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诊断学教学大纲本科及分流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诊断学教学大纲本科及分流专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00067英文名称:Diagnostics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总 学 时: 100学时选用教材:诊断学,主编陈文彬、潘祥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度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诊断学是研究和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一门科学,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也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采集和诊断疾病有关的全部临床资料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客观、系统的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本大纲所安排的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深度,需要“掌握”的内容要讲深、讲透,要求学
2、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能融会贯通;需要“熟悉”的内容要重点讲,要求学生理解和牢记;需要“了解”的内容则概括地讲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印象。二、教学方式与方法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三、教学内容概述 绪 论(一)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一门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学习掌握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
3、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诊断学的内容;概要介绍近代诊断方法的进展, 学习诊断学的方法、要求。2.重点: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诊断学的内容。3.难点:学习诊断学的方法、要求。(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波检查,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2、了解临床诊断的意义, 掌握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四)思考题1.简述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 诊断学,主编陈文彬、潘祥林,人民卫生出版
4、社,2008年度第一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问 诊(一)教学要求阐述问诊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既往健康情况的重要方法,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要求学生熟悉问诊的重要性,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问诊的重要意义,问诊的内容, 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重点:问诊的内容。3.难点: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熟悉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2.熟悉:问诊的重要性及问诊的方法和技巧。3.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四)思考题1.简述问诊的内
5、容.2.简述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 诊断学,主编陈文彬、潘祥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度第四章 常见症状第一节 发 热(一)教学要求 掌握发热的病因与分类;掌握发热的分度及临床过程及特点;掌握各种热型及相应临床意义;了解发热的定义及发热的发生机制的分类。(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发热概念、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发病机制、病因与分类、发热的临床表现、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2.重点:发热的病因与分类,发热的各种热型及相应临床意义3.难点:发热的病因(三)教学内容1.掌握发热的病因与分类;发热的分度及临床过程及特点;各种热型及相应临床意义;2.了解发热的定义、正
6、常体温与生理变异及发热的发生机制;了解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四)思考题1. 发热的病因与分类有哪些?2. 发热的热型有哪些及其相应临床意义?3. 发热如何分度?(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三节 水 肿( 一)教学要求掌握水肿的定义、发生机制、常见病因;掌握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熟悉不同原因水肿的鉴别要点。(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不同原因水肿的鉴别要点。2.重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3.难点:发病机制。(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
7、握1)水肿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2)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2.熟悉1)不同原因水肿的鉴别要点。3.了解1)伴随症状(四)思考题1.简述水肿的发病机制?2. 水肿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第四节 咳嗽、咳痰(一)教学要求熟悉咳嗽咳痰的发生机制;掌握咳嗽的病因;掌握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了解咳嗽、咳痰的伴随症状。(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咳嗽咳痰的概念、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2.重点:咳嗽的病因和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3.难点:咳嗽的病因、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三)教学内容1.掌握: 掌握咳嗽咳痰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熟悉:咳嗽咳痰的发生机制;3.了解 咳嗽咳痰的的定义; 咳嗽、咳痰的伴随
8、症状及及问诊要点。(四)思考题 1. 咳嗽咳痰的病因有哪些?2.痰的性质有哪些及其临床意义?(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五节 咯血(一)教学要求 掌握咯血的定义及咯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呕血的区别重点;掌握咯血的病因与机制和临床表现;熟悉咯血的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咯血的定义,咯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呕血鉴别病因与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2.重点、咯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呕血的区别,咯血的病因与机制。3.难点:咯血与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呕血的区别。(三)教学内容1掌握咯血的定义,咯血与口腔、鼻
9、咽部出血和呕血的区别;病因与机制;临床表现;2.熟悉:咯血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四)思考题 1. 咯血与呕血如何鉴别?2. 咯血的病因有哪些?3. 咯血的大小如何界定?(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六节 胸痛( 一)教学要求掌握胸痛病因诊断的重要性;熟悉常见病因。(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2.重点: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3.难点:发病机制。(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1)病因和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特点。2.熟悉1)伴随症状。(四)思考题1.简述胸痛的发病
10、机制?2.胸痛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第七节 紫绀(一)教学要求熟悉紫绀的发生机制;掌握紫绀的分类与临床表现;了解紫绀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紫绀的定义、发病机制、病因和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2重点:紫绀的分类与临床表现3难点:紫绀的发生机制、紫绀的分类与临床特点。(三)教学内容1. 掌握:紫绀的分类与临床特点;2熟悉:紫绀的定义及发生机制;3. 了解:紫绀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四)思考题 1. 中心性紫绀的特点及其病因?2. 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及其病因?3. 紫绀的发生机制?(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1、1月第七版第八节 呼吸困难(一)教学要求 掌握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熟悉呼吸困难病因;了解呼吸困难的定义及表现(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呼吸困难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2.重点:呼吸困难的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3.难点: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三)教学内容1掌握:呼吸困难的分类及各类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2. 熟悉:呼吸困难病因;3. 了解:呼吸困难的定义、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四)思考题 1.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是什么?2.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是什么?3.呼吸困难如何分类?(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
12、,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九节 心悸 (一)教学要求掌握心悸的定义、常见病因、伴随症状;熟悉发病机理(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定义、常见病因、伴随症状;熟悉发病机理2.重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3.难点:发病机制。(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1)定义、病因。2)伴随症状。2.熟悉1)发病机理。3.了解1)问诊要点(四)思考题1.简述心悸的常见病因?2.心悸的伴随症状?第十一节 呕血(一)教学要求掌握呕血的概念、临床表现;熟悉呕血的病因、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了解呕血诊断方法。(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呕血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伴随症状、问诊
13、要点和诊断方法。重点:呕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难点:呕血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三)教学内容1呕血的概念。2呕血的病因。3呕血的临床表现。4呕血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四)思考题 1试述呕血的常见病因。2试述呕血的临床表现。第十二节 便血(一)教学要求掌握便血的概念、临床表现;熟悉便血的病因、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了解便血诊断方法。(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便血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和诊断方法。重点:便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难点:便血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三)教学内容1便血的概念。2便血的病因。3便血的
14、临床表现。4便血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四)思考题1试述便血的常见病因。2试述便血的临床表现。 第十三节 腹痛(一)教学要求掌握腹痛的临床表现;熟悉腹痛的病因、发生机制、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了解腹痛的诊断方法。(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腹痛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生机制、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和诊断方法。重点:腹痛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难点:腹痛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三)教学内容1腹痛的病因及发生机制。2腹痛的临床表现。3腹痛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四)思考题 1.腹痛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有些什么特点? 2.腹痛问诊的要点包括哪些内容?第十四节 腹泻
15、(一)教学要求掌握急慢性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腹泻的问诊要点;了解腹泻的临床表现。(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腹泻的临床表现;腹泻的问诊要点。重点:腹泻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难点:腹泻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三)教学内容一病因l、急性腹泻(1)肠道疾病 (2)急性中毒 (3)全身性疾病 (4)其他2、慢性腹泻(1)消化系统疾病 (2)全身性疾病二发病机制1、分泌性腹泻 2、渗透性腹泻 3、渗出性腹泻 4、动力性腹泻 5、吸收不良性腹泻三临床表现、病程、腹泻次数与粪便性状、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四腹泻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四)思考题1试述急慢性腹泻
16、的概念。2试述腹泻的发病机制。第十五节 便秘(一)教学要求掌握便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便秘的问诊要点;了解便秘的临床表现。(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便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便秘的问诊要点、便秘的临床表现。重点: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难点:便秘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三)教学内容一病因1、功能性便秘 2、器质性便秘二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三伴随症状与门诊重点(四)思考题1试述便秘的常见病因。2试述便秘的发病机制。第十六 黄疸(一)教学要求 掌握黄疸的概念、临床表现;熟悉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生机制,三种黄疸的鉴别,黄疸的伴随症状
17、和问诊要点;了黄疸的诊断方法。(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黄疸的概念、临床表现、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生机制,三种黄疸的鉴别,黄疸的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黄疸的诊断方法。重点:黄疸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难点:黄疸的特点,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三)教学内容1黄疸概念。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3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三种黄疸的鉴别。5黄疸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四)思考题 1. 试述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2.试述肝硬化患者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特点。第十九节血尿第二十节
18、尿频、尿急与尿痛第二十一节 少尿、无尿与多尿(一)教学要求血尿的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尿频、尿急、尿痛的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少尿、无尿、多尿: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伴随症状。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1.重点: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少尿、无尿、多尿定义、伴随症状及病因;2.难点:本节较易理解,无明显难点。(三)教学内容1.掌握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少尿、无尿、多尿的定义及伴随症状。 2.熟悉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少尿、无尿、多尿病因、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3.了解少尿、无尿、多尿的发生机制。(四)思考题1.血尿病因有哪些?2.尿频
19、、尿急、尿痛伴随症状有哪些?各举一例临床疾病。3.少尿、无尿德病因包括哪些?(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斌、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7版; 2.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9月第3版;3.中国肾脏病学,黎磊石、刘志红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第四章 第二十二节 头痛(一)教学要求掌握头痛的概念和病因分类;熟悉头痛的临床表现; 了解头痛的发病机制。(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2.重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3.难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三)教学内容1.掌握1)头痛的概念和
20、病因分类。2.熟悉1)头痛的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头痛部位、头痛的程度与性质、头痛出现的时间与持续的时间、加重、减轻或激发头痛的因素)。3.了解1)头痛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四)思考题1.简述头痛的概念?2.头痛的病因与发生机制?3.头痛的临床表现?(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 第四章 第二十三节 眩晕(一)教学要求掌握眩晕的概念;熟悉眩晕的病因与临床表现;了解眩晕的伴随症状。(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2.重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3.难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1、(三)教学内容1.掌握1)眩晕的概念。2.熟悉1)眩晕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3.了解1)眩晕的伴随症状。(四)思考题1.简述眩晕的概念?2.眩晕的病因和临床表现?3.眩晕的发生机制?(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四章 第二十四节 晕厥(一)教学要求掌握晕厥发病机制;熟悉晕厥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了解晕厥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2.重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3.难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三)教学内容1.掌握1)晕厥发病机制。
22、2.熟悉1)晕厥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3.了解1)晕厥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四)思考题1.简述晕厥的概念?2.晕厥的病因和临床表现?3.晕厥的发病机制?(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二十五节 抽搐与惊厥 (一)教学要求了解抽搐与惊厥的病因与发生机制。掌握抽搐与惊厥的概念、临床表现与问诊要点。(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2.重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3.难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三)教学内容1.掌握1)抽搐与惊厥的概念。2.熟悉1)抽搐与惊厥的病理与临床表现。3.了解1
23、)抽搐与抽搐的发生机制,伴随症状。(四)思考题1.简述抽搐与惊厥的概念?2.抽搐与惊厥的病因与发生机制?3.抽搐与惊厥的临床表现?(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 第二十六节 意识障碍(一)教学要求了解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掌握意识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与问诊要点。(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2.重点: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3.难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三)教学内容1.掌握1)意识障碍的概念,昏迷的概念。2.熟悉1)意识障碍的病因,轻度、中度、重度昏迷的临床特征。3.了解1)意识障
24、碍的伴随症状。(四)思考题1.简述意识障碍和昏迷的概念?2.意识障碍病因和临床表现?3.轻度、中度、重度昏迷的临床特征?(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二篇 体格检查 第一和第二章 基本检查方法和一般检查方法(一)教学要求 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淋巴结检查的方法;了解皮肤检查的方法,皮肤、淋巴结检查的临床意义。(二)知识点提示(包括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难点)1主要知识点:体格检查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手法、全身状态检查、皮肤的检查内容及蜘蛛痣的临床意义、淋巴结的分
25、布,检查方法及内容,局部淋巴结肿大原因。2重点: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方法。一般检查项目和内容。生命征的检查方法、成人体型的种类、营养状态的等级、意识障碍和紫瘢、蜘蛛痣的检查,表浅淋巴结的组群分布和检查方法以及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3难点:分析影响生命征检查结果的因素及一般检查中典型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2、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淋巴结检查的方法3、了解皮肤检查的方法,皮肤、淋巴结检查的临床意义。(四)思考题 1. 皮肤的检查内容及蜘蛛痣的临床意义。2. 淋巴结的分布,检查方法及内容,局部淋巴结肿大原因(
26、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 诊断学,主编陈文彬、潘祥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度第七版第三章和第四章 头颈部检查(一)教学要求 掌握瞳孔、鼻窦、咽部、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其异常状态的临床意义,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二)知识点提示(包括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难点)1主要知识点:头颅外部一般检查;眼、耳、鼻检查;口腔检查;颈部检查。2重点:头颈部检查顺序和方法,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难点:颈部血管检查和甲状腺检查方法及其肿大程度的判断。(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瞳孔、鼻窦、咽部、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其异常状态的临床意义2、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
27、和方法。3、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四)思考题 1正常头发、头皮、头颅的状态,头颅大小异常或畸形的典型体征,眼、耳、鼻、口检查的内容,瞳孔对光反射、集合反射的定义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鼻翼扇动的定义,扁桃体增大的分度方法。2颈前三角、颈后三角的组成,颈部的正常运动以及运动障碍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3颈部皮肤检查的内容,包块触诊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4颈管静脉怒张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正常人颈部血管搏动的定义及异常状态的临床意义。5甲状腺肿大分度方法、气管检查的方法及其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 诊断学,主编陈文彬、潘祥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度第五章 胸部检查
28、第四节 肺部体格检查(一)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掌握检查的顺序、方法以及正常肺部体征,在实习中示教典型体征,使学生熟悉肺部各种异常体征。(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胸部的体表标志、乳房的病变、肺和胸膜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异常呼吸音及临床意义;罗音的发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胸膜磨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2.重点: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部及肺部的应用。 3.难点:间接叩诊的正确方法 干啰音、湿啰音的特点、产生机理、分类及意义。 语音传导及其增强的机理(三)教学内容1.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
29、法在胸部及肺部的应用。罗音的发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2.熟悉异常呼吸音及临床意义;胸膜磨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3.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乳房的病变;(四)思考题1间接叩诊时应注意哪几项要点 ? 2肺部叩诊时出现鼓音、过清音、浊音、实音的临床意义 ? 3干湿性罗音的产生机理与区别?4支气管呼吸音的正常分布。5胸腔积液的肺部体征?(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五节 心脏检查(一)教学要求掌握视诊、触诊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心界叩诊的方法和正常心浊音界,熟悉心浊
30、音界的组成,了解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掌握心脏听诊的内容,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并熟悉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熟悉心音改变、额外心音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掌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理、听诊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视诊 1)、心前区隆起凹陷 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及改变的临床意义。2、心前区及其他部位的搏动的临床意义。触诊 1)、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2)、心前区震颤的原因、部位、时间及其临床意义。叩诊 1)、心脏叩诊
31、方法。2)、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原因、特点及临床意义。3)、心界各部位的组成及胸廓、腹部疾病对心浊音界的影响。听诊 1)、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2)、心率与心律 。3)、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理,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4)、心音的变化原因及临床意义。4)额外心音。5)、心脏杂音:(1)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2)分析杂音的注意点。6)、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理、听诊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 2、重点:1)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和方法2)心脏听诊的内容,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3)、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理、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3.难点:心脏听诊第一与
32、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及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心音改变及临床意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及听诊要点。(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1)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和方法2)心脏听诊的内容,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3)、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理、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2.熟悉1),心浊音界的组成。2)、第一、第二心音增强、减弱的临床意。3)、心音改变、额外心音的组成及其及临床意义。4)、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3.了解1)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四)思考题1、简述叩诊的基本方法?2、听诊的内容?3、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
33、点及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4、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及听诊要点?5、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理、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第六节 血管检查(一)教学要求熟悉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的检查。掌握水冲脉及奇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血管杂音及枪击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掌握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的检查。水冲脉及奇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血管杂音及枪击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2.重点: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及临床意义;血压的测量及临床意义。3.难点:周
34、围血管征的检查。(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掌握1)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及临床意义。2)血压的测量及临床意义。2.熟悉1)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的检查。3.了解1)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异常的临床意义。(四)思考题1.简述周围血管征内容及临床意义?2. 血压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分类?第六章 腹部(一)教学要求掌握腹部检查方法及内容;熟悉腹部常见体症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体表划分、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腹部检查方法及内容、腹部常见体症及其临床意义、体表划分、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
35、系。重点:肝脾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检查。移动性浊音检查方法及其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难点:肝脾触诊方法。腹部异常发现及其鉴别。(三)教学内容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腹部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症:消化性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四)思考题1.试述肝脏触诊的方法,如果触到肝脏要注意哪些?2.何谓墨菲(Murphy)征?有何临床意义?3.脾脏肿大如何分度?如何测量?脾肿大有何临床意义?(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陈文斌、潘祥林,诊断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一)教学要求熟悉颅神经、运动功能、感觉功能
36、、神经反射和脑膜剌激征的检查内容。掌握肌力、肌张力、痛觉、触觉、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和脑膜剌激征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确立规范的神经系统查体手法。2.重点:肌力与肌张力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角膜反射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巴宾斯基征正常与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颈项强直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3.难点:肌张力与肌力的概念;不同类型瘫痪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三)教学内容1.掌握1)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2.熟悉1)脑神经、运动功能、神经反射、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内容。3.了解1)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方法。(四)思考题1.肌力如何分级?2.感
37、觉障碍分几种?各如何检查? 3.共济运动检查包括哪些?各如何检查?4.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如何鉴别? 5.什么是病理反射,常见的有哪些,如何检查? 6.常用的浅反射检查有哪些,出现异常的临床意义?(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三篇 病历书写(一)教学要求 掌握病历书写的格式、内容;疾病诊断的步骤,疾病临床诊断的内容;了解临床思维的方法及病历书写的种类。(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诊断疾病的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及基本原则、临床诊断的种类、格式和编写病历的基本要求。2重点:诊断疾病的步骤、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3难点:临床思
38、维方法和独立完成格式正确、符合实际的病历。(三)教学内容1、掌握病历书写的格式、内容;疾病诊断的步骤,疾病临床诊断的内容;2、了解临床思维的方法及病历书写的种类。(四)思考题1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步骤和诊断的种类、内容、格式。2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和临床思维的原则。3编写病历的基本要求。(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 诊断学,主编陈文彬、潘祥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度 第四篇 实验诊断第一章 实验诊断概论(一)教学要求掌握实验室诊断的主要内容,掌握各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参考范围、医学决定水平和危急值的概念;熟悉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熟悉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
39、评价。(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实验诊断学的应用范围,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实验诊断的参考值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2.重点:各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3.难点:各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三)教学内容1.掌握1)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及实验诊断的主要内容。2)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3)参考范围、医学决定水平、危急值的概念。2.熟悉1)熟悉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2)熟悉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3.了解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四)思考题1.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2.什么是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3.血液标本
40、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临床检验基础,熊立凡、刘成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第四版;2.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许文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第四版;3. 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鲁敏翔、杨钢、周新、府伟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6月第四版;4.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张卓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1月第四版;5.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王兰兰、吴健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四版;6.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七版。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一) 教学要求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41、的测定、白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的方法,正常参考值,各种白细胞的正常形态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掌握三个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在贫血形态学分类与鉴别中的应用,了解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意义;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和魏氏法血沉测定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临床意义;了解电阻型血细胞分析仪的操作方法,结果分析与报告以及分析参数的主要临床应用。(二) 知识点提示: 1、主要知识点:基本概念、正常参考值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值、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意义;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2.重点:基本概念;正常参考值;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 。
42、3.难点:血细胞的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 (三) 教学内容 1、掌握: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生理变化及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三个红细胞平均值在贫血形态学分类的意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比积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参考值、生理性变化、类白血病反应及病理性增多和减少、中性粒细胞核象改变、白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2、熟悉:红细胞计数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三个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比积测定的方法;红细胞病理性改变;网织红细
43、胞计数、染色原理、方法;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影响因素;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类白血病反应。 3、了解:血细胞分布直方图。(四) 思考题 1、白细胞的正常参考值及病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2、贫血形态学分类的临床意义? 3、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五) 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 1. 诊断学(第七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临床血液病学,邓家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第二版;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一)教学要求掌握血栓与止血功能检测的诊断试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掌握其常用的过筛试验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熟悉各项目的参考范围,熟悉各种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了解各项目检测的原理。(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血管壁检测的项目及临床意义,血小板检测及临床意义,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抗凝系统及纤溶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2.重点:血小板的功能检测、凝血因子检测、抗凝及纤溶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3.难点:血小板的功能检测、凝血因子检测、抗凝及纤溶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三)教学内容1.掌握1)血管壁检测常用的诊断试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2)血小板功能检测常用的诊断试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3)内、外源凝血系统常用的过筛试验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