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docx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中小学老师录用考试说明(小学 )教化根底学问.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老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化行政部门聘请老师而进展选拔性考试, 其目是为教化行政部门录用老师供应智育方面参考。各地根据考生考试成果,结合面试状况,按已确定聘请方案,从老师应有素养、文化程度、教化技能等方面进展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因此,全省老师聘请考试应当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难度。.考试目的与要求考试内容包括教化学、心理学、教化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考试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化所需背景性学问和领域有大致理解;二是理解与驾驭,要求考生对所涉及领域或者问题可以清晰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
2、,要求考生可以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化生活中各种问题和现象。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 教化学一、教化及其产生与开展(一)识记1、“教化概念,2、教化根本要素。(二)理解1、教化开展历史、形态和特征。2、教化学学科开展历史。3、教化学开展过程中中西方闻名教化思想家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4、马克思主义教化思想。理解和驾驭马克思主义教化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教化思想。三运用1、“教化概念与其他概念区分与联络。2、根据现代社会特点以及现代教化开展趋势对教化现象做出正确评价。二、教化目与功能(一)识记1、教化目概念。2、国外兴盛国家和结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化目或学校教化目最新表述。3、我国教化目以及小学阶段培育目的。
3、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开展教化理论及其意义。5、教化功能及其类型,不同教化功能观。(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化宗旨变革。2、新中国教化目和学校培育目的历史演化。3、确定教化目根据4、教化功能演化三运用1、可以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开展和个体开展面临问题相识,就当前应当重点培育青少年学生哪些关键素养提出自己见解2、可以识别不同教化功能观和功能类型。三、学校教化制度(一)识记1、教化制度与学校教化制度内涵、类型。2、教化行政体制与教化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3、学校概念及其根本性质4、校园文化(二)理解1、教化制度和学校教化制度开展历史和趋势;2、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 开展历史。
4、3、我国教化行政体制历史和变革,小学内部指导体制演化、现状及将来改革重要方向。4、我国学校现有运行机制及其创新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化制度、教化管理体制改革问题。2、可以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立志向学校组织文化供应根本思路。3、可以对进一步施行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看法和建议。四、老师与学生(一)识记1、老师职业角色、职业特征。2、老师权利和义务。3、老师专业开展、阶段及其途径。4、校长职责和素养要求。5、学生在学校教化中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特征6、学生权利和义务7、学生身心开展规律及小学生学习规律(二)理解1、老师职业及中国老师职业开展历史2、老师和学生
5、关系改变2、校长地位和作用。三运用1、根据老师专业开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开展目的,可以对自己老师职业生涯进展规划。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开展须要,可以精确定位中学校长职责和作用。3、可以根据对老师学生地位相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相识。五、课程 (一)识记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 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3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科书4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构造课程论 5制约课程主要因素6义务教化教学方案特征 (二)理解1课程内涵开展。2课程与教学关系。3三级课程管理4校本课程开发5课程资源开发(三)运用1有效施行课程条件。2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关系。3活动课程与构造课
6、程比较。4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教学工作意义和任务 2教学过程根本特点与构造。3我国中学常用教学原那么(直观性原那么、启发性原那么、稳固性原那么、按部就班原那么、因材施教原那么、理论联络实际原那么)。4中学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探讨法、演示法、练习法、试验法。5课类型与一般构造。6我国中学常用教学原那么。 (二)理解1教学与学生特性开展关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干脆经验为根底。3驾驭学问与开展智力相统一。4教学教化性。5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6有效教学原那么及理解。(三)运用1老师应如何备课。2如何组织学生复习。3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
7、运用。4进步教学效率策略。七、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意义、目的和内容2、德育过程本质、构造与根本冲突;3、德育原那么概念、德育途径与方法;(二)理解1、德育目的确定根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德育目的2、德育过程根本规律;思想品德根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根底3、德育根本原那么: 导向性原那么,疏导原那么,敬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那么,教化一样性与连接性原那么,因材施教原那么4德育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会理论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 三运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根本原那么和根本规律2、运用德育根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化中新问题
8、、新方法;七、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级管理功能和目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地位作用和工作意义二理解1、班集体特征与开展阶段2、班集体形成与培育3、班主任指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4班级管理内容5、班主任理解学生内容与方法三运用1、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根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2、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班集体及班主任根本理论和观点;八、教化探讨与教化改革(一)识记1、教化探讨内涵、性质、类型2、教化探讨方法。定量探讨和定性探讨。3、教化改革含义、作用(二)理解1、教化探讨开展趋势2、老师在教化探讨中地位和作用;3、驾驭教化探讨中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方法和手段;驾驭叙事、随笔等
9、反思性、质性探讨方法。4、理解国外教化改革背景和趋势。5、理解国内教化改革历史、现状和背景;理解国内近期教化改革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详细进展状况。三运用1、可以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化改革中遇到各种问题和现象。2、可以运用各种教化探讨方法开始教化科学探讨。 第二部分 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探讨对象;2、心理学产生、独立与开展。(二)理解1、心理学探讨任务;2、一般心理学与开展心理学关系、教化心理学关系;3、学习心理学意义。(三)应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化教学工作意义。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比照、感觉后效;2、知觉概念、空间
10、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错觉;3、留意概念和特点、有意留意、无意留意、有意后留意、留意起伏现象、留意稳定性、留意广度、留意安排、留意转移; 4、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遗忘、再认、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追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几个品质;5、思维概念和特点、思维种类、思维品质、创建性思维;6、问题解决概念;7、想象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建想象、幻想;8、言语概念和特点;严于感知与理解。(二)理解1、感觉种类;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关系;3、感觉间互相作用;4、感觉与知觉关系;5
11、、知觉特征;6、影响留意稳定性、留意广度、留意安排、留意转移条件;7、影响识记因素;8、思维过程;9、创建性思维特征;10、问题解决阶段;11、影响问题解决因素;12、创建想象对活动意义;13、言语种类。(三)应用1、运用感知觉规律进步直观教学效果;2、运用留意规律进步学生课堂留意力;3、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进步学生记忆效果;4、联络实际说明机械识记必要性和意义识记优越性;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和遗忘规律防止不必要遗忘;6、创建性思维实力培育;7、结合学生谈谈如何培育学生创建性活动实力;8、根据言语感知与理解特点谈谈如何培育学生阅读实力。三、 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1、心情和情感概念及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中小学教师 录用 考试 说明 教育 基础知识 小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