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课题:练习三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相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驾驭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2.举例说明,在什么状况下运用千米?什么状况下运用吨?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
2、克的牛奶和一个400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当怎么改?二、基本练习“练习三”第1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终集体订正。“练习三”第2题。(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练习三”第3题。(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
3、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练习三”第4题。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供应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三、综合练习“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供应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沟通。“练习三”第7题。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动身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终组织沟通,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三”第8题。先让学生同桌之间沟通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
4、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练习三”思索题。让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最终指名汇报结果。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育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实力。2.使学生养成细致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实力。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依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依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
5、购物吗?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假如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让学生视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启发引导。二、沟通共享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谈话:小明和爸爸今日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细致视察画面。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老师相应板书。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
6、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让学生同桌相互探讨: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提问:你能依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学生汇报沟通: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学生列式,指名回答,老师板书。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3)想一想:假如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提问:你能依据问题说出数量
7、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汇报沟通。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最少找回多少元?10072=28(元)2.思索: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我们要在读题后要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可以从问题开始想,依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要依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三、反馈完善“想想做做”第1题。依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1)出示问题(1),引导分析:从“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想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追问: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要求这个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2)学生独立分析
8、问题(2),先依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老师强调: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视察表格,并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启发。提示:要求足球组的人数,可以先算篮球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再将总人数减去篮球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即可求得足球组的人数。“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沟通,并在沟通中相互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师提示:这两题都要先算四个茶杯的总价。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
9、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经验探究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驾驭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爱好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用线段图协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你有自己去买过吗?今日,我们就去商场看看。二、沟通共享1.教学例2。
10、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细致视察。(1)理解题意。让学生视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画线段图。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日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 48元裤子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学生探讨)引导: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要画这样的3份。(指名板演)?元 48元裤子上衣(3)列式解答。你能依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么列
11、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2.想一想:假如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当怎样解答?(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学生探讨,说出数量关系式。指名回答,老师板书: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引导思索: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知我们的?(裤子48元)要先求的是哪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面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
12、)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学生尝试画图,老师巡察指导。提问:你能指出所求问题是哪一部分吗?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48元?元裤子上衣(2)追问:现在你能解答这道题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沟通反馈回答,老师板书。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学生探讨)指名回答,老师适时引导。相同点:(1)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不同。(2)都可以依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3)题中的数量关系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4)上衣的价格不知道,都要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三、反馈完善“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读线段图,依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
13、什么。“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阅读小芸和小力的话,并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学生独立填表,完成后可以与同桌沟通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巡察,适时进行引导。“想想做做”第3题。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终集体沟通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练习四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敏捷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2.通过视察、沟通
14、、迁移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实力。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题想起和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1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依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分析: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已修的米数;求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8天修的米数。指名列式解答,师板书:已修的米数:458=360(米)还剩的米数:520360=160(米)(2)出示线段图
15、,让学生先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终指名列式解答。面粉的袋数:6022=38(袋)一共的袋数:60+38=98(袋)二、基本练习“练习四”第2题。(1)让学生阅读题目的已知条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列式解答。师板书。(3)提问:要求楼下比楼上多多少个座位,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条件?你能将上题的线段图改一改吗?师板书。追问: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数量关系变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练习四”第7题。提问:从问题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缺少什么条件?出示两幅情境图,让学生探讨:你
16、能看懂两幅图吗?小宁走到的地方一样吗?小宁走了多少米?600300=300(米)怎样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3005=60(米)“练习四”第8题。出示问题(1),并提问:从问题开始,要求一共缴纳的水费,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出示问题(2),让学生细致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三、综合练习“练习四”第4题。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读题,从问题想起,说说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解决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说出数量关系,更改线段图,再列式解答。“练习四”第5题。提问:这两题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解题过程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列式解答,并反馈沟通:(1)3
17、23=96(页) 15096=54(页)(2)40+32=72(页) 15072=78(页)“练习四”第10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怎么比?(求出每袋多少元)让学生先计算,再汇报沟通。“练习四”思索题。让学生读题,并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7岁?岁 ?岁 小芳 妈妈师讲解:从线段图中分析,妈妈比小芳多出的27岁,正好是小芳岁数的3倍,小芳的年龄是273=9(岁),妈妈是94=36(岁)。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能用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课题: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一)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在详细的情境中
18、,让学生理解并驾驭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依次,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学习活动中增加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实力,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驾驭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脱式计算。354+27 632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那么,假如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混合运算。二、沟通共享1.教学例1。(1)课件出示教材第3
19、4页例1货架图。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指名列式解答,老师板书:53=15(元) 15+20=35(元)引导:你能依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指名列式,老师板书:53+20引导思索:视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2)学习运算依次。提问:依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当先算什么吗?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与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
20、=”,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让学生视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老师适时板书。师:依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与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索探讨:先求什么?为什么?(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50152追问:视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分?引导思索: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视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老师适时板书。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总结运算依次。出示:53+20
21、50152提问:视察这两个算式,你发觉了什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三、反馈完善“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终集体沟通,说说计算的方法。“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终沟通汇报。师强调: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
22、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课题: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二)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并驾驭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在学习的活动中,增加学生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实力,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驾驭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教学难点:驾驭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计算下面各题。1883 4510学生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揭题:上节课我们在购物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