶改成散茶,不许再进贡团茶,消耗民力,就只用散茶。我们今日抓把茶叶来泡就是从明代开场。所以茶可低可高,极具包涵之性后面讲茶的品德还会讲到。我们理解,祖祖相传,心心相印,并不在吃茶这件事上。茶吃得再多,不过是妙玉所说的“牛饮而己。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
43、就叫做饮牛,莫非喝得越多就越能悟道吗 所以,道,不在茶上;禅,也不在茶上,写一本特地探讨茶叶茶具茶水乃至种种技术的东西,可不就是挺多事的吗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事物都要善待它的诚意。对于茶叶来说,它牺牲了自己,我记得明海大和尚讲过,茶树牺牲生命,任人家去揉捻烘焙,最终在沸滚的水里获得新生,伸展了自己的生命,就是为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茶以牺牲赐予我们足够的奉献,我们在品饮时,当然要对这生命抱有足够的诚意,才是敬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选好茶, 好水,选好茶具,细致地去找好的冲泡方法,也并没有什么错误。所以茶经可作,也可以不作。从禅的角度来说,天地之间不妨存有这么一部著作,聊作我们大家对茶的牺牲
44、的一种敬意。所以说,老和尚这句话是禅人本色,要我们不是死在吃茶这件事情上。“鸿渐复添蛇,并不是否认茶经之意。“瓯注曹溪水,薪烧鹫岭桠。 瓯,是茶碗;里面倾注的是曹溪的水,曹溪在广东,是六祖所驻锡的地方。当年六祖获得五祖的衣钵之后,隐身于岭南,在广东一带;在韶州开演禅法,大阐禅风,讲出了坛经古往今来中国人唯一被称为经的一部佛学著述,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瓯注曹溪之水,就是说心法的这一脉由赵州干脆接到曹溪,曹溪禅是世尊祖祖相传。据说梁代一个天竺的梵僧到曹溪,一喝,哎呀,这个水太好了,这个地方极为殊胜,就在这里建一个寺好了;因为有特殊像印度的宝林山,就称为宝林寺。这是“瓯注曹溪水。 再看“薪烧鹫岭桠。烧
45、,煮茶的时候要取活火来烹,炭头上有蓝色火苗的,既不见烟,又要有火,叫活火。我烹这碗茶,用的是曹溪的水,烧的是鹫岭的枝桠,就是树枝;鹫岭就是著名的灵鹫山,佛经里所说的耆阇崛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东北边,简称灵山,也叫灵岳, 鹫峰。为什么呢因为山峰尖像一只秃鹫的脑袋,而且印度山中多鹫。佛在这里宣讲了妙法莲华经等多部大乘经典,所以是佛教圣地。中国人特殊宠爱印度,但凡灵山确定要跟印度沾上关系才行。譬如说普陀珞珈山,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在华严经里有特地记载,的确不在浙江的舟山群岛,而是在印度。我们因为供应观音大士特殊灵验,于是就视普陀山作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其他的许多名山也是如此,比方鸡足山,就不
46、细说了。叫灵鹫山的还有福建福清以北的鹫峰,杭州的飞来峰也叫灵鹫山。在佛经里记载比拟明确的是五台山,明确指示说震旦国(中国)有五台山,文殊菩萨在那里应化凉快地。由此,印度的出家僧人毕生以朝拜一次五台山为最殊胜,这是一个特例。我们讲到这里,就慢慢地契入老和尚对于禅茶的理解了。 赵州禅茶颂浅释之四了解前面的内容,我们就慢慢地契入老和尚对于禅茶的理解了。“虚空为玉盏,云水是生涯。这两句不用做更多说明,因为每个参禅的出家人,对禅茶有过确定的接触,都会有亲切的感受。整个虚空就像一个玉盏,里面盛满甘露;行云流水就是我们的参学生涯。老和尚用特殊美的语言阐释出本色衲僧所独具的行云流水般自由无碍的禅境。下面就出现
47、了很关键的八个字: “正清和雅气,喜舍慈善花。正, 清, 和, 雅四气,喜, 舍, 慈, 悲四朵花,提出了老和尚对禅茶的一种相识。我们前面说“虚空为玉盏,云水是生涯,这是禅人质朴的境界。老和尚的看法是,这样行云流水般的生涯,须要用一种自由随缘的姿态来对待。他说: “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 假如刻意去品尝茶的味道,就感觉茶味淡薄。不是茶本身淡薄,是因为刻意,是因为执著,是因为我们心有挂碍。这时这个茶即便是至好的美味,喝起来也不觉得如何奇异。但是假如我们随缘,随各种因缘来喝这碗茶,会感觉到真是无上妙味, 甘露醍醐。我们昨晚在老和尚的会客室里聊了一会儿,有位居士就讲,追求一个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他最大的目标。老和尚很感慨地说,唉,他这个目标就是他一生最大的缺憾。是啊,我们人生哪有一个没有缺憾啊?连佛都不例外。佛也要受人诽谤,有人把木盆扣在肚子上,假扮说怀了佛的孩子,不如意吧?佛的亲族释迦族遭到屠杀,他没有方法救,不如意吧?佛的弟子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怎么死的呢?被一群外道拿砖头瓦块砸死的。众人看到他说,这是佛最厉害的弟子, 上座部弟子,砸死他我们可以扬名立腕。目犍连尊者遍体是伤,挣扎着回到僧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