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docx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三生物必备学问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一、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干脆及外界环境进展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需通过内环境才能及外界环境进展物质和能量交换。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和组织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3、内环境是细胞及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干脆及内环境进展物质交换,不断获得生命活动须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及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须要
2、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及。4、内环境的成分的区分和联络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及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浸透压、酸碱度、温度。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浸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左右二、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整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浸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肯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展的必要条件。3、调整方式反响调整 调整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整三、
3、体温调整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最接近人体的体温)3、体温恒定的缘由: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整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整过程:(体温调整中枢:下丘脑)(1)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削减(削减散热)、骨骼肌惊慌性增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 燥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
4、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展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整表达四、程度衡的调整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肾单位。3、 水分调整(细胞外液浸透压调整):(负反响)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浸透压上升下丘脑浸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汲取水增加细胞外液浸透压下降、尿量削减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
5、汲取,从而使排尿量削减。五、 血糖平衡的调整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调整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质。 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4、血糖平衡的调整:(负反响)血糖上升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上升5、血糖不平
6、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病症: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削减(三多一少)防治:调整限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砖红色)、尿糖试纸六、免疫调整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2、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反抗力)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细胞免
7、疫3、 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记忆B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浆细胞抗体4、 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抗原进入细胞)增殖分化 记忆T细胞靶细胞T细胞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5、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区分: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及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及靶细胞亲密接触6、艾滋病:(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3
8、)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1、神经调整的根本构造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承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经元的构造: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 2、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根本活动方式。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构造根底和功能单位。感受器:传入神经组成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2) 部分电流方向(膜外:未兴奋部
9、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3)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4)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传递形式: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6、 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整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整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整
10、中枢、浸透压感受器、是调整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书写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八、 体液调整1、体液调整中,激素调整起主要作用。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整程度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整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多种促激素限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进步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胸腺激
11、素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加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腺肾上腺激素参及机体的应激反响和体温调整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整血糖动态平衡卵巢雌性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性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过少;甲状腺肿大(大颈项病)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生长激素:婴儿时期分泌过少:侏儒症3、激素间的互相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4、 甲状腺激素激素调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
12、-)5、神经调整及体液调整比拟比拟工程神经调整体液调整作用处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响速度快速较缓慢作用范围精确、比拟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拟长:不少内分泌腺干脆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整: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九、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整1、 昆虫激素分类 1)外激素,一般指由昆虫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 2)内激素,由昆虫的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到体液中。如: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脑激素。2、动物激素在消费中的应用: 1)催情激素进步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进步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