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骨科学教学大纲.docx
《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骨科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骨科学教学大纲.doc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骨科学教学大纲骨科1骨折概论教学要点1.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骨折的临床表现(全身和局部)及X线检查,骨折的愈合过程(过程和标准),骨折的急救,骨折的治疗原则:骨折的复位及固定、康复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分度、处理,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2.熟悉骨折的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治疗方法的影响。3.了解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重点难点剖析一、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一)定义骨质的连续性、完整性发生完全或部分性中断称骨折。(二)成因1.主因(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多为开放性
2、骨折,软组织损伤常较重。(2)间接暴力骨折距暴力接触点较远。多为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2.诱因(1)及全身及局部疾病的关系。全身及局部的疾病,可使骨结构变脆弱,较小的外力即可诱发骨折,称之为病理性骨折。(2)积累性劳损。(3)及年龄的关系。儿童骨质韧性大而硬度不足,易发生青枝骨折;老年骨质疏松,脆性大,血运差,骨折后不易愈合。(三)分类1.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1)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黏膜破裂,骨折端及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易受到被污染。(2)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及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被污染。2.依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1)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
3、,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可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嵌插性、压缩性、凹陷性骨折和骨骺分离。(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包括:颅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3.依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分类(1)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不易移位或经适当的外固定后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性骨折。(四)骨折段的移位1.原因(1)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和性质。(2)肢体远侧段的重量。(3)肌肉牵拉力。(4)搬运及治疗不当。2.类型(1)侧方移位。(2)成角移位。(3)旋转移位。(4)缩短移位。(5)分离
4、移位。二、骨折的临床表现(全身和局部)及X线检查(一)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1)休克。病人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引起休克。(2)体温增高。一般骨折后体温正常,只有在严重骨折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通常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伤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2.局部表现(1)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2)骨折的一般表现疼痛及压痛;肿胀及淤斑;功能障碍。以上三项可见于新鲜骨折,也可见于脱位、软组织损伤的炎症等情况,临床需进行X线照片检查加以鉴别。(二)骨折的X
5、线检查临床用X线照片或透视来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为骨折诊断提供依据。对于骨折一般要求拍正、侧位片,同时包括邻近的关节,有些骨折还需加拍特殊的投照位置。三、骨折的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一)早期并发症1.休克。2.重要内脏损伤(肝、脾、肺、尿道、消化道等)。3.脂肪栓塞综合征。少见,一般认为是骨折和手法复位使骨髓腔内脂肪进入破裂的血管内,可引起肺或脑血管脂肪栓塞。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动静脉、神经或脊髓等)。5.骨筋膜室综合征。(二)晚期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2)褥疮。(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感染。(5)骨化性肌炎(损伤性骨化)。(6)创伤性关节炎。(7)关节僵硬。(8
6、)急性骨萎缩(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9)缺血性骨坏死。(10)缺血性肌挛缩,即各种原因引起肢体严重缺血,造成肌肉坏死或挛缩,若引起神经缺血和瘢痕压迫,常导致神经部分瘫痪,使肢体严重残废。典型的畸形是爪形手和爪形足。四、骨折的愈合过程(过程和标准)(一)愈合过程骨折的愈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一边破坏清除,一边新生修复的过程。从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角度出发,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三个阶段:1.血肿炎症机化期这一过程约需23周方能初步完成。2.原始骨痂形成期由骨内、外膜的骨样组织逐渐钙化而成新生骨,即膜内成骨。也就是内骨痂和外骨痂的形成。此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阶段,一般需48周。3.骨板形成
7、塑型期原始骨痂逐渐被改造成为永久骨痂,后者具有正常的骨结构。(二)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1.骨折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4.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重量达1;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五、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一)全身因素1.年龄儿童生长活跃,骨折愈合较成人快。2.全身健康情况病人的一般情况不好,如患营养不良、糖尿病、钙磷代谢紊乱、恶性肿瘤等疾病时,均可使骨折延迟愈合。(二)局部因素1.骨折的类型和数量断端接触面积大,愈合快。2.骨折部的血运情况此因素对骨折愈合甚为重要,两骨
8、折端局部血液循环好,愈合较快。3.软组织损伤的程度4.软组织的嵌入5.感染开放性骨折,若发生感染,可形成骨髓炎、死骨及软组织坏死,影响骨折愈合。6.神经供应的影响截瘫、小儿麻痹和神经损伤的病人肢体骨折,愈合较慢。(三)治疗方法不当的影响1.复位不及时或复位不当特别是手法复位粗暴以及多次复位,可进一步破坏局部血运,从而影响骨折愈合。2.不合理的固定3.过度牵引可以使两骨断端间的距离增大,骨痂不易跨越断端,影响骨折愈合。4.手术操作的影响(1)骨膜的过度剥离。(2)碎骨片去除过多。5.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六、骨折的急救骨折急救的目的,在于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预防感染和防止增加损伤,能
9、安全而迅速地护送伤员,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一)抢救休克减少搬动,给氧、保暖,迅速输液、输血,恢复血循环。(二)包扎、止血包括:加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钳夹或结扎止血法。(三)固定有减少疼痛,保护骨折位置及防止骨端损伤血管及神经的作用。(四)安全迅速地转运七、骨折的治疗原则骨折的复位及固定,康复治疗原则有三: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一)骨折的复位1.复位的标准(1)解剖复位。(2)功能复位。标准为:分离、旋转移位完全纠正。缩短移位。成人下肢不超过1;儿童下肢不超过2。成角移位:下肢轻微前后成角可自行矫正,侧方成角必须完全矫正;上肢前臂双骨折要求对位、对线均好。长骨干横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
10、1/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2.复位方法主要有三种:(1)手法复位。(2)牵引复位(皮肤牵引和骨牵引)。(3)手术复位。可根据不同的骨折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3.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指征(1)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好,将影响关节功能者。(2)骨折端间有肌肉、骨膜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3)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而将严重影响功能者。(4)骨折并发主要的血管、神经损伤,在处理血管、神经损伤时,宜同时行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手术。(5)多处骨折为了便于护理及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切开复位和内固定。(6)陈旧性骨折,骨折已畸形愈合。(二)骨折的固定1.外固定(1)小夹
11、板的固定。小夹板的固定指征: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股骨除外。四肢开放性骨折,小创口经处理创口已愈合。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2)石膏绷带固定。(3)外展架固定。(4)牵引固定法。牵引固定的指征:股骨闭合性骨折。股骨、胫骨开放性骨折。已感染的开放性骨折。颈椎骨折或脱位。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5)外固定器固定。不同的固定各有其固定指征。2.内固定手术暴露骨折部位,在直视下复位,同时做内固定。(三)康复治疗通过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损伤后所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反应的消退。1.骨折早期即伤后12周内。此期锻炼的目的,在于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
12、免关节僵硬。2.骨折中期即受伤两周以后。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外,逐步活动上、下关节。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3.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使各关节能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八、开放性骨折的分度、处理(一)开放性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三度1.第一度骨折端由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2.第二度皮肤破裂或压碎,软组织中度损伤。3.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二)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尽可能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步骤包括:(1)正确辨认开放性骨折皮
13、肤损伤的特点及程度。(2)彻底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关键。(3)采取可靠的手段固定骨折端很重要。(4)采取有效的方法闭合伤口,消灭创面。(5)合理应用抗生素。注意:预防感染的根本措施是彻底清创。九、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处理原则及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基本相同。主要目的是:防止关节感染和恢复关节功能。一般可分为三度:1.第一度锐器刺破关节囊,创口小,局部软骨及骨骼无损伤。采用创口清创缝合,关节内应用抗生素,固定三周开始功能锻炼。2.第二度软组织损伤较广泛,局部软骨及骨骼部分损伤,创口内有异物。可采用彻底清创局部软组织,清除异物,尽量保留局部关节囊、软骨、骨骼,关节腔内放置引流,关节功能可部分恢复。
14、3.第三度软组织损伤广泛,局部软骨及骨骼损伤严重,创口内有异物,可合并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可采用彻底清创,敞开伤口,局部组织缺损严重可行皮瓣移植,关节功能无法恢复者,可一期行关节融合术。十、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一)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治疗,在应愈合的时间内断端尚未出现骨折连接称为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表现为骨折愈合较慢,但仍有愈合的可能性,去除原因、继续固定并加强功能锻炼,有望愈合。(二)骨折不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延迟愈合时期仍达不到骨性愈合,骨折处有假关节活动,称为骨折不愈合或不连接。治疗方法为:部分去除硬化骨质,打通髓腔,植骨及内固定。如骨缺损较多,可采用带血管骨
15、移植修复。(三)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愈合的位置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存在成角、旋转或重叠畸形。畸形较轻,对功能影响不大,可不予处理。畸形明显需行矫正术。2教学要点1.掌握肩关节脱位的原因及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原因、类型、移位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类型及移位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桡骨头半脱位致伤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前臂双骨折原因和类型、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原因及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2.熟悉锁骨骨折原因及类型、移位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治疗;熟悉肱骨干骨折原因及类型
16、、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肘关节脱位原因及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重点难点剖析一、锁骨骨折(一)骨折原因及类型锁骨位置表浅,易发生骨折。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见。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向上经上臂、肩部传至锁骨导致骨折。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为斜形或横形,其部位多见于中段。直接暴力造成骨折因着力点不同而异,多为粉碎型或横形骨折。幼儿多为青枝骨折。(二)移位机理骨折好发于锁骨中段,因肌肉牵拉和肢体重力作用致骨折断端重叠移位。近段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远段因上肢重量及胸大肌牵拉向下、向前及向内移位。(三)临床症状及诊断锁骨位置表浅,骨
17、折后局部肿胀、压痛或有畸形,可能摸到骨折断端。伤肩下沉并向前内倾斜,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健手托扶患侧肘部,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引起的疼痛。幼儿多为青枝骨折,皮下脂肪丰满,畸形不明显,因不能自述疼痛位置,只有啼哭表现,但病儿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为临床诊断特点之一。(四)治疗1.幼儿青枝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即可。有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固定12周。2.少年或成年人有移位骨折,手法复位后“8”字石膏固定。3.锁骨骨折合并神经、血管压迫症状,畸形愈合影响功能,骨折不愈合或少数要求解剖复位者,可切开复位内固定。二、肩锁关节脱位(一)机制有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两种,直接暴力多见。(二)分类1.第一型肩锁
18、关节囊及韧带扭伤。2.第二型肩锁关节囊及韧带破裂。3.第三型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均已断裂。(三)临床表现肩锁关节处肿胀、压痛,活动受限。临床表现及X线摄片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四)治疗1.第一型三角巾悬吊数天。2.第二、三型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手法复位、手术复位及固定。三、肩关节脱位(一)原因及类型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后脱位很少见,可分为肩胛冈下和肩峰下脱位。(二)临床表现及诊断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均有明显的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伤肢呈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内旋位,肘屈曲,用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外观呈
19、“方肩”畸形,肩峰明显突出,肩峰下空虚(征阳性)。后脱位临床症状不如前脱位明显,主要表现为喙突明显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的肱骨头。(三)治疗1.手法复位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1)足蹬法(法);(2)科氏法;(3)牵引推拿法。2.手术复位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证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及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四、肱骨外科颈骨折(一)原因及类型1.无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包括裂缝型和无移位嵌入型
20、骨折。2.外展型骨折由间接暴力造成,形成向前、向内成角畸形。3.内收型骨折较少见。及外展型骨折相反,形成向外成角畸形。(二)移位机理肱骨外科颈骨折后,骨折近段受冈上、冈下肌牵拉而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肱二头肌和三角肌牵拉向前内上方移位。如果暴力过大,可损伤腋神经和臂丛神经,以及腋窝处动、静脉。(三)临床症状及诊断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了解受伤史及发病机理,伤后肩部疼痛、肿胀、皮下淤血、肩关节活动受限。大结节下方骨折处有压痛。根据肩部正位X线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叠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肱
21、骨外科颈骨折及肩关节脱位鉴别要点肩外形肘腕贴胸试验肱骨头位置肩关节脱位方肩阳性(不能同时贴胸)移位外科颈骨折正常阴性(能同时贴胸)正常(四)治疗1.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3周。2.外展型骨折移位明显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在局麻下行手法整复,复位后用4块夹板超关节固定。或用石膏固定于贴胸位3周,固定后强调早期功能锻炼。3.内收型骨折治疗原则及外展型相同。五、肱骨干骨折(一)原因及类型1.直接暴力常见于中13段,多为粉碎性或横形骨折。2.间接暴力多见于下13段,骨折线为斜形或螺旋形。3.旋转暴力骨折线为螺旋形。多见于士兵训练中。(二)临床表现及诊断伤后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淤斑,上肢活动障碍
22、。查体:假关节活动,骨擦感,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移位方向。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三)治疗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2.手术治疗骨折移位明显,桡神经有嵌入骨折断端可能,手法复位可造成神经断裂,应特别小心。可手术探查神经,同时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晚期神经伤多及压迫或粘连有关,应考虑手术治疗。六、肱骨髁上骨折(一)类型及移位机理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屈曲和粉碎型三类。1.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按移位情况又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2.屈曲型较少见。由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时造成,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3.粉碎型多见于成年人。按骨折线形状可分型、型或粉碎型骨折。(二)临
23、床症状及鉴别诊断临床诊断比较容易,患者多系儿童。外伤后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并有畸形。在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同时要注意手部温度、脉搏、运动及感觉,以明确有无血管、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及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肘关节脱位肘关节部分活动肘关节不能活动肘后三角无变化肘后三角骨性标志有变化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三)治疗1.手法复位超关节小夹板固定。2.牵引治疗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疱形成,不能立即进行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者。3.手术探查手术探查神经、血管行整复骨折。(四)并发症及后遗症1.血管、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的严重并发症是血管伤(桡动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制 临床医学 本科 骨科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