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有效课堂提问研究结题报告.doc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有效课堂提问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有效课堂提问研究结题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中的应用结题报告(子课题)课题负责人:陶龙满 成员:石溪小学部分教师 课题所在单位 :枞阳县项铺中心学校 枞阳县项铺镇石溪小学一、基本情况预期完成时间2012年12月2014年8月二、课题论证(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新课程教改实验过程中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的时代,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伴随着信息化教育改革处于核心层次的理念或观念的转变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往往只是辅助教师强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改变教学的方式,只是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形
2、象化,或者是教学过程具体化、细致化,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很少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作用,信息技术只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另外的一种偏差是,教师只是单纯地关注技术、追求技术、为技术而技术,缺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设计问题、学生综合素质的生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激励与有效评价。综上两者,在认知上,仅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使用,缺乏将信息技术作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宏观环境背景的视野。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机械地照搬照抄已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运
3、用教学理论与学习科学,重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整过过程,教学从而促进问题的有效性。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突破以往将信息技术停留在技术展示层面的层面,将信息技术作为丰富的资源背景,为学生学习创设广阔的智力背景,为师生的教与学设立突破时空限制的技术背景,构建起立体化、多样化、信息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环境,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使得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终达到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总目标。 其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使课堂有效提问的理论得到丰富
4、和发展,能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以借鉴的具体提问教学策略,规范教师的提问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素质等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即通过创建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提问,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有效的教学和学习。(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起适合小学数学的信息技术化的课堂提问教学,让学生生活在自主化个体发展、多元化的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系统中,全方位重新建构我校有效课堂教学,使我校的在班班通应用环境下的教学特
5、色更鲜明。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生的解决课堂问题的观念的转变,从影响学习或教学成效的因素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方法与学习的有效性等进行研究,探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问的条件、时机、与不同形式的知识内容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探究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有效提问的规律,确立科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有效提问方式。3、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起有效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自主发展的空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以及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4、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
6、环境下的提问能力,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骨干队伍,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积累经验和大量的实践案例,进而培养一大批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三)、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1、本课题组组长,有较强的实践基础。为省级课题组的核心负责成员,所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先后有20余篇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奖或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2、课题组成员是一线的数学年青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已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3、实验学校按照省现代化小学一类标准建设,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设施齐全,每班均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班班
7、通) 学校将借助外力支撑课题研究,与上级教育信息技术部门开展协作工作,获得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三、研究内容:1、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起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的情境创设、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2、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主要探讨如何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目标实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探索不同的教学问题设计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影响的效应,以及问题的价值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影响。 探
8、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式的选择,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提问的主要方式,以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不同方式;和科学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能力的效应。 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积极性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 ,改善学生应用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思维素质。3、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策略评价体系。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不断反复地进行整合实践,并在课题组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和批判性的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对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的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不断的改造。 2、调查研究:
9、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记录表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3、个案研究: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个案研究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4、测验法。通过进行数学测验的方法,来分析和比较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评价课题实验的效果。五、研究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2)加强培训和交流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和其他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信息技术环境的构建与应用能力,主要采用下面几种方式:一是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组织和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二是积极参加各级教研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交流
10、;三是校内针对性培训。(3)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积极参加全体课题组成员参的课题实施情况例会,各研究子项和小组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调整和落实下阶段课题研究方案。(4)开展课堂研究实践,要求课题实验教师上好一课题实验课,并对提问设计、教学过程、评价与反馈作好记录,特别是在问题的设计、实施、反馈过程中涉及的整合方法和手段进行认真的研究;作好课堂实录和课堂结构性观察,开展课后总结与反思,及时对课堂结构性观察数据进行统计。(5)作好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工作,每年参加总课题总结和交流。六、课题实施过程设计:1.课题论证阶段:【时间】:2012年5月10月【实施内容】:为课题研究的启
11、动准备理论、环境、氛围、研究队伍组建等条件,使子课题成员进入科研状态,形成并了解课题的总框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课题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论证、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方案、问卷调查分析报告。2.课题启动阶段:【时间】:2012年12月【实施内容】: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专家讲学、落实子课题的研究方案。拟定课题实施计划,确定子课题成员及实验课堂;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并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开题培训。3.课题研究与实践阶段:【时间】:2012年12月2014年4月【实施内容】: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组分段实施,注意过程动态管理、
12、调控。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实验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论文等。并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阶段成果】:实验前期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札记、教学叙事、学习环境设计、网站建设,阶段研究报告。4.课题总结阶段:【时间】:2014年4月-2014年8月【实施内容】: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成果】:研究报告、学生学习心得、论文集、案例、札记与反思集,教学资源库(教学设计、课件、组件、平台)。七、研究原则: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
13、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5、求异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
14、异”中择“优”。6、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的信心。八、阶段性研究安排表: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传统简单问答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师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有效运用,激发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切实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性,更好的发挥教师
15、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课堂有效提问的评价模式。2012年12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2013年15月:应用信息技术提问,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研究;2013年611月:应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2014年123月:应用信息技术,由被动到主动,由动口到实践;加强学习过程体验,借助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研究;2014年48月:应用信息技术,评价方法从单一到多元,从固定到不断调整;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健全课堂提问的评价模式研究。八、研究成果:1、促进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供课堂问题设计、调控和评价
16、的能力;项铺中心学校已有下属五所完小的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参与中心学校网站的课题讨论。2、学生学习能力、兴趣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调查表明: 95以上的学生都喜欢教师上多媒体课和网络课,认为学习过程生动有趣,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习方法和最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都很高。例如:网络课旋转和平移,教师将各种与旋转平移现象相关的素材串联成数学故事“风车娃寻宝记”,使各自独立的材料和练习巧妙的融入生动的故事情节当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对旋转平移现象的感性认识。新颖的设计,全方位的参与,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
17、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快速收集、快速处理和运用的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通过实验研究,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路开阔,方法多样,富于独创性。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大都能依照图意写出相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由于两个乘法算式只是因数的位置不同,学生往往误认为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意义相同,进而混淆现实背景的意义。为加深学生对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印象,深入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师把计算机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运用电脑,绘
18、制一幅反映乘法意义的示意图,并写出图意表示几个几以及相应的乘法算式。活动中,学生表现了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每个学生不仅完成了一幅或多幅成功的作品,部分学生甚至还创作出内容丰富的情景图。活动结束时,就连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都拉着老师欣赏自己的作品。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中屡获殊荣。3、探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应用 环境 有效 课堂 提问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