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题号*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考前须知: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以下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最为相似的一首是()A.宜阳城下草萋萋,润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韩羽寒食即事)C.D.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宣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乌衣巷)以下句子与现代汉语语序全都不一致的一组是()独
2、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A.B.C.3.以下选项中对诗句中的典故解说错误的选项是()(唐元稹行宫)飞入寻常百姓家。(唐D.刘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在短歌 行中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A. “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 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几句借宋文帝 刘裕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提醒南宋统治者,说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3、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句用廉颇自比,表 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评卷人 得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典故的能力。C.“借宋文帝刘裕”错,刘裕是宋武帝,宋文帝是刘义隆。应选C。4. AC5. B【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 孤立与隔膜”错误,原文相关信息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 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因此选项说法错误。C.“乡 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错误,
4、原文所说乡 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而“为了谋生这一共 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不是乡土社会,而是法理社会。D.,也们选择固守乡 ,终老于斯”说法有误,原文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可见“固守乡土,终老于斯”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也无需选择。应选A。4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和理解文本观点的能力。A.“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 种从心所欲的自由”错误,原文说“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 自由、没有说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二B.“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有误,原文“在一个熟悉的 社会中,我们
5、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 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是说因为“熟悉”。D.”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有误,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意思与选项恰恰相反。应选C。5 .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 的根本原那么、抽象真理”错误,原文相关信息有“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 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 这种原那么,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可见礼俗不是 一种抽象出来的原那么,
6、更不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普遍联系。应选B。6. DB7. A答案第2页,共7页8. cD7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 鸟拉着车。“鼓”,名词做动词,弹奏。B.句意: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栗、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C.句意: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雨: 名词做动词, 下雨。D.句意:面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倾”,偏斜。无词类活用现象。 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前句句意:我根据越 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因”,依据、根据。应选B。8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7、。A.“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说法错误。这首 诗歌描绘的梦中的情境,应是“梦游”非“游历”。应选A。9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 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说法错误,“向来之烟霞”指的是梦中天姥山的烟霞。应选C。10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A.“四万八千丈”夸张地写天台山之高。句 意: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B.“千岩万转”夸张地写 出了天姥山的山路曲折。句意: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 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C.“一夜飞度”夸张地写出心情的急迫。句意:我
8、根据越人说的 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D.没有使用夸张,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将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句意: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 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应选D。参考译文: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渺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 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 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 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 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刿溪。谢灵运住的
9、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 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迷恋着花, 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 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乱生起了薄薄的烟雾。答案第3页,共7页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旬的一声从中间翻开。洞中蔚 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
10、 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 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 别诸君,此番远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 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9. B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 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 象。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气氛;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 了作者
11、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12.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B.“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 辛”错误,与诗意不符,诗中“蚕娘”喜获丰收,应是内心甜美,看不出生活的艰辛。应选B。13. 此题考查诗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特点以及作用能力。“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4如家 禽。前村后垄桑柘深”,这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 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潮相,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 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 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
12、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 具体可辨,值得留恋。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 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诗人借助对 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气氛,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 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富、 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 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许、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诗人通过对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寄托 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14. (1)稍微退后点,我讨厌(闻)紫色
13、衣服的气味。(2)在当天/这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详解】答案第4页,共7页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却”,后退;“恶”,讨厌;臭 气味。(2) “是。这;“莫。没有人;“衣”,名词作动词,穿。参考译文: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在这个时候,五匹生绢也换 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 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您为什 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 时,侍从中如果恰好有穿紫衣来进
14、见的人,您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闻)紫色衣服 的气味。”桓公说:“好。”从这天开始,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至4第二 天,城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15.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丹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万里悲秋常作 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两情假设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重点注意的字,如“初”“嫁”“荻”“作”等。16. 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概括词的内容”错误,词牌决定词的曲调,与内容无关。应选BoC17. AC17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
15、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发现到心智”不搭配;“承受 福祉”不搭配;B.成分残缺,缺主语;D.成分残缺,缺主语。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题需要注意“视界”“俗情分别与“开”“扫”搭配, 且结合后面内容“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分析可知, “俗情为之一扫”在后。A项正确。应选A。18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答案第5页,共7页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摩肩接踵:形容 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结合语境内容“山阴道上”分析,用“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手脚 不知
16、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无所适从:意思是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 怎么办才好。结合“被庄子拨弄得”分析,用“手足无措:惊魂甫定:经过惊吓后的心情,才 刚刚安定下来。比喻受惊吓后,心神刚恢复过来。惊魂不定;形容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 静下来。结合“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分析,用“惊魂甫定”。仰之弥高:仰 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高山仰止: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比喻对有气 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结合后面“钻之弥坚”分析,用“仰之弥高工 应选Co.同“世界遗产”联系起来(或“作为申遗的对象”)但附着在筷子上的(筷子)文化需要许多物质上的承载(
17、或“需要有好的介质”)【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联系上文的“把使用”“广泛”,下文的“确实”“难以理解”,很容易想到“作为申遗的对象”; 第二空,从下文的“却”“古老东方文化”可知,此处应为“但附着在筷子上的文化”; 第三空由上文的“广泛传播”,下文的“介质”可知,此处应为“需要很好的介质”。19 .略【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本次作文要求以“发现诗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题目中心词是“诗意”,何为“诗意”? 所谓“诗意”是指诗思、诗情,指像诗一样的美感意境。这“诗意”可以源自自然,可以源自生 活。材料提示我们,身边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
18、景里会隐藏着诗意,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 诗意。“发现诗意”,显然这“诗意”应与自己相关,是可以看见、感受到的,比方山川河流等 自然美景给自己的诗意,比方邻家老人的悠然生活状态展现出的诗意,比方街头看到的身着 汉服的年轻人呈现出的诗意,比方旅游景点借助各种活动让我们感受到的来自远古的文化诗 意这些都可以作为素材呈现于笔下。从文体来看,要求写作记叙文,那么考生要能够借 助细节描写来展现这身边的诗意。既然诗意并非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而需要我们去“发现”,考生可以思考“发现诗意”需要具 备哪些条件。如感悟诗意生活,需要关注我们的精神世界。诗意,从生活中来,需要用心灵 答案第6页,共7页去感悟。诗意的
19、生活,就是拥有发自内心的令人神往的人生体验、精神状态或心理过程。诗 意的生活就是享受生命活动的过程,到达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互相支撑,互通有无, 共享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创造的美好生活。要求写记叙文,考生可以考虑结构设置上呈现转折,比方遇到挫折,感觉生活很累;然后一 个偶然的契机,发现了身边的诗意,感悟到生活的哲理。当然写作时要重点描写开头的痛苦 感受,为后文蓄势;还有这个转折的契机描写要细致,尤其是给自己的心灵震撼,需要详细 刻画;写诗意之美更需要细节描写。最后稍作升华即可。立意:1 .诗意相随,诗情相伴。2 .诗意就在身边。3 .生活处处有诗意。答案第7页,共7页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20、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士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 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 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 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 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 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含答案 广东省 潮州市 2021 2022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