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复习大纲.docx
《中医基础学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学复习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论1. 黄帝内经的问世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2.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3.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专著。4.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5.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6.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理学专著。7. 新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第一部药典。8. 陈言提出了“三因学说”。9. 刘完素提倡“六气皆从火化”和“五志过极皆为热甚”,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病以寒凉为主,被称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凡病皆因邪而生,“邪去则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逐邪实为主,反对滥用补药,被称为“攻邪派”;李杲提倡“人以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
2、由生”,治病以调 补脾胃为主,善用益气升阳方药,被称为“补土派”;朱震亨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认为湿热相火为病十之八九,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被称为“养阴派”。10. 吴有性提出了“戾气”致病观点。11. 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被后人尊称为“温病四大家”。12. 中医学术体系的三个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13. 证,又称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亦标示着机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14.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特性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所谓论
3、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15.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其病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表现的证候不同,治法也相应不同。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表现为相同的证,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第一章 精气神1. 精、气、神也被称为人身“三宝”。2. 精,泛指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广义的精又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类:先天之精指肾中所藏的具有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又称为生殖之精,属于狭义之精;后天之精指人体从外界获得的营养物质以及由此化生的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又称为
4、水谷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即“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3. 神,在中医学中有两层含义。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神、面色、语言、反应和形体姿态动作等,综合反映于人体外部,又称为神气。狭义的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4.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5. 人体的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活动作用而生成。6. 气的生理功能包括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7. 推动作用,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5、的生理功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作用。8. 固摄作用,指气对血、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的稳固、统摄,以防止无故流失的作用。9.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主要是气的固摄作用减退的表现。10. 气机,指气的运动。11. 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的。12.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物质基础。13. 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始物质,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14. 宗气,又名大气,是积于胸中之气。15. 宗气的生理功能有三个方
6、面:(1)走息道而司呼吸;(2)贯心脉而行气血;(3)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与之相关。16. 营气,又名荣气,是行于脉中具有丰富营养作用的气。17. 营气的生理功能包括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18.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具有防卫功能的气。19. 卫气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防御、温煦和调节三个方面:(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3)调节控制肌腠的开合、汗液的排泄。20. 卫气具有“慓疾滑利”的特性。 21.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22. 精的生理功能包括维持繁衍生殖、生长发育,并生髓化血、濡润脏腑。23.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
7、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24. 脉为血府。25. 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是心、肺、肝、脾。26. 血的生理功能包括营养滋润全身、维持神志活动。27.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28. 津与液虽同属水液,但在性状、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说,性质较为清稀,流动性较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者,称为津;性质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器官,起濡养作用者,称为液。29. 与水湿痰饮形成关系密切的三脏是肺、脾、肾。30. 津液的生理功能包括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和排泄废物等。31. 气
8、血关系可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32. 气与血之间的关系有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能生气、载气五个方面。33. 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有气能生津、行津、摄津和津液生气、载气五个方面。34. 血和津液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同源和互化。35. 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血能载气。36.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津能载气。37.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了血与津液的关系。第二章 藏象1. 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二指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2.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
9、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三类。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其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其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合称奇恒之府,其共同生理功能也是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但并不直接参与精气的化生。3. 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最主要依据是功能特点的不同。4. 心的主要功能有二,一为主血脉,二为主神志。5. 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6. 临床上常从面色、舌色、脉象和心胸部感觉等方面来观察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正常与否。7.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8. 心主血和心藏神的功
10、能密切相关。心主血为藏神提供了物质基础;心藏神则能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和血的正常循行。因此,两者在病理情况下也常相互影响。9.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朝百脉、通调水道,并主治节与宣肃。10.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以肺主呼吸之气为基础。11.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至全身的作用,即肺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12. 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13. 肺为水之上源。14.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肺主呼吸、调节气机、助心行血、宣发肃降。因此,肺主
11、治节实际上是对其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15.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功能,其气机运动表现为升与出。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吸清呼浊、输布津液精微、宣发卫气。16. 肺主肃降,是指肺气清肃、下降的功能,其气机运动形式为降与入。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吸入清气、输布津液精微、通调水道、清肃洁净。17. 肺被称为华盖、娇脏。18.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肺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19. 喉为肺之门户。20. 脾的主要功能有二,一为主运化,二为主统血。21.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
12、脏腑组织的功能。22. 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23. 因脾失健运,阳气虚衰,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归经而导致出血者,称为脾不统血,临床上表现为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以下部出血多见。24. 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25. 肝的主要功能有二,一为疏泄气机,二为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26.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27.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调畅气机、调节精神
13、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性与生殖。28. 肝的疏泄作用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对气机的影响。29.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 能。30. 肝被称为血海、刚脏(体阴而用阳)。31. 肝主疏泄又主藏血。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肝的疏泄全赖血之濡养作用,又赖肝之功能正常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32. 肾的主要功能有三,一为主藏精,二为主水液,三为主纳气。33. 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34.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来源
14、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既五脏六腑。人出生以后,水谷入胃,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而生成水谷之精气,并转输到五脏六腑,使之成为脏腑之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来源虽然不同,但却同藏于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不断地供养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只有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滋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也只有得到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即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35. 五迟是指立、行、齿、发、语迟;五软是指头项、口、手、足、肌肉软。36. 肾主水液,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37.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
15、的作用。38.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39. 肾主纳气对人体的呼吸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呼吸均匀,气道通畅。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40. 肾为胃之关。41. 难经四十四难说:“七冲门何也? 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42.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43. 胆被成为中精之腑、清净之腑。44. 胆的主要功能有二,一为贮藏和排泄胆汁,二为主决断。45. 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46. 胃的主要功能为受
16、纳和腐熟水谷。47. 胃被称为水谷之海。48.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谓胃气,其含义有三:其一,指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胃为水谷之海,有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又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性。这些功能和特性的统称,谓之胃气。由于胃气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机体的营养来源。因此,胃气的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存亡,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临床治病时,要时刻注意保护胃气。其二,指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即脉有从容和缓之象。因为脾胃有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重要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 复习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