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1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RT-PCR原理与实验步骤一、知识背景:1、基因表达:DNARNAProtein单拷贝基因表达存在逐步放大机制,如一个蚕丝心蛋白基因 104个丝心蛋白mRNA(每个mRNA存活4d,可以合成105个丝心蛋白)共合成109个丝心蛋白。因此单拷贝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对于其功能水平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2、PCR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模板、引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其特异性由两个人工合成的引物序列决定。反应分三步:A.变性:通过加热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B.退火:将反应混合液冷却至某一温度
2、,使引物与模板结合。C.延伸:在DNA聚合酶和dNTPs及Mg2存在下,退火引物沿5 3方向延伸。以上三步为一个循环,如此反复。3、逆转录酶和RT-PCR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是存在于RNA病毒体内的依赖RNA的DNA聚合酶,至少具有以下三种活性:1、依赖RNA的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条链;2、Rnase水解活性:水解RNA:DNA杂合体中的RNA;3、依赖DNA的DNA聚合酶活性:以第一条DNA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双链cDNA.二、RT-PCR的准备:1.引物的设计及其原则:1) 引物的特异性决定PCR反应特异性。因此引物设计是否合理对于
3、整个实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引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同源序列,同种蛋白的不同亚型,不同的mRNA剪切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hnRNA对引物的特异性的影响。尽量选择覆盖相连两个内含子的引物,或者在目的蛋白表达过程中特异存在而在其他亚型中不存在的内含子。2) 引物设计原则的把握引物设计原则包括:a、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bp,引物太短会影响PCR的特异性,引物太长PCR的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Taq酶的最适温度,也影响反应的特异性。b、碱基分布:四种碱基最好应随机分布,避免嘌呤或嘧啶的聚集存在,特别是连续出现3个以上的单一碱基。GC含量(Tm值):4060,PCR扩增的复性温度一般是较低Tm值
4、减去510度。c、3 端要求:3 端必须与模板严格互补,不能进行任何修饰,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的可能。末位碱基是A时错配的引发效率最低,G、C居中间,因此引物的3端最好选用A、G、C而尽可能避免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T。d、引物自身二级结构: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会自身折叠成发夹状结构或引物自身复性。e、引物之间的二级结构:两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4个连续碱基互补,3端不应超过2个。f、同源序列: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应小于连续8个的互补碱基存在。g、5端无严格限制:5末端碱基可以游离,但最好是G或C,使PCR产物的末端结合稳定。还可以进行特异修饰(标记、酶切位点等)等等。根据实验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RT PCR 原理 实验 步骤 1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