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doc(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前 言枞阳县雄姿石艺有限公司为保护和改善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最终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委托我队承担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任务。一、方案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4、土地复垦规定5、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6、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二)标准、定额1、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5月。2、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规程(试行)安徽省
2、国土资源厅2008年3月。3、土地复垦技术标准UDC-TD。4、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2001)255号。5、2000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估价表。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建字2005169号文。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国土资财200141号。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设计规范DZ/T0219-2006。(三)基础资料1、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普查地质报告(2007年5月,枞阳县国土资源局);2、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08年5月,铜陵市紫金矿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所);3、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
3、报告,(2008年6月,池州市正信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4、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开采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9年5月,江苏久力咨询有限公司);5、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露天开采初步设计(2009年7月,铜陵化工集团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二、方案编制目的、任务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有效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受损土地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主要任务有:1、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新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逐一查
4、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地质灾害。2、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根据开发利用方案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加剧、遭受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论证评估,在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方案编制区地质环境总体影响程度做出综合评估结论。3、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原则、目标、任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综合治理方案、土地复垦与植被重建方案、地质环境监测方案。4、评估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与破坏的现状经济损失、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的投入与效益。三、方案适用年限根据2009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服务年限为7
5、.5年(含基建期0.5年),本方案的恢复治理工作在矿山闭坑后延期1年,共计8.5年,因此,本方案适用年限为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四、方案编制范围与级别(一)方案编制范围根据该矿露天开采初步设计方案,矿权范围、矿业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以及矿山开采可能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编制范围为西侧到矿区范围西边界山脊分水岭,东侧到矿区东侧分水岭,南侧到矿区办公室及空压机房以南400m,东南部矿区公路的全部包括在内,北侧到矿区北面山坡开采线以北约100m,依山坡等高线垂线为界,方案编制区范围拐点坐标为:(A)x=3424428.93,y=39551553.11;(B
6、)x=3424404.58,y=39552134.00;(C)x=3424117.69,y=39552258.92;(D)x=3423455.39,y=39552394.96;(E)x=3423424.73,y=39551851.34;(F)x=3423744.51,y=39551465.66;(G)x=3424348.85,y=39551463.25;方案编制区总面积: 0.74516km2。(二)方案编制级别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建筑石料矿设计生产规模为10万立方米/年,为大型矿山。设计采用台阶式山坡露天开采方案,开采台阶高度10米,开采边坡最大高度120米,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作用
7、为中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能自然排水;矿区内无地表水体,采场涌水量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源,汇水面积小,地表水对采场充水影响很小;采矿产生的剥离土、矿夹石无有害成分,对水土无污染。采矿面积及采矿深度小,废渣、废石较少,废弃物均堆放到设计的排土场,形成废渣流的可能性小;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少,对人居环境、自然景观影响小;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矿区内无断裂构造,对采场充水无影响;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残坡积层、岩石风化带厚度小于3m,采场边坡为坚硬岩质边坡,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倾向多为反向或接近正交,边坡较稳定;矿区地形条件简单,北高、南低,地形坡度3659,高差
8、较大,为低山地貌。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依据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确定方案编制级别为一级。 五、以往地质环境工作程度及评价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前人对本区地质、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均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1、1/20万铜陵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初步查明了本区地层岩性、岩浆岩活动及地质构造方面的特征。2、1/5万将军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查明了本区的地层、构造、矿产等方面的地质特征。3、1/20万铜陵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探讨了区内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基本查明了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较系统地论述了区内地貌特
9、征,初步评价了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本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水文地质现状进行了论述。4、1/10万枞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对区内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育规律、时空分布等进行了详细论述。5、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普查地质报告(2007年5月,枞阳县国土资源局),查明了建筑石料矿赋矿层位,明确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基本明确了矿石质量特征,估算了资源储量,基本明确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6、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开发利用方案(2008年5月,铜陵市紫金矿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所),详细设计了本矿开采方式及开采参数、开拓运输及开采顺序、采矿方法
10、与采矿工艺、设备选型及数量、以及安全对策和措施。7、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2008年6月,池州市正信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矿山的主要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该建设项目的显著危险和有害因数,系统分析了矿山主要的危险单元及其危险部位、危险作业、事故模式、应具备的安全设施。8、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2008年11月,枞阳县周谭七井建筑石料矿),明确了防止水土流失的范围、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数量,明确了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资,并作出了分年度实施计划。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9年5月,江苏久力咨询有限公司),对本矿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
11、重点,提出了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分析了选址合理性,查明了环境质量现状,并作出了环境影响预测。10、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露天开采初步设计(2009年7月,铜陵化工集团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对本矿露天开采的方式、工艺;矿区交通的总体布置;排土场选址;环境保护及土地复垦提出了措施,分析了项目的经济效益。11、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图(枞阳县国土资源局)反映了本矿区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以上成果较系统的阐述了方案编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本矿山工程设计情况,为本方案编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基本能满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要求。六、方案编制
12、工作程序及工作概况(一)方案编制工作程序方案编制工作程序见图0-1。(二)方案编制工作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枞阳县周潭镇七井建筑石料矿于2009年6月上旬委托我队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队即组建了项目组,确定了项目负责人,随即开展了现场踏勘调查工作,至6月下旬完成的编制工作。历时20天。接受编制方案委托全面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资料包括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听取矿山企业关于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意见听取国土资源部门关于矿区土地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意见确定方案编制区范围、确定方案适用年限划分方案编制工作级别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
13、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提交成果图0-1 工作程序框图方案编制工作在矿山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首先全面搜集和研究了方案编制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听取了矿山企业关于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意见,随后进行了12000矿山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1、收集利用资料:共收集资料12份,其中基础地质资料2份,水文地质报告1份,地质灾害区划资料1份,矿区普查地质报告1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1份,环境影响报告表1份,水土保持方案表1份,安全预评价报告1份,露天开采初步设计1份,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图各1份。2、地质环境
14、与地质灾害调查:现场调查了矿区自然状况包括地形、气象、水文、植被等,调查了解矿山概况包括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矿产资源储量、矿床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方案等,调查了矿区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调查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区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等,重点调查了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育规律。3、综合研究:在系统分析方案编制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预测方案编制区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对矿山建设和矿业活动的地质环境影响作出
15、综合评估。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综合治理方案、土地复垦与植被重建方案及监测方案等。完成的工作量见表0-1。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0-1项 目单 位工作量备 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调查面积Km21.215调查点个9调查线路Km14.2照片张21(三)质量评述野外调查工作开展前,项目组成员集中研究了方案编制区地质环境条件,统一了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技术要求。在调查过程中,严格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组织实施。调查工作以15000地形地质图做手图,采用手持式GPS卫星定位仪定点,精度基本满足方案编制要求,对每一调查点都编号记录,做到字迹清楚,记录详细,
16、手图与记录一一对应;项目组对野外调查资料100%自检,成果质量责任落实到人。队质检科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质量监控。野外调查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抽检和验收,确保了工作质量。报告初稿编制结束后,又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进行了初审,项目组根据初审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第一节 矿区自然地理一、气象、水文(一)气象方案编制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根据枞阳县气象局气象统计资料: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482.3mm,年最大降水量2208.5mm(1983年),年最小降水量888.7mm(1978年)。月最大降水量547
17、.1mm(1969年7月),月最小降水量为0mm(1963年1月)。日最大降水量达209.5mm(1991年6月15日)。一小时最大降水量79.2mm(1986年6月30日5时366时36)。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6天,降水量524.1mm(1969年7月3日7月18日)。降水多集中在48月,占年降水量的70-80%。历年平均蒸发量1443.8mm。年最大蒸发量1792.8mm(1978年),年最小蒸发量1189.6mm(1989年)。月最大蒸发量336.0mm(1978年7月),月最小蒸发量23.2mm(1990年2月)。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月最大相对湿度90%(1970年9月),月最小相对
18、湿度56%(1973年12月)。本区风向风力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全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17.7m/s。(二)水文编制区及周边水系不发达,无大的地表水体,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区内有一条小溪,水量随季节而变化,平水期该小溪的流量6立方米/秒,枯水期1.5立方米/秒。小溪的下游5公里是枞阳县的枫沙湖,小溪到枫沙湖5公里的距离内,没有居民饮用水水源点,有七井村、大山村和周谭需要该水作为农业用水。枫沙湖的主要用途是渔业养殖。根据枫沙湖每年例行监测结果,其水质均都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二、地形地貌矿区所在的区域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区,区内大部分海拔高程+70
19、+220m,北面最高峰黄梅尖海拔+657.60m。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低山区,西北部为低丘漫岗,中部是丘陵岗冲,东南部属沿江洲圩,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通江湖泊有白荡湖、陈瑶湖、菜籽湖等。方案编制区位于七井村的东北面山坡中下部,地貌为侵蚀、剥蚀低山,山顶海拔标高192.3268.7m,相对高差140200m,山顶山脊呈南北向展布,山坡坡面地形较陡,坡度3650,局部大于50(见图1-1,图1-2)。地表覆盖残积土,植被茂密(见照片16)。在矿区东西侧为两条南北向山岗,山岗之间为冲沟,冲沟呈“V”型,冲沟底部宽1520m,沟底平缓,沟底纵坡23,沟谷内无流水,仅在雨后有短
20、时片流;冲沟内发育一条小溪,宽3-6m。设计排土场位于矿区东南角的冲沟段落。地貌图土地利用图图1-2 七井矿区航片三、土地利用现状据枞阳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现状图,方案编制区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为有林地(见图1-3),土壤较发育,为初育土,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其表层新植土为灰褐色,含大量植物根须。植物类型主要为乔木、灌木及当年生草木。方案编制区土地利用规划仍然为有林地。 22 四、植被资源状况矿区及周边林草植被覆盖率约为70%以上,山脚和山谷植被以灌丛和草本为主,山体以马尾松、杉树、竹林为主。第二节 矿区地质条件一、地层本区位于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北东部边缘,火山岩盖层与基底沉积层岩系交接部位,
21、出露的基底沉积层为中上三叠系拉梨尖组及中下侏罗统罗岭组、磨山组;火山岩盖层为上侏罗统砖桥组及龙门院组。具体见区域地层简表(表1-1)及区域地质图(图1-4)。矿区及其周围出露地层为燕山晚期侵入的中粒石英正长岩,现按时代先后分述如下:1、中上三叠系拉犁尖组:浅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黑色炭质页岩及煤层。厚17-55m。2、中下侏罗统罗岭组、磨山组:青灰、灰黑、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岩、石英砂岩等,底部为含砾砂岩或砾岩的磨山组(811m)和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等的罗岭组(2167m)。3、上侏罗统砖桥组及龙门院组:岩性为辉石粗安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
22、,夹粉砂质页岩、凝灰质粉砂岩(砖桥组)以及角闪粗安质角砾熔岩、粗安质凝灰角砾岩、粗安质集块角砾岩、夹粗安质角砾岩屑凝灰岩及少量紫红色粉砂岩(龙门院组)。4、第四系全更新残、坡积层(Q4edl)为粉质粘土夹碎石:棕红、黄褐色,厚度0-14m。碎石成分为石英正长岩等,分布在矿区山坡表层及冲沟底部。二、构 造矿区大地构造单元隶属扬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带,庐枞火山盆地东北缘。庐枞火山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其西毗邻郯庐断裂,南侧为下扬子破碎带。该盆地继承在中三叠中侏罗世内陆断陷的基底之上,经过燕山期活动,形成了一套多次喷发的中碱性区域地质图七丼地区区域地层一览表 表1-1系统地层名称代 号厚
23、度(m)主要岩性第四系Q014粘土、粉砂质粘土、砂、砾等侏罗系上统砖桥组J3z497.0辉石粗安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夹粉砂质页岩、凝灰质粉砂岩龙门院组J3l335.0角闪粗安质角砾熔岩、粗安质凝灰角砾岩、粗安质集块角砾岩、夹粗安质角砾岩屑凝灰岩及少量紫红色粉砂岩中统罗岭组J2l2167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等下统磨山组J1m811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岩、石英砂岩等三叠系上统拉犁尖组T3l17-55浅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黑色炭质页岩及煤层火山岩,总厚度近3000米,不整合于中侏罗统罗岭组之上。盆地呈北东向展布,长45公里,宽20公里,总面积达900平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 地质 环境保护 综合治理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