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运用(共13分)1 .(1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以下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甲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 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 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 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do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乙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 以安排农事。杏花
2、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丙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 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丁这 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 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也 生产,已经开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 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 动植物的影响。(1)对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加点字读音作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xiao声匿迹”在文中
3、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ao写作“消二 “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angB.“xiG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do写作“消二“草长莺飞” 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angeC “xid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do写作“销:“草长莺飞” 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azhangoD. xia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ao写作“销”。 “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ange(2)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B
4、. o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运用(共13分)(1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以下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甲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 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 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 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Go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乙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
5、 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丙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 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丁这 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五 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 生产,已经开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 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 动植物的影响。(1)对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加点字读音作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A.
6、xia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ao写作“消二 “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angoB.“xiG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d。写作“消”。“草长莺飞” 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angeC.“xid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do写作“销:“草长莺飞” 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angD. “xiG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ao写作“销二 “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ange(2)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
7、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BA. oB. o,C.;D.;(3)选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表达欠妥。以下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A.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揽了丰富的物候知识。B.古代流传下来的丰富的物候知识就包含了许多农谚。C.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所 以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D.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 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4)有同学喜欢四季中的春天,想在书房里悬挂一幅“春”的书法作品。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为他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甲】【
8、乙】(5)这位同学还想为书房选择一副关于“春”的对联。下面适合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填序号)。A.花香更带翰墨香 B.春日春风春相伴 C.笑饮丰年酒一杯 D.风载书声出藕花 E.喜看三春花千树 F.春意犹融丹青意 上联:F 下联:A【分析】(1)此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根据即可可知,“xido声匿迹”的“xido”应 该写作“销二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 读 “zhing”。应选:Co(2)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一句完整 的话,故甲处用句号。“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是两个并列的短语,中间乙处用顿号。“杏
9、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与“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是两个并列的复句,中间丙处用分号。“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是引用的一句完整的话, 故丁处用句号、后引号。应选:B(3)此题考查句子的修改。句应该改为“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 候知识”,第句“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应该和“燕子来、桃花开” 相对应,可改为“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 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应选:Do(4)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欣赏着两幅抒发作品,可知第一幅是行书,结合行书的 特点进行赏析即可。第
10、二幅是甲骨文,根据字形结构以及表意、表音等内容进行赏析即 可。(5)此题考查对联的理解。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 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要词性相对,位置相 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 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内容相关,上下 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据此我们结合“春”的主题进行选 择,可得上联为“春意犹融丹青意”,下联为“花香更带翰墨香二【解答】答案:(1) C(2) B(3) D(4) “春”字行书写法,既有楷书的工整漂亮,也有草书
11、的潇洒流畅,因此“春”字在 行书中,比拟倾向于流畅自然,线条缓和饱满。“春”字早期甲骨文字形是三个“木” 一个“日”中间夹个“屯二三个“木” 一个“日” 是表意的,“屯”是表音的。这简直是描画春天的一幅画:在太阳的抚照下,万木发芽生 长了,欣欣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春”字构字中,中间的“屯”虽是表音的,但 细琢磨却不尽然,这个“屯”的原型多像草木破土而出时根茎的臃肿局部,就像刚破土 的植物胚芽形,喻示着草木生长。(5) FA【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局部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 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 音与字形的辨析要
12、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 .(2分)以下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B.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C.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个成语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D.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 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 年至春秋中叶(
13、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B.有误,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C.正确;D.有误,戴圣是西汉人。应选:Co【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 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6分)默写。(1)参差荐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关雎)(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3) 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4)借物抒怀的手法常见于古诗词中。苏轼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他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陆游写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彰显了他
14、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你读过的借物抒怀的诗句还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君子好逑(注意“逑”的书写)(2)回车叱牛牵向北(注意“叱”的书写)(3)虽有至道;不知其善也(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
15、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4 .(6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以下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 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 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 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CA.诗歌
16、开篇运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渲染了凄苦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焦灼 和痛惜的心情。B.诗人用“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表现了自己对群童抢茅的愤懑和无奈。C诗人把“雨脚”比作“麻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正面表现出他的生活 十分凄苦。D.诗歌结尾并未停留在对诗人不幸境遇的描述上,而是借助议论和抒情,推己及人,表 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2)有人认为诗歌结尾“呜呼!”有些突兀,没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请结合本诗内容说明理由。【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 行体古诗。此诗表达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
17、历,抒发了自己内 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 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 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 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 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表达了杜诗 “沉郁顿挫”的风格。【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侧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应选:Co(2)此题考查诗歌重点词语的赏析。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
18、唉二“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 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 “千万间” “大庇” “天下” “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 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缺乏,故嗟叹之,“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 现得淋漓尽致。答案:(1) C(2)不能删。作者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缺乏,故嗟叹之来
19、抒发了诗人忧国 忧民、至死不渝的情感。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 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 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 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单独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 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 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 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
20、,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 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 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 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 理解诗歌的主旨。5 .(8分)阅
21、读小石潭记,完成以下各题。小石潭记柳宗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诋,为屿,为堪,为岩。甲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乙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1)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BA.如鸣琳I环
22、竹树环合山环水抱 B.怡然不动欣然规往 怡然自乐 C斗折蛇行气冲斗牛争奇斗艳D.不可久居后来居上 面山而居 (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乙甲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理解:这句话描写的是小石潭周围的环境,翠绿的树木藤蔓与小石潭相映成趣。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理解:这句话从鱼的数量写起,将日光、鱼影以及后文鱼的“远逝”往来”等静态描写 出来,勾勒出一幅生动活
23、泼的游鱼图。(3)借景抒情是游记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文段,简析二者在借景抒情上的 不同之处。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春之日, 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停停,风泠泠,可以 蠲烦析醒,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 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节选自白居易冷泉亭记,有删改)注:导和引导人们心情平和。蠲(juan)烦析醒(ch6ng)解除烦恼,消除困倦。床供人坐卧的器具。狎(xid)亲近。【分析】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东城区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