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docx
《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范围2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三、术语和定义4四、基本要求6五、通信室建设6六、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9七、装备物资配置14八、保障规程与要求17九、训练考核30十、制度规范34附件1:通信室设备配置37附件2:深圳市消防应急通信保障力量能力指标41附件3:深圳市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岗位设置及职责43附件4:深圳市消防应急通信保障力量装备配置要求47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机动能力和 专业保障能力,在接到报警或指令后快速集结,根据灾害 类型与等级携带相应装备,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通信保障 工作。2 .应统一规范队伍的标志标识,并为应急通信保障人员缴纳 人身
2、意外伤害保险。3 .应设置轮班制排班模式,实现三组轮换,保障一组执勤、 一组训练、一组休息。(二)队伍设置1 .力量分级支队、大队、消防站、小型消防站的应急通信保障力量能力 建设各有侧重,各级部门应科学合理、高效精简配置人员和装备, 建设本级通信保障力量。大队应立足辖区实际,以多种形式建立志愿消防速报员队伍。 各层级力量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支队、大队:着重加强现场指挥部保障、灾害一线保障能 力建设。2)消防站、小型消防站:着重加强灾害一线保障能力建设。2 .能力指标:各层级能力指标见附件2的表2. 1。3 .组织结构10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分为后方通信保障组、现场通信保障组和 灾害一线通信保障
3、组,职责分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后方通信保障组负责指挥中心的通信值守、通信力量调度 与协调工。2)现场通信保障组负责遂行和现场通信保障、通信系统开设 与值守、定时信息报告、专业设备操控、通信组织协同等。3)灾害一线通信保障组负责灾害现场前突、灾害现场侦察、 灾害现场值守等。4 .岗位职责1)支队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岗位设置可参照图1建立,并满 足以下要求:后方通信保障组,设通信力量调度岗、指挥平台保障岗、 线路系统保障岗。现场通信保障组,设通信调度岗、通信枢纽保障岗、专业 设备操控岗、领导遂行通信保障岗、保障机动应急岗、驾驶岗。 灾害一线通信保障组,设卫星通信岗、无人机操纵岗、信 息采集岗、驾驶
4、岗。2)大队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岗位设置可参照图2建立,并满足 以下要求:后方通信保障组,设通信力量调度岗、线路系统保障岗。灾害一线通信保障组,设卫星通信岗、无人机操控岗、信 息采集岗、驾驶岗。II3)消防站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岗位设置可参照图3建立,并满 足以下要求:设无人机操控岗、信息采集岗。4)小型消防站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岗位设置可参照图4建立, 并满足以下要求:设信息采集岗。5)各岗位职责见附件3的表3.1。通信力量调度设支队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支队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现场通信保障组(现场指挥部)指挥平价保障设线路系统保障询通信调度耀图1支队岗位设置组织结构图12后方通信保障组(支队指挥中
5、心)大队消防应急油信保障队伍线路系统保障而通信力量调度岗后方通信保障组 (大队指挥中心)图2大队岗位设置组织结构图信息采集岗消防站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无人机操纵肉图3消防站岗位设置组织结构图信息采集岗信息采集岗小型消防站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图4小型消防站岗位设置组织结构图5.人员配备。应满足以下要求:1)支队依托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站成立应急通信保障分队, 应配备不少于1人的专职通信干部和不少于n人的专职通 信员,通信员可由消防员、文职人员和专职队员组成。支 队应保证不少于6人的机动通信力量。132)大队应配备不少于1人的专职通信干部和不少于4人的专职 通信员,组成不少于5人的应急保障专班,每增
6、加1个下辖 消防站需增加1名通信员,最多不超过8人;应大力培养骨 干和高技能人才,其中持证无人机飞手应不少于2人。3)消防站应配备不少于1人的通信干部和不少于2人的通信员; 应大力培养骨干和高技能人才,每站持证无人机飞手不少 于1人,总数达到消防站总数的1.5倍。4)小型消防站应配备不少于1人的通信员。5)大队应急通信“轻骑兵”前突小队人员配置标准为2人,由 组建部门统一指挥调度。6)每个街道原则上应配置不少于4人的志愿消防速报员,每个 社区原则上应配置不少于2人的志愿消防速报员(均为A/B 角互补)。七、装备物资配置(一)通信装备1 .装备类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类装备、信息传输类装备、 现场
7、指挥类装备和辅助设备。2 .装备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选择性能先进、轻便高效、功能多样、通用性强、安全 可靠、标准严格的模块化装备,适应灾害事故现场恶劣环 境,数量按照队站的级别进行配备。142)装备系统应能够兼容、互联互通、操作简单,满足运输装 载、机动背负要求。3)特殊环境下使用的专用通信器材,应满足相应的防爆、防 水要求。4)消防员单兵通信系统应符合XF 1086-2013消防员单兵 通信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5)消防无线通信网络应符合GB50313-2013消防通信指挥系 统设计规范中5. 12的规定。6)消防卫星通信应符合GB50313-2013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 计规范中5
8、. 13的规定。3 .配置方案。各级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装备配置方案见 附件D的表4. 1。4 .使用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1)装备使用应遵守相关操作手册。2)支队应实现部局卫星链路和总队自主链路双接入。3)新采购、配发的卫星便携站应及时接入消防卫星通信专网。4)无人机应提前做好禁飞区域解禁工作,每个城市至少解禁 2架无人机。5)对讲机使用前应按照三级组网要求选择好相应频点,跨区 域增援通信时选择好相关单频点。15.新技术应用。各级消防救援部门可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装 备在应急通信保障中的应用,如5G、无人机、机器人、聚 合通信等,提高第一时间通信联络和灾情侦察能力。(二)个人物资装备.装备类
9、型。包括个人服装、个体防护装备、日常生活保障 物资和极端条件保障物资。1 .配置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按照不低于配备量1:1的比例保持库存备用量。2)样式统一、功能实用、耐用舒适、技术先进,满足灾害事 故现场个人防护及生活要求。3)按人配备,每人一套。使用年限从配发时开始计算,失去 防护功能立即更换。食品药品按保质期更换。4)极端环境条件下,应配备相应的防寒、防暑、防潮等物资。5)统一颜色,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代表色为蓝色(RGB 0,0,255; CMYK 92,75,0,0; PANTONG 18-4250)。6)统一标识,中文标识为“深圳消防应急通信”;英文标识 为Shenzhen
10、 Fire Emergency Commitment Communications, 缩写为SZFECC;中文字体为黑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7)标识字体大小按照易于辨识、比例协调的原则灵活设定。 服装标识(中文)标于上衣后背上侧位置,头盔及帽子标 识(中文)标于两侧,包装箱标识(中文)标于箱体的前16 后中央位置,其中“深圳消防”标于第一行居中,“应急 通信”标于第二行居中。8)应急通信配备的背包、马甲等物资的颜色、标识设计应与 上述要求协调匹配。3.配置方案。各级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个人物资装备配 置方案见附件4的表4. 2。(三)维护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急
11、通信装备物资功能正常、有效,保持完好,保证其在 有效期或检定期内,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出现异常时应 及时修理、更换或报废处理。2 .要按照“底数清、情况明”的标准,全面掌握卫星通信车、 卫星便携站、无人机等关键装备的运行状况,确保随时处 于完整好用状态。3 .应根据用途分类放置在固定场所,明确专人管理,装备管 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照应急通信设备的操作规程对其进 行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4 .每天对装备物资进行逐一检查,每周对装备物资进行保养 维护。5 .处于低温雨雪冰冻环境时,应做好通信车辆装备物资的低 温防护,每天早晚进行一次检查,每周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八、保障规程与要求17(一)保障要求
12、。应满足以下要求:1 .牢记应急通信保障“二十二条”,做到“组成网、随人走、 不中断、联得上、听得见、看得清、能分析”。2 .具备有效的备份通信能力。通常情况下,以公网通信为主, 卫星通信、短波通信作为重要的备份通信手段。(二)分级响应按照灾害事故等级(五级火警,四级救援),将应急通信响 应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I级、n级、m级、w级响应,I级 最低,IV级最高。1. I级响应。当发生一级火警时,应启动I级应急通信响应, 消防站通信员随警情第一时间出动,并按照上级指挥中心 要求开展现场音视频采集工作。2. n级响应。当发生二级火警或一级救援时,应启动II级应 急通信响应,消防站通信员随警情第一
13、时间出动,前突现 场开展音视频采集工作,大队全勤到场组织指挥,俣障现 场通信,同时向支队指挥中心报告。支队通信保障力量进 入响应准备状态,视情派员增援。3. ni级响应。当发生三级火警或二级救援时,应启动ni级应 急通信响应,大队和消防站应急通信保障力量第一时间响 应,前突现场采集灾害事故现场的音视频图像,支队应急 通信保障力量组织开通现场应急通信枢纽,设立图像、语18音调度综合平台,开设现场指挥通信系统,实现现场指挥 部与总队的音视频通信联络。4. IV级响应。当发生四级以上(含)火警或三级以上(含) 救援时,应启动W级应急响应,支队、大队应急通信保障 力量统一接受总队协调,第一时间调集充足
14、的应急通信保 障力量到场处置,按要求开通现场应急通信枢纽,设立图 像、语音调度综合平台,开设灾害事故现场指挥通信系统, 实现现场指挥部与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总队指挥中心 音视频通信联络。总队未到场前,现场通信统一由支队协 调组织;总队到场后,现场通信在总队统一指挥下开展工 作。各级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班制度,一 旦有灾害事故发生,当日值班应急通信保障分队人员按照等级响 应制度第一时间遂行出动,携带相关通信器材到场做好通信保障 工作;在灾害现场每连续保障24小时以上时,需实行轮换制度, 即由下一班应急通信保障分队人员到场轮替继续做好灾害现场 通信保障工作。(三)工作规程各级
15、消防救援部门可参考表1,根据火警和救援等级完成相 应规程动作。19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深圳市各级消防救援部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建设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通信室建设、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 装备物资配置、应急通信保障规程、训练考核和制度规范等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大队、消防站及小型 消防站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其他通信保障队伍可参照执行。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一)标准类:1. GB 51054-2014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
16、GB 50313-2013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2. XF 1086-2013消防员单兵通信系统通用技术要求TBJWSA0007-2020通信保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3. 建标152-2017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应急指挥信息化与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试行)(二)文件类:1 .消防救援局关于切实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通信保 障工作的通知2020年n月17日. “一部六组”前方指挥部建设方案2020年n月、警/救援等级 力量规程动作一级/-二级/一级三级/二级四级/三级五级/四级大队消防站大队消防站支队队站支队队站支仗队站预警准备VVV应急响应VVVVVVVVV途中通信VVVVVVVVV现场
17、通信组织VVVVVVVVV后方指挥部通信保障7VVV战时运维VVVV7VV表1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规程动作响应表(四)预警准备。应满足以下要求:1 .发生三级以上灾害事故时,应与公安、应急、交通、通信、 电力、空管、气象、减灾等部门和单位建立联勤联动机制, 共享预警信息,辅助会商研判。2 .根据预警研判信息,结合应急救援任务需求,按照最不利 情况,制定应急通信保障预案。3 .各级通信保障力量应落实人员、车辆、装备适应灾情条件 的防护措施,如防冻、防滑、防潮、防毒等。4 .积极运用无人机(双光、长航时、大载重)、机器人等社 会资源,协同做好通信保障任务。20(五)应急响应.力量调派。应满足以下要
18、求:1)视灾情大小,适时启动队站直调直报、支队前突通信、跨 区域增援和联勤联动“四项机制”,一次性、整建制调派 应急通信保障力量赶赴灾区。2)接到出动命令后,在规定时间内集结出动,上报出动力量 情况(明确出动人员、装备、行进方式及手机号码),上 传定位信息。3)因道路交通条件差、夜间不利于行车等无法第一时间出动 的,要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1 .装备携行。应满足以下要求:1)装备携行可参考附件5中附表。2)特殊气候条件下:极端恶劣条件,应符合消防救援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极端 恶劣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优先选配与当 地灾害特点相匹配的专业装备,特别是双星双模卫星通信保 障车、多种制式的卫
19、星便携站及卫星电话等卫星通信装备。洪涝灾害事故,应符合关于进一步加强洪涝灾害事故救 援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规定,选用防水性能良 好、安全可靠的通信装备,储备充足的备用电源,确保通信畅 通。21低温雨雪环境,应符合消防救援局关于切实做好低温雨 雪冰冻灾害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通知的规定,配齐个人防寒 保暖装具,做好通信车辆低温防护,强化通信装备低温防护。夜间要优先携带支持红外、微光夜视拍摄的图传设备;高 原严寒地区,要优先携带抗高反、耐寒的针对性装备。通信人员如需深入有毒、传染、爆炸等危险区域时,应按 照防护等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选用安全可靠的通信装备。3.联勤联动。发生三级以上灾害事故时,
20、支队应启动联勤联 动机制,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消防速报员和群众,及时准确掌握灾情 信息,以及道路、交通、电力和公网损毁等情况。2)第一时间启动与三大运营商及工信部门的协同保障机制, 调派应急通信保障专业力量到场保障,到场后4小时内恢 复、增强公网覆盖并安排专人驻点值守;6小时内建立稳 定可靠的指挥视频专线和宽带传输网络,连通现场指挥部。3)启动与无人机测绘、指挥视频、卫星通信、实战指挥平台 等设备厂家的联动机制,4小时内调派专业人员和装备到场 协助保障。4)与航管、通航等部门沟通协调,启动无人机航线、空域快 速申请机制,4小时内实现人员、装备、物资快速投放,建 立浮空通信、空
21、中接力通信,实现救援现场与后方指挥中 心的通信畅通。225)与地质监测、卫星遥感等部门协调,4小时内提供位移监测 数据和卫星遥感图像,辅助决策,确保安全。6)与供电等部门协调,调度移动供电车到现场为现场指挥部 提供电力保障。(六)途中通信1 .途中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1)各级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出动后,每30分钟(或关键位置节 点)报告行进位置、距离、预计到达时间及沿途情况,如 遇突发情况随时报告。2)使用手机、卫星电话报告时,应使用耳机、讲普通话、放 缓语速,保持声音洪亮、清晰。3)支队应跟踪各级通信力量出动及到场情况,统筹调度通信 力量和资源。4)现场公网信号较差时,利用卫星电话向上一级指挥
22、中心报 告,并安排专人持卫星电话值守,确保随时能接通。使用 手机、卫星电话报告时,应使用耳机、讲普通话、放缓语 速,保持声音洪亮、清晰。5)若车辆行进受阻,应立即使用无人机或机器人侦察前方道 路情况,并将侦察画面上传至上级指挥中心,并在保证安 全前提下采用多种方式挺近灾区腹地。2 .遂行保障。应满足以下要求:231)调派动中通卫星通信车组,全程遂行现场工作组保障;发 生断网、断电、断路等极端情况,还应携带便携指挥箱、 卫星电话(两种制式)等,确保通信畅通。2)到场最高指挥员要配备专职通信员,并调派单兵图传、移 动指挥终端遂行保障,确保能够第一时间与应急管理部消 防救援局、总队、支队指挥中心进行
23、视频连线。要明确通 信人员及联络方式,确保“随叫随通”。(七)现场通信保障.现场指挥部建设。现场指挥部建设可参考“一部六组” 前方指挥部建设方案中总队前方指挥部建设方案,并应 满足以下要求:1)现场指挥部优先选址室内会议室、大型方舱指挥车以及不 透光的大型帐篷,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明亮、整洁。2)现场指挥部建设所需的设备、物资均实行模块化运输、存 储和装卸,为现场指挥部提供电力、照明、通信、办公等 保障。3)现场指挥部搭建应进行现场侦查确定好选址后,开展帐篷 搭建、通信设备架设、指挥部内部设置、音视频联通等工 作。4)成立通信保障中心,接入指挥通信体系,设通信指挥、图 像调度、语音调度、信息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防 应急 通信 保障 能力 建设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