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省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物理学问点精要版块一、力,物体平衡。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和变更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缘由. 力是矢量。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 留意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一个分力。但在地球外表旁边,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大小:地球外表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肯定指向地心,请答复为什么!。 4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作用点,物体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 1产生缘由: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物体有复原形变趋势而产生. 2产生条件:干脆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弹力受力物体
2、是引起形变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物体.在点面接触状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公切面.绳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到处相等.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肯定沿杆.4弹力大小:一般状况下应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大小和弹簧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条件:互相接触物体间存在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
3、不行. 2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可以一样也可以相反. 3推断静摩擦力方向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假设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假设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方向一样.然后根据静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推断静摩擦力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规律去分析求解.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 N 进展计算,其中FN 是
4、物体正压力,不肯定等于物体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更,一般应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受力分析 1确定所探讨物体,分析四周物体对它产生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传递作用在探讨对象上. 2按“性质力依次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依次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假如有一个力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探讨物体会发生怎样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
5、象才能满意给定运动状态. 6.力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效果一样,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3力合成:求几个力合力,叫做力合成. 共点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分解:求一个力分力,叫做力分解力分解与力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力按力产生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便利某些问题探讨,在许多问题中都采纳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几个力. 2平衡状态:
6、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0,假设采纳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那么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解决平衡问题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像法、正交分解法等版块二、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更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探讨物体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物体,对同一个物体运动,所选择参照物不同,对它运动描绘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探讨物体运动. 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没有形态和大小点,它是一个志向化物理模型.仅凭物体大小不能做视
7、为质点根据。位移描绘物体位置变更,是从物体运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状况下位移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绘物体运动快慢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粗略描绘.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切线方向指向前进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精确描绘. 2速率: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
8、间内通过路程和所用时间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大小不肯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绘速度变更快慢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更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更v跟发生这个变更所用时间t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用a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更v方向一样.但不肯定与v方向一样. 留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更,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更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更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1定义:在随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9、.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1定义:在随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更相等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at2/2 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 平均速度V=x/t =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但凡跟正方向一样取“+值,跟正方向相反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在随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位移差值是一个恒量,即x=xn+l xn=aT2 =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
10、平均速度,即:9.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x-t图像:图像上一点切线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那么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穿插,表示物体从参考点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速度;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大小等于物体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随意时刻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点切线斜率. 图线与横轴穿插,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
11、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版块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肯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变更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一种属性,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物体是不存在.牛顿第肯定律不能用试验干脆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试验现象根底之上,通过思维逻辑推理而发觉.它告知了人们探讨物理问题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视察大量试验现象,利用人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找寻事物规律. 4牛顿第肯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根底,不能简洁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特例,牛顿第肯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关系,牛
12、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性质. 1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受力状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抑制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跟所受外力合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合外力方向一样,表达式F合 =ma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提示了力与运动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探讨其受力状况,为设计运动,限制运动供应了理论根底. 2对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F合 =ma,F合 是力,ma是力作用效果,
13、特殊要留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提示是力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力与它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留意力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F合是矢量,a也是矢量,且a与F合 方向总是一样. F合可以进展合成与分解,a也可以进展合成与分解. 4.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始终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作用是互相,因此力总是成对出现,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行叠加. 5
14、.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和在惯性系中.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物体对支持面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拉力大于物体重力mg,即F N =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物体对支持面压力FN或对悬挂物拉力小于物体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理解应当留意问题 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重力并没有变更,只是物体对支持物压力或对悬挂物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重力.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速度无关,只确定于加速度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
15、速上升都是失重. 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逝,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6、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 版块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条件:运动质点所受合外力或加速度方向跟它速度方向不在同始终线2曲线运动特点:质点在某一点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曲线切线方向.质点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更,所以曲线运动肯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轨迹:做曲线运动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假设物体运动轨迹,可推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轨迹总向圆心弯曲
16、等. 2.运动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 2运动合成与分解法那么: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3分解原那么:根据运动实际效果分解,物体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3. 平抛运动 1特点:具有程度方向初速度;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程度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如右图.4.圆周运动 1描绘圆周运动物理量 线速度:描绘质点做圆周运动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
17、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切线方向 角速度:描绘质点绕圆心转动快慢,大小=/t单位rad/s,是连接质点和圆心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探讨. 周期T,频率f -做圆周运动物体运动一周所用时间叫做周期. 做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圈数叫做频率. 留意向心力是根据力效果命名.在分析做圆周运动质点受力状况时,千万不行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更,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变更速度方向,而且
18、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切线方向,用来变更速度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肯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如右图情景中,把杆子换成绳子,那么小球恰能过最高点条件是vv临,v临由重力供应向心力得v临=而杆子或者可以供应支撑拱顶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条件是v0。5.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两个物体间引力大小,跟它们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隔 平方成反比.公式: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 根本方法: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供应.即 F引=F
19、向得: 应用时可根据实际状况选用适当公式进展分析或计算.天体质量M、密度估算:3三种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 1 =7.9km/s,它是卫星最小放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最大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 =11.2km/s,使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最小放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 =16.7km/s,使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最小放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离地面高度 同步卫星轨道肯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全部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
20、大小一样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5卫星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一样.“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供应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仪器,但凡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均不能正常运用. 版块五、机械能 1.功 1功定义:力和作用在力方向上通过位移乘积.是描绘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其中F是力,s是力作用点位移对地,是力与位移间夹角. 2功大小计算方法: 恒力功可根据W=FScos进展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功
21、,特殊是变力所做功.根据功是能量转化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计算:功大小等于力和路程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这一对互相摩擦力做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肯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计算 平均功率:P=W/t定义式 表示时间t内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瞬时功率:P=Fvcos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功率和速度,为两者间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功率,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高考 物理 知识点 精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