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C》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药理学C》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C》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理学c(Pharmacology C)课程代码:(26410097)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8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教材:药理学、李永金、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学科。药理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有 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医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知识来解释药理作用,又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等
2、临床学科的 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故药理学是基础课与临床课间的桥梁课程。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科专业基础 选修课。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医疗保险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实际 应用能力,能在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商业性保险机构从事医疗保险管理、卫生经济 管理、健康管理、健康保险核保与理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医保药物是从事医疗保险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药理学知识,将有利于本专业 学生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 目标。)课程F1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
3、用及不良反应。(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略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掌握青霉素G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常用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作用特点和 临床应用。头抱菌素类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青霉素的抗菌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各代头胞菌素 类药物的特点。1 .难点细菌对13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第二十章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一)课程内容1 .红霉素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2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理学特点。阿齐霉素和罗红霉素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3 .林可
4、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4 .万古霉素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二)教学要求掌握红霉素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抗菌作用特点。(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大环内酯类抗菌作用、临床应用;林可霉素类药物特点。1 .难点大环内酯类抗菌作用及机制。第二十一章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一)课程内容(1)氨基糖苗类抗生素抗菌作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2)常用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常抗菌作用和临 床应用。(二)教学要求1 .掌握氨基甘类抗生素不良反应。2 .熟悉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氨基糖甘类抗生素的共性。1 .难
5、点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第二十二章人工合成抗菌药(一)课程内容1 .哇诺酮类药物药理学特点、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常用噬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2 .磺胺药药理学特点、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3 .其他合成抗菌药甲氧羊咤、味喃妥因、味喃哇酮、甲硝哇等药物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二)教学要求1 .掌握喳诺酮类药理学的共性、作用机制。2 .掌握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3 . 了解磺胺类和喳诺酮类抗菌药的基本化学结构、构效关系。(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喳诺酮类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磺胺类药物的抗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 用;甲氧苇咤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1 .难点嚎诺酮类的作用机
6、制。第二十三章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一)课程内容1 .常用抗真菌药两性霉素、酮康哩、筑康理、特比奈芬、氟胞喀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2 .抗HIV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3 .其他抗病毒药的特点。(二)教学要求1 .掌握抗真菌药两性霉素、酮康理临床应用。2 .掌握抗HIV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3 .了解抗病毒药的作用环节。(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抗真菌药两性霉素、HIV药物。1 .难点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第二十四章抗恶性肿瘤药(一)课程内容1 .根据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和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周期特异性 药物、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概念。2 .抗恶性肿瘤药物不良反应。3
7、.常用抗肿瘤药:5-氟尿喘咤(5-FU)、6-疏基噪吟(6-MP)、甲氨蝶吟(MTX)、阿糖胞昔(Ara-C)、 羟基胭(HU),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和三尖杉酯碱药理作用和临床应 用。4 .恶性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原则。(二)教学要求1 .掌握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名称,周期特异性药物、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概念。2 .熟悉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3 .了解联合应用原则。(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名称;周期特异性药物、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概念。1 .难点抗恶性肿瘤药物作用机制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如课程不含实验,该项可不填)编号
8、实验项目名称学时类型要求支撑的课程目标1基本知识和技术,处方,药 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 药物作用的影响4验证性必做12注:1. “类型”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要求”填必做、选做。实验1:基本知识和技术,处方,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标及要求:L练习并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学习处方书写。2 .观察不同剂量剂型戊巴比妥钠对蟾蛛作用的差异。掌握蟾蛛淋巴囊给药方法。3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尼可刹米作用的影响。掌握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方法。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 教学实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 计1-
9、3总论448讲授法14-7传出44讲授法18-10中枢44讲授法111-12心血管44讲授法113-15内脏4一4讲授法116-17内分泌22讲授法118-24抗菌药66讲授法1合计284一32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2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项目、案例 等教学方法)等。五、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阶段测试1-210%实验实验报告5%期末考试闭卷85%注:1.分学期设置和考核的课程应按学期分别填写上表。3 .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 论文、项目设计和作品等。4
10、.考核要求包括作业次数、考试方式(开卷、闭卷)、项目设计要求等。5 .考核权重指该考核方式或途径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5月第7版1 .药理学,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4月第8版.七、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课程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1 .教学中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内容,精讲、多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联系临床,联系基础。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每次课后布置布置一些思考题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2017年7月17日1 .药物
11、、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概念。药理学的学科任务。药理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 药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2 .药理学的发展史:我国本草的贡献。近代、现代药理学的产生和发展。4 .新药的临床评价。(二)教学要求1 .掌握药物、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概念,了解药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在医学教学中的地 位。2 .了解药理学的发展史3 .熟悉新药来源及研制程序。(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药物、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1 .难点新药开发与研究。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课程内容1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特点。2 .药物吸收途径,首过消除,影响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12、的 特点。药物经肝代谢的过程、意义。肝微粒体酶系统(肝药酶)的特点,肝药酶的诱导和抑制及其 意义。药物经肾排泄的机制,影响因素。其它排泄途径。3 .时量、时效关系曲线及其意义。房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消除速率参数、 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等的概念、意义。药物消除动力学的分类及其特点。多次给药时血浆药物浓 度的变化。(二)教学要求1 .掌握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有关的概念。2 .掌握药代动力学基本参数的概念。(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消除动力学、药动学重要参数。1 .难点药物多次给药时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课程内容1 .药物作用和药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学C 药理学 课程 教学大纲 本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