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复习资料总结.docx
《遥感概论复习资料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概论复习资料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遥感概论复习资料总结遥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遥感的基本概念(1)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技术。包括对电磁场, 力场, 机械波(声波, 地震波)等的探测。(2)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和其变更的综合性探测技术。不同于遥测和遥控。遥感系统包括(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2)信息的获得(通过传/遥感器, 遥感平台)(3)信息的传输与记录(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应用遥感的构成(遥感系统)目标地物的电磁波特性, 信息的采集与获得, 信息的传输和接收地面定标和实况调查, 信息的处理和加工, 信息的分析与应用遥感的类
2、型(1)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2)按遥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之间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之间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之间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m之间 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3)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放射确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放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放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4)按是否成像分类: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遥感的特点(1)大面
3、积同步观测 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2)时效性 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觉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更,传统调查,须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更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 火灾, 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和军事行动等都特殊重要。(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 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 成像方式, 成像时间, 数据记录, 等均可依据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像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
4、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解除人为干扰。(4)经济性 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约人力, 物力, 财力和时间, 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局限性 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须要更高辨别率以和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协作,特殊是地面调查和验证。第二章电磁波谱概念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电磁波谱。电磁波谱区段的界线是渐变的,一般按产生电磁波的方法或测量电磁波的方法来划分。可见光电磁波谱划分(表)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0.38 - 0.76m0.62 - 0.76 m0.
5、59 - 0.62 m0.56 - 0.59 m0.50 - 0.56 m0.47 - 0.50 m0.43 - 0.47 m0.38 - 0.43 m确定黑体概念(自然界中不存在确定黑体)假如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取,则这个物体是确定黑体。辐射亮度L辐射源在某一方向的单位投影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单位W/(sr*m2)。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能量:从目标物体中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的能量 吸取作用: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吸取,形成太阳辐射的大气吸取带。大气物质是太阳辐射衰减的重要缘由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变更,并向
6、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大气反射:电磁波传播过程中,若通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会出现反射现象。主要发生在云层顶大气吸取电磁辐射的主要物质是:水, 二氧化碳和臭氧。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气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等)而使传播方向变更,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 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大气散射的(类型, 发生条件, 散射特点, 典型自然现象) P29(1)瑞利散射发生条件: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即d ,一般认为(d )。散射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典型自然现象:云, 雾粒子直径虽然与
7、红外线波长接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大许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相同,所以人们看到云雾呈白色,并且无论从云下还是乘飞机从云层上面看都是白色。大气窗口概念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 吸取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主要光谱段:1)0.31.3,即紫外, 可见光, 近红外波段。这一波段是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如Landsat卫星的TM14波,段,SPOT卫星的HRV波段。2)1.5一l.8和2.0一3.5,即近, 中红外波段。是白天日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如TM的5,7波段等,用以探
8、测植物含水量以和云, 雪,或用于地质制图等。3)3.55.5,即中红外波段。该波段除通透反射光外,也通透地面物体自身放射的热辐射能量。如NOAA卫尽的AVHRR传感器用3.553.93um探测海面温度,获得昼夜云图。4)814,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白地物热辐射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5)0.82.5cm,即微波波段。由于微波穿云透雾实力强,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而且是主动遥感方式,如侧视雷达。Radarsat的卫星雷达影像也在这一区间,常用的波段为0.8cm,3cm, 5cm,10cm,甚至可将该窗口扩展至005300cm。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地球也是被动遥感)主动遥感:微波(如侧
9、视雷达)(题: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需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太阳辐射近似于温度为6000K的黑体辐射,而地球辐射则接近于温度为300K的黑体辐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 32.5,在紫外, 可见光到近红外区段。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以上的热红外区段。在2.56,即中红外波段,是两种辐射共同起作用的部分,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视。如表所示: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名称可见光与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波长0.3 - 2.5 2.5 - 6 6 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地表物体自身热辐射为主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
10、(0.32.5),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几乎等于零。地物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当然,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物体除了反射作用外,还有对电磁辐射的吸取作用,如黑色物体的吸取实力较强。最终,电磁辐射未被吸取和反射的剩余部分则是透过的部分,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取能量+透射能量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P/P0 )100%。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实力。物体的反射状况分为三种:镜面反射, 漫反射和实际物体反射地物反射波谱是探讨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更规律。表示方法:一般接受二维几何空间内的曲线表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表示波长,
11、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植被, 土壤, 水体, 岩石) P38-41地物反射波谱曲线除随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结构和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反射率)也不同。(1)植被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光谱特征)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如图2.25),主要分三段:1)可见光波段(0.4 - 0.76)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55(绿)处,两侧0.45(蓝)和0.67(红)则有两个吸取带。成因:由于叶绿素的影响,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取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2)在近红外波段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1旁边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成因: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取和透射的部
12、分,形成的高反射率。3)在中红外波段( 1.3 - 2.5 )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取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殊以1.45, 1.95和2.7为中心是水的吸取带,形成低谷。 不同健康状态松树的反射光谱曲线不同植物的反射波谱曲线2植被遥感 植被调查是遥感的重要应用领域 用于确定植被的分布, 类型, 长势等 植被判读的原理:植物的光谱特性 不同的植物类型区分1)光谱特征;2)物候性;3)生态条件。植被生长状况的解译 健康绿色植被具有典型光谱特征;受病虫害的植物,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发生很大的变更,其光谱特征也发生较大变更。作物的长势主要用植被指数来监测。常用的植被指数有:比值:RVI= 近红外
13、/红 如TM4/TM2归一化:RVI=(近红外-红)/(近红外+红)差值:DVI= 近红外-红正交植被指数(对NOAA数据和LANDSAT数据分别为):NOAA数据:PVI=1.622 5(NIR)-2.297 8(R)+11.065 6LANDSAT数据: PVI=0.939(NIR)-0.344(R)+0.09 应用实例: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第一步:信息源的确定:空间辨别率, 时相第二步:信息处理第三步:作物识别与面积估算第四步:建立估产模型 第五步:该区作物产量估算第三章主要的陆地卫星系列(1)陆地卫星(Landsat)1、 陆地卫星Landsat:1972年放射第一颗,共放射7颗,产
14、品主要有MSS, TM, ETM,属于中高度, 长寿命卫星。其运行特点: 轨道为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即卫星通过每一点的地方时相同。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上午成像,太阳高度角为2530度。 轨道高度为700900 km。 运行周期为99103 min/圈,每16天覆盖一次地球。 旁白重叠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如纬度40度处重叠为34%,纬度80度处为80%。传感器:多光谱扫描仪MSS,辨别率为80m;专题制图仪TM,7个波段TM10.450.52m30m蓝波段对水体穿透强,对叶绿素反应敏感,有助于判别水深,水中叶绿素分布,进行近海水域制图。TM20.520.6m30m红波段探测健康植物绿色反
15、射率,区分林型, 树种,反映水下特征。TM30.630.69m30m红波段叶绿素的主要吸取波段。用于区分植物种类和植物覆盖率,是可见光的最佳波段,广泛用于地貌, 岩性, 土壤, 植被, 水中泥沙等方面。TM40.760.9m30m近红外波段对绿色植物类别差异最敏感,用于物量调查,作物长势测量,水域的测量。TM51.551.75m30m中红外波段处于水的吸取波段内,用于土壤湿度, 植物含水量调查,易于反映云与雪。TM61.041.25m60m热红外波段区分农林覆盖长势,判别表层湿度,监测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热特征,进行热制图。TM72.082.35m30m中红外波段为地质家追加的波段,水的强吸取波段
16、,水体呈黑色,用于区分岩石类型等。TM80.50.9m15m全色波段提高其他波段的辨别率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分(1)投影距离的影响(书59页 图3.12)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遥感平台高度)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度H和焦距f有关。(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图3.13)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像点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比例关系有显著的变更,各点的相对位置和形态不再保持原来的样子。 (3)地形起伏的影响(图3.14)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变更,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相对位
17、置不变。 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越大,像片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这种误差有确定的规律。 图3.13 图3.14中心投影的透视规律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各种物体的形态不同和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变形的状况也各不相同。了解不同形态物体在中心投影影像上的变形规律,对解译和制图是必要的。 (1)地面物体是一个点,在中心投影上照旧是一个点。假如有几个点同在一投影线上,它的影像便重叠成一个点。 (2)与像面平行的直线,在中心投影上照旧是直线,与地面目标的形态基本一样。例如地面上有两条道路以某种角度相交,反映在中心投影像片上也以相应的角度相交。假如直线垂直于地面(如电线杆),其中心投影有两
18、种状况:一是当直线与像片垂直并通过投影中心(主光轴)时,该直线在像片上是一个点;二是直线的延长线不通过投影中心,这时直线的投影照旧是直线,但其长度和变形态况则取决于目标在像片中的位置。近像片中心,直线的长度被缩短,在像片边缘,直线的长度被夸大。 (3)平面上的曲线,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仍为曲线。(4)面状物体的中心投影相当于各种线的投影的组合。水平面的投影仍为一平面。垂直面的投影依其所处的位置而变更,当位于投影中心时,投影所反映的是其顶部的形态,呈始终线;在其他位置时,除其顶部投影为始终线外,其侧面投影成不规则的梯形。成像光谱技术概念通常的多波段扫描仪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几个到十几个波段。对
19、遥感而言,在确定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愈多,即波谱取样点愈多,愈接近于连续波谱曲线,因此可以使得扫描仪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也能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这种既能成像又能获得目标光谱曲线的“谱像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微波遥感概念 , 特点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得从目标地物放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1.能全天候, 全天时工作 可见光遥感只能在白天工作,红外遥感虽可克服夜障,但不能穿透云雾。因此,当地表被云层遮盖时,无论是可见光遥感还是红外遥感均无能为力。地球表面有4060的地区常年被云层覆盖,平均日照时间不足一半,尤其是海
20、洋上更是如此。 按瑞利散射原理,散射的强度与成正比。由于微波的波长比红外波要长得多,因而散射要小得多,所以与红外波相比,在大气中衰减较少,对云层, 雨区的穿透实力较强,基本上不受烟, 云, 雨, 雾的限制。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许多地物间,微波辐射实力差别较大,因而可以较简洁地辨别出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不能区分的某些目标物的特性。例如,在微波波段中,水的比辐射率为0.4,而冰的比辐射率为0.99,在常温下两者的亮度温度相差 100 K,很简洁区分,而在红外波段,水的比辐射率为0.96,冰的比辐射率为0.92,两者相差甚微,不易区分。 3.对冰, 雪, 森林, 土壤等具有确定穿透实力
21、该特性可用来探测隐藏在林下的地形, 地质构造, 军事目标,以和埋藏于地下的工程, 矿藏, 地下水等。4.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微波对海水特殊敏感,其波长很适合于海面动态状况(海面风, 海浪等)的观测。5.辨别率(此处指空间辨别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微波传感器的辨别率一般都比较低,这是因为其波长较长,衍射现象显著的缘由。要提高辨别率必需加大天线尺寸。其次,观测精度和取样速度往往不能协调。欲保证精度就须要有较长的积分时间,取样速度就要降低,通常是以牺牲精度来提高取样速度的。此外,地球表面的地物温度大多在200300K,峰值波都落在红外波段,因此红外波段的辐射量要比微波大几个数量级。然而,由于微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遥感 概论 复习资料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