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最后一课-语文(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考前最后一课-语文(正式版).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考前最后一课语文预测中考题型,助你一击义中考前预测篇一、字、词、句3二、语言表达与应用17三、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35四、名句名篇默写46五、诗词曲鉴赏52六、文言文阅读63七、小说阅读78八、散文阅读96九、说明文阅读104十、议论文阅读110十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6十二、写作131考前技巧篇一、字、词、句篇141二、语言表达与应用篇144三、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篇145四、名句名篇默写篇146五、诗词曲鉴赏篇147六、文言文阅读篇148七、小说阅读篇151八、散文阅读篇153九、说明文阅读篇155十、议论文阅读篇157十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篇159B.我们要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
2、,在公共场合自觉地佩戴好口罩。 C.我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它矗立在蓝天下,晶莹夺目。 D.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答案】B【解析】A.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身临其境:亲自 到了那个境地。不合语境,应用“设身处地”;C.矗立:高耸直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亵渎:冒犯, 不恭敬。符合语境,使用正确;应选B。30.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oA.他待人有礼,见到每个人都要鞠躬尽瘁。 B.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C.我们约定八点在公园见面,她不期而至。 D.他在工作
3、中积极进取,见异思迁,得到同事的好评。 【答案】B【解析】A.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句中指的礼貌待人,所以该成语不合语境。使用不当;B.袖 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 意外到来。句中是如约而来,所以该成语与句意不符。使用不当;D.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 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该成语是贬义词,使用不当;应选B。31.选出以下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oA.面对全球的新冠疫情,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关注它的开展动向。 B.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海阔难越,但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
4、,到达梦想之岸。 C.这里风景如画:百花盛开,娓紫嫣红;山泉瀑布,清幽佳绝真是美不胜收。 D.大剧院里,几位演员表演了话剧屈原),他们将剧中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答案】D【解析】A.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正确;B.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 恒心,有毅力。正确;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正确;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 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于形容表演不恰当;应选D。32.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o A.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开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B.五菱“地摊神车”打造
5、了流动售货的商业新模式,很受市民欢迎,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C.校长在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的讲话生动具体、深入浅出,大家庭了深受启发,不由的随声附和地鼓掌响 应。D.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们妙手回春,治愈了众多患者,让他们重获健康。 【答案】C【解析】A.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使用正确;B.津津乐道,意思10我生怕被母亲逮住,像打大哥、二哥那样,被掘在墙角,用细柴火棍抽打,便扔下书包,撒腿就跑。 母亲跑得快,我跑得更快。她停步喘口气的当儿,还不忘将搅棍横在嘴边,转着圈儿地啃光粘在上面的玉 米面,边啃边嚷:“小兔崽子,给我站住!”我跑
6、上了山,母亲忽地站定,一跺脚:“不好,疙瘩糊了锅了; 回来再找你算账。”扭头,挥舞着搅棍,冲回了家。【丁】当我从山上折了两根六道木回家,送给母亲做搅疙瘩棍时,饭菜已摆上了桌。我“嘿嘿” 一 笑,清楚闻到了丝丝糊锅的味道。如今,母亲已没心气搅疙瘩给我吃了,可那两根被母亲磨得溜光的搅棍, 还挂在墙上。近年,回老家多,常拿起那些老木工具,帮年迈的父母做些活儿。每次干活儿,母亲都会嘱我穿上 那双在家时穿过的布鞋。那是十几年前,我陪母亲在灶前闲聊。先聊到她打小没念过书,连名字都不会写, 我便握着她的手,她握着烧火棍,一笔一画在地上教她写“李向荣”;后来,她又在墙上陆续写了很多遍, 越写越好。再聊到我很怀
7、念儿时的千层底,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 量过脚底板长、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穿在脚上,下地,进 山,走路,踏实、舒服得很上医院二楼,母亲身体明显侧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加了把力。木棍的声响已很微弱,我生怕打滑 或拄空,叫母亲停下,接过木棍夹在了我的左腋下。母亲虽然重复说:“拄着棍儿能走,能走J却清楚又 将身体压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使足了劲,反倒走得快了,稳了。住院观察一周,无大碍,便回了村,但那根六道木拐棍却成了近八十岁老母亲的手中之物,从不离 身边,可行动也仅限于院里院外几十米的范围。坐在院里,还不时将拐棍挥在手中,轰轰
8、鸡,扒拉下乱柴 草,指点父亲和我做这做那。我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她用拐棍在地上划拉半天,憨憨一笑:“忘了!”日后, 母亲再自己进山,出村,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拄着我;甚至,干脆拄着我了。(选自齐鲁晚报2021年11月03日).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o 印象中,母亲手中似乎倒是常握着一根棍。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上下句衔接。要填入的句子“印象中,母亲手中似乎倒是常握着一根棍”点明我小时候, 母亲常拿着一根棍子。A.【甲】之后“这木棍是我从朋友那里淘到的深山六道木”写的是现在,“我”给母 亲的木棍,并非母亲常拿着一
9、根棍子,不合适;B.【乙】后面第一次拄着上了去医院的车”说明并非母 亲常拿着那根棍子。不合适;C.【丙】后面只不过,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 撑起我们全家虽贫穷却未倾倒的烟火日子点明这根棍子就是母亲之前常拿着棍子,并用它撑起了我家的 日子,用在这里适合;D.【丁】后面”当我从山上折了两根六道木回家,送给母亲做搅疙瘩棍时”点明这 还是“我”送给母亲用的棍子,并非母亲常拿着那根棍子,不合适;应选C。6 .阅读文章第-段,简要概括与“棍”有关的几件事。【答案】(1)母亲头晕、腿疼时,拄着六道木拐棍上医院;(2) “我”犯错时,母亲挥舞着搅棍教训“我”;100(3) “我”用烧火棍教
10、母亲写她的名字;(4)回老家时,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任答三点。意思对 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题干提示,在第-段进行分析概括。由第段“这次 母亲头晕、腿疼,我将擦拭干净的拐棍递给她。母亲叹口气,一手扶着门框,一手颤颤巍巍接过,第一次 拄着上了去医院的车”可知,母亲头晕、腿疼时,拄着六道木拐棍上医院。由第段“母亲猛扭头,直起 腰,不管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可知,“我”犯错时,母亲挥舞着搅棍教训“我二由第 段“我便握着她的手,她握着烧火棍,一笔一画在地上教她写李向荣可知,“我”用烧火棍教母亲 写她的名字。由第段“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
11、敲我一下:抬脚!量过脚底板长、 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可知,回老家时,母亲用棍给“我” 量脚做鞋。8.揣摩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表达的人物心理,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原文我不需要这玩意儿,拿走,拿走。到底还是拄上了呀!拄着棍儿能走,能走。心理要强、自信【答案】不服输,要强 无奈、服老(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与概括。结合第段“正好给走路已然蹒跚的母亲当拐棍。她眉头一 皱,不乐意了”可知,母亲说“我不需要这玩意儿,拿走,拿走”,其实年迈的她心理很不乐意,她觉得自 己没有老,不需要棍子。故第一空应填:不服输、要强。结合第段“一向要强的母亲
12、,终因拄上那根拐 棍,让她服了老”可知,此时的母亲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衰老的现实。故第二空应填:无奈、服老。 9.赏析下面两段文字。(1)母亲正趴在锅上,挥舞木棍,搅着一锅金黄喷香的玉米面疙瘩。(从人物描写角度)(2)穿在脚上,下地,进山,走路,踏实、舒服得很(从句式的特点角度)【答案】(1)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了母亲勤劳能干的形象。(2)这句话以短句为主,写母亲做的布鞋穿在脚上舒服,铿锵有力,表达了对聪明能干的母亲的赞美之情。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1)由“趴、挥舞、搅”这一系列动词可知,这里运用动作描写,结合 第段“支撑起我们全家虽贫穷却未倾倒的烟火日子”可
13、知,这里写出母亲动作熟练,勤劳持家的形象。(2) 从句式的角度,这句话的每一个分句只有两到四个字,故以短句为主,结合上文第段“量过脚底板长、 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可知,“踏实、舒服得很”写出母亲做 的布鞋舒服实用,也表现了母亲心灵手巧,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10.文章以“母亲手中那根棍”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答案】(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2)作为线索,贯穿全篇;(3)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本文主要 叙写了与母亲的“棍”有关的几件事。(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散文标题的作用。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
14、文章主旨;101 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母亲手中那根棍”这 个题目,形式上,设置悬念,母亲手中那根棍有什么用处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由第段“只 不过,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撑起我们全家虽贫穷却未倾倒的烟火日子”,第 段“母亲猛扭头,直起腰,不管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第段“母亲便扔掉烧火棍, 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量过脚底板长、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 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可知,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我”犯错误,母亲用棍教育“我”;母亲用棍给“我” 量脚做鞋。可见
15、,“那根棍”贯穿文章的始终,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据此回答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一夜能走多远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 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 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 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狭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 舌燥。我们还有四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我如释重负地对父
16、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 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 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那么将来会欠收。我觉得不可思议, 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 宿,产量差异可就大了。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 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 个头普遍偏小!原
17、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 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到如此明显。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确实是一 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 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黄昏,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 星斗。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
18、 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102 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 “人生”的脚步,一旦 错过,机会永不再来。11 .本文题为“一夜能走多远”,结合全文说说这个题目的含义?【答案】一是指一夜之间苞米的生长情况就会有很大的差距;二是指我们的人生就像一粒种子一般短暂需 要努力追赶,否那么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 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外表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
19、刻的内涵,耍深入思考结合主 旨挖掘出来。通读文本可知,这篇文章讲述“我”高考落榜后,父亲以种苞米为例,让“我”明白了每个 人都是一粒种子,不要让你的种子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后来我抓紧时间复读获得成功的事。从外表含 义来看:标题“一夜能走多远”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一夜时间苞米的成长情况截然不同;从深层含义来看: 结合主旨分析,文章主旨是说我们的人生也如苞米,需要努力追赶。从文章的主旨来看,暗指我们的人生 就像一粒种子,要迈开脚步,不能错过最好的机会,错过的机会将永不再来。12 .按要求赏析句子。(1)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J中加点的“如释重负”好在哪 里?(
20、2) “农历五月毒辣辣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 “如释重负”在这里有卸下重担的意思,生动的表现了 “我”经过一天的劳作已经精疲力竭, 非常渴望休息的心理状态。拟人和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农历5月天气炎热,酷暑难当的情形,为下文“我”渴望休息铺垫。【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能力。(1)解答此类题,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 第三要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如释重负”本义指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 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联系上文“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
21、燥”可知,在这里指的 是“卸下重担”的意思,生动的表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我”经过一天的劳作,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 非常渴望得到休息的心理。(2)注意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分析可知,“全部收回”是拟人,“地面 热得像蒸笼”是比喻,可见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五月阳光的毒辣, 天气的炎热,在这种炎热的天气下劳作很是辛苦,结合第段“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 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等内容可知,这也为下文“我”劳动时渴望休息作铺垫。13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至少两点)。【答案】勤劳能干:父亲带着“我”连夜种苞米。深明
22、事理:教育孩子不讲大道理,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 启发引导孩子。【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 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由文中第段“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103 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 否那么将来会欠收”等内容可知,从父亲带着“我”连夜种苞米,“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这块地今 晚必须种完,否那么将来会欠收”,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从文章中第段“同地块的苞米晚种 一宿,产量差异可就大了”第段“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
23、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 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到如此明显”等内容可知,“父亲说,大片地玉 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可以看出父亲善 于从生活中的小事启发引导孩子,是一个深明事理,有教育智慧的人。14 .结合下面句子,思考问题。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 “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 机会永不再来。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结合你的生活感受,用50字左右谈谈你的理解。【答案】例如1: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 “凡事要及早打算,及早行动”,人生短暂,一天之差的苞米都会有 很大
24、的差异,何况日益变化的人生。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当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当有能提高我们学习 能力的机会,一旦错过,你就会比别人差得很远,我们的人生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所以让我们抓住生活 中的一切机会,全力以赴,不要抱憾终身。例如2:这世界上,多的是机遇,但总会像匆匆而去的过客,只要抓住了它,往往才有希望改变人生和命运, 来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当相同的机遇同时光顾许多人的时候,有的人在等待时机的成熟,而有的人却马 上一跃而起紧紧抓住了机遇。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及早打算,要学会抓住每 一次开展的机会。【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阅读感悟的表达能力。“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
25、分,早已迈开了 人 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这句话实际借种苞米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哲理,如:人生要迈开脚 步,不能错过最好的机会;珍惜时间,抓住每一次开展的机会;事要及早打算,及早行动。明白了这些哲 理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条理要清楚,语言要流畅。九、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千古一虹安澜索桥由秦堰楼俯瞰而下,横跨岷江的安澜索桥就像一条拴连内外江的粗壮绳索,透过秦堰楼的飞檐斗拱, 它孤立地悬于波涛汹涌的宽阔江面上,显得古意而薄弱。这架看似简陋而粗暴的桥,堪与赵州桥齐名,系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赞誉为“巧思高艺”的中 国五大古桥之一。只是今天的安澜索桥,已
26、非旧物,而是20世纪70年代因修建外江江闸,将索桥从鱼嘴 位置下移百米,并改竹索为钢缆,改木柱桥墩为混凝土桩,改平房式桥头堡为大屋顶双层桥头堡,桥身也 由原来的500米缩短为现在的261米,即便如此,重建后的安澜索桥,依然如飞虹挂空,形式别致,风采 依旧。104过去的安澜索桥是何容貌,今天我们只有从一些残存的老照片里寻找它的踪迹。1905年,日本学者 山川早水来到都江堰,用相机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安澜索桥的最早影像。之后,德国建筑师、美国学者、美 国探险家以及人文摄影家庄学本、孙明经等先后来到这里,从不同角度拍摄安澜索桥。从中可以看出,至 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安澜索桥,都还是以木桩桥墩为承托
27、、以24根粗大竹缆横挂江面为桥梁、以 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这样的风貌,与宋代大诗人范成大的描述几乎一致:“将至青城,再度绳桥,每桥长百二十丈,分为 五架。桥之广,十二绳排连之。上布竹笆,攒立大木数十于江沙中,辇石固其根。每数十木作一架,挂桥 于半空”不同的是,范成大时代的索桥桥面为“竹笆”而非木板。范成大还记述了行进桥上的惊险,“大风过之,掀举幡然,大概如渔人晒网、染家晾彩帛之状。又须 舍舆疾步,沉着那么震掉不可立,同行皆失色。”尤记起我从鱼嘴分水堤到二王庙踱步索桥的情形:踏步上桥, 那桥就晃悠起来,及至江心,或许是因为索桥上如织游人的步伐,桥的晃悠变为剧烈的晃荡。明末农民战争的战火
28、从陕北迅速烧遍了四川,在这场战争中,安澜索桥亦未能幸免。战火中的安澜 索桥几乎焚毁殆尽,由于重建索桥需要巨大的物力人力,人们只好在索桥原址搭建渡口,用木船以渡两岸 交通。然而江面宽阔,恶浪滔天,船渡两岸,犹如虎口脱险,所以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 说。险象环生的船渡最终以一场惨烈的悲剧收场。清嘉庆八年(1803年)五月十五日,满载行人的渡船 没躲过侥幸,被湍急的浊浪掀翻,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没有触动官府,却让一位“素行好义”名 叫何先德的私塾先生站了出来,下定决心,重建索桥。他观察地形,翻阅建桥史料,请教当地水、木工人, 报经官府,游说八方募集资金,在他的带动下,重建工程终于在
29、次年五月开工开建了。但桥尚未完工,两 个樵夫不听劝阻,迎风过桥,落水丧生。这让因建桥而丧失利益的渡口 “把头”找到报复何先德的理由, 买通官府,诬以草菅人命之罪,为民建桥日夜操劳的何先德不得已而含恨九泉。失去丈夫的何妻杨氏强压 悲愤,继承夫志,在四方百姓的辅助下,最终完成了索桥的修建。桥成,两岸百姓狂澜安渡,取名安澜桥。 人们感念何氏夫妇的善举,安澜桥在民间更多地被称为“夫妻桥”“何公何母桥二今天,人们在安澜索桥的桥头专门塑有何氏夫妇立像。成千上万的游客是否也感受到何氏夫妇那颗 被巴金先生赞誉为“温暖”的心?(选自天府广记,有删改) 1.文章第两段均引用范成大的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两处
30、引用的作用有何不同。【答案】第段引用范成大的话描述的是过去的安澜索桥的形貌、构造,是对第段的内容进行补充,使 文章更具权威性性;第段引用范成大的话描述的是行进安澜索桥上的惊险,是对本段“我”行走桥上的 亲身经历的补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文章第段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需要回答说明方法的 作用。第段引用范成大的话“将至青城,再度绳桥,每桥长百二十丈,分为五架。桥之广,十二绳排连 之。上布竹笆,攒立大木数十于江沙中,辇石固其根。每数十木作一架,挂桥于半空”是对第段描 述的安澜索桥的风貌的补充印证,表达效果上,使说明更具权威性;第段“范成大还记述了行进桥上的1
31、05 惊险,大风过之,掀举幡然,大概如渔人晒网、染家晾彩帛之状。又须舍舆疾步,沉着那么震掉不可立,同 行皆失色说明了在过安澜索桥时的惊险程度,是对本段“我”在过桥时经历的惊险场面的补充,表达效 果上,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据此概括即可。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有史料记载,安澜索桥至少在宋以前就已存在,古名“珠浦桥”,明末毁于战火,至清嘉庆年间再建后,才 更名为“安澜桥”并沿用桥名至今。【答案】应放在第两段中间。文章第段讲述了明末农民战争使安澜索桥几乎被破坏殆尽,造成渡 江困难,直到清嘉庆年间才被何氏夫妇重建。而材料内容正好概括的是这一段的历
32、史,放在第段中间, 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解析】此题考查还原文章能容。首先明确题干中材料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安澜索桥的历史,在宋之前 就存在,毁于明末,清朝嘉庆年间重建后改名为安澜桥。第段主要讲述在明末受农民战争影响安澜索桥 被毁,第段主要讲述何氏夫妻重建安澜索桥的故事。故应将这一段放在第段之间,对后文的内容有 引领作用。据此概括即可。3你校将组织一次以“古桥之美,城市之梁”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活动,通过介绍成都古桥,拓展同学们的 课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请你写一那么关于安澜索桥的简介,为同学们介绍。【答案】例如:同学们好,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成都古桥是安澜索桥。安澜索桥是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 升
33、赞誉为“巧思高艺”的中国五大古桥之一,可与赵州桥齐名。安澜索桥曾经名叫“珠浦桥”,后来几经波 折,在明末毁于战火,直至清嘉庆年间被何氏夫妇重建,故在民间又被称作“夫妻桥”“何公何母桥”。如 今的安澜索桥,竹索变钢缆,木柱桥墩为混凝土桩,平房式桥头堡变大屋顶双层桥头堡,桥身缩短。重建 后的安澜索桥,依然如飞虹挂空,形式别致,风采依旧。【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此题时,可对安澜桥的地位,是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赞誉为 “巧思高艺”的中国五大古桥之一;可对安澜桥的历史开展,被毁于明末,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及其外形 进行介绍,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完成下面小题。“冰丝
34、带”国家速滑馆国家速滑馆,其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纳约12000名观众。外形上,国家 速滑馆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与雄浑的钢结构“鸟 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馆内拥有 亚洲最大的冰面,面积达L 2万平方米。其中包括3条400米速滑比赛道、1条速滑比赛练习道、2块多 功能冰场及1块活动冰场。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约1. 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国家速滑馆还
35、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 冬奥场馆。据介绍,这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也是最先进的制冰106 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这样制冷不仅相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20%以上,而且制冷非常均匀, 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越均匀,冰面越平整,也 就越有利于滑行,“最快的冰”的美誉也由此而来。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速滑馆将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发动生活热水等,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 此外,其充分考虑赛后利用,采用全冰面设计,可为多种需求的群众性健。身提供硬件支
36、撑。国家速滑馆公司制冰系统设计负责人马进介绍,国家速滑馆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类似于一个 温度不同的“九宫格”,可以将冰面划分为假设干区域,根据不同工程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可同时开展 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群众性冰上运动,着眼于服务赛后可持续利用。(原文有改动).国家速滑馆为什么被称为“冰丝带”?【答案】外形上,国家速滑馆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二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结合第段“外形上,国家速滑馆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 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可知,国家速滑馆之所以被称为“冰丝带”,是因为在国 家
37、速滑馆状曲面玻璃幕墙外,有22条盘旋着晶莹美丽的“丝带”。4 .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是由、组成。【答案】冰丝带鸟巢水立方【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取。根据第段“国家速滑馆国家速滑馆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 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 相得益彰,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可提取“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 群的组成局部:冰丝带、鸟巢、水立方。5 .以下语句使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写一种)(1)这样制冷不仅相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20%以上,而且制冷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 冰面
38、硬度不均匀的情况。()()(2)国家速滑馆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类似于一个温度不同的“九宫格”。()【答案】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句由“这样制冷不仅相比传统方式”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 冷技术”与“传统方式”作比较,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由“20%”可知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句“类似于一个温度不同的九宫格”将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比作“九宫格”,可知运用了打 比方是说明方法。6 .为什么说国家速滑馆是一个绿色节能型场馆?【答案】国家速滑馆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这样制冷不仅相比较传统方 式效能提升20%以上还能够把制冷产生
39、的余热用于运发动生活热水等,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根据第段“国家速滑馆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 直冷制冰系统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场馆。据介绍,这项技术是目前107 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也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c以内。 这样制冷不仅相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20%以上,而且制冷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 度不均匀的情况。第段“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速滑馆将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发动生活热水等,一年可 节省约200万度电”可知,因为国家速滑馆在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
40、发制冷过程中,碳排放值趋近于 零;制冷过程中排出的余热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满足观众席供暖、运发动生活热水,一年可节省约200万 度电等。所以说它是一个绿色节能型场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人类的“黄金体温”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 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假设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 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 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
41、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 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 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 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 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
42、慢、反响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响 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 的最正确温度,生化反响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响和运动能力。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 割的另一端是38. 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
43、种真菌,哺乳类动物 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局部也不会致病。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Q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 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 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 36. 7摄氏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108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摘编自读者2019年第9期).以下关于原文内容
44、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oA.人类身体的各个局部在任何时间都是37摄氏度。8 .变温动物对能量需求更少,因而它们的生存策略更加高明。C.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它们都是人与动物的致命杀手。D.体温37摄氏度是人类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正误的判断。A.有误,根据第段“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 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句,可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B.有误,根据第段“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 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恒温动物奢侈消耗热量,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 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一句,
45、可知选项中说变温动物生存策略更加高明是错误的;C.有误, 根据第段“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一句,可知选项中“它们都是人与动 物的致命杀手”表述过于绝对;应选D。9 .一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的现象的?【答案】从自然选择(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平衡点37)和数学原理(黄金分割38. 2、建模计算36. 7)两 个方面来说明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的现象。【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能力。第段提出“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的问题,第 段“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 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用
46、数 学原理来回答以下问题;第至段,写“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 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 上的环境中存活” “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 7摄氏 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是从自然生存法那么方面来解释原因;第 段得出结论“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因定为37摄氏度:据此可见,人 类体温37摄氏度,是自然选择和数学原理两方面的原因。10 .两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内容分析这种说明
47、方法的作用?【答案】两段中把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作比较,突出强调了恒温动物具有的生存优势一一拥有更加出 色的反响和运动能力,具体深刻说明了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这一特点。【解析 1此题考查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能力。根据第段“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 当气温太低,它们”与“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可知,把变温动物在温度太高或太低时的表现与 恒温动物作比较,突出说明了恒温动物“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根据第段“变温动物 在外界气温变化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响迟钝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正确温度,生化反响速 率更高”可知,把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的不同反响作比较,突出说明了恒温动 物“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响和运动能力”。这两段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目的是说明了 “人类的体温固定为37109 是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使用正确;C.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褒贬误用; D.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使用正确;应选C。33.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车去桃花岛,沿途风景络绎不绝,阴霾的心情随之烟消云散。 B.李明津津乐道地说着这次获奖经历,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C.面对困难,我们不要悲天悯人,应该鼓起勇气,奋力前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