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docx
《2022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3分)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内容()A.用火烧食物B.使用石器、木棒追打野兽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D.过着群居生活(3分)以下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半坡原始居民 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A.B.C. D.(3分)以下人物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国王的是()A.黄帝B.炎帝C.尧D.禹(3分)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3分)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
2、因是()A.学会建造房屋B.掘井饮水方便C.原始农耕经济开展D.自然环境的变化(3分)仔细观察如图,以下位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先民遗址有()半坡遗址半坡遗址塔里木M乌鲁木齐齐家坪力.上为斗Mbj渡J 东海北和施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局部 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BC都是后人 撰写的,不是第一手资料。答案:Do二.综合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25分)26【解答】(1)由材料一假设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可知,这反映的是 墨家的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兼爱、非
3、攻。由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这反映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民贵君轻、仁政。由材料三以 法为教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知,这反映的是法家的 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法制,加强中央集权。(2)上述材料中多位思想家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的局面出现在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开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 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 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我 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故答案为:(1)材料一:墨家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兼爱、非攻;材料
4、二:儒家思想,其核 心思想是民贵君轻、仁政;材料三:法家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法制,加强中 央集权。(2)战国。(3)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27.【解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 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耙、 骨器,种植粟。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耙耕地, 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 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所以文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是黄河流域 和长江
5、流域。(2)因为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宜人类生存;大河上游 高山雪水融化,导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分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 业生产的开展,因而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 流域。如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等。这充分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开展离不开水源;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 展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 沉重的代价;要走可持续开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 源。故答案为:(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大河流域的水资源比拟
6、丰富,气候比拟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 展,有利于人类的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3)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发 展离不开水源;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开展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自然的生 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要走可持续开展道路, 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60分)1.(3分)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 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
7、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 灰来保存火种。以下选项与日记中的他们不相符的是()A.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B.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C.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D.前额低平,眉骨粗大,翻骨突出(3分)在以下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陶器上的稻穗纹鱼纹彩陶盆 半地穴式房子 干栏式房屋A.B.C.D.(3分)如下图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局部应填()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1 1 1 禹建夏朝煮汤灭
8、夏II 东周开始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夏朝灭亡D.西周灭亡(3分)考古学家们开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 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图)最 早可能出现在()出土的甲骨文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3分)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3分)如图“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A.西汉建筑技术高超C.西汉统一国家的愿望B
9、.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D.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3分)关于造纸术的创造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纸的国家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创造了纸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创造了 “蔡侯纸”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3分)到河南南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如图).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A.华佗A.华佗B.扁鹊C.张仲景 D.李时珍2. (3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3. (3分)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哪一部作品?()A.史记B.资治通鉴C.后汉书D.伤寒
10、杂病论(3分)泗水之战的结局说明()A.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江南经济开展超过北方D.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3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南北水旱技术结合犁耕和粪肥的推广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B.C.D.(3分)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原因包括()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江南经济的开发佛教的盛行大一统国家政权的高度重视。A. B.C.D.(3分)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
11、步开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江南经济的开发佛教的盛行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B.C.D.(3分)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袁绍、曹操、刘备B.孙权、曹操、刘备C.袁绍、孙权、刘备D.袁绍、曹操、孙权(3分)南北朝时期,佛教传人我国,在以下哪个领域得到了直接反映()建筑书法石窟哲学A.B.C.D.(3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
12、B.C. D.(3分)以下内容能反映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有()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短期统一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被农民起义推翻。A.B.C.D.(3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结局都是以少胜多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D.A. B.二、综合题(40分)4. (12分)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例如:周武王、秦始 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材料二: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见以下图)御史大夫材料三: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
13、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 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材料四: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 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实行该制度的目的和作用分 别是什么?请写出西周灭亡的时间。(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 取的措施。(3)材料三中的这些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4)哪位皇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到达鼎盛时期?面对材料四出现的问题,他是如何从政治
14、、 思想和经济上巩固统治的?5. (14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 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 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准? “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起到什么作用?(3) “上”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出现了什么局面?6. (14分)阅读以下材
15、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 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 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 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摘自宋书译文(1 )宋书中描写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何不同?(2 )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开展的具体 表现有哪些?(3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60分)1 .【解答】根据题干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
16、的和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 火种的信息可知,此段材料描述的是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 活在距今70万- 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 一起,共同劳动,共同提供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A项描述的是元谋人。答案:Ao.【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 器、骨器、用耒相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稻穗纹和干栏 式房屋能表达他们的文化特征。答案:Bo.【解答】在题目给出的禹建夏朝、商汤灭夏和东周中间的史实为武王伐纣。盘庚迁殷不是 王朝建立,西周灭亡是在公元前771年,和平王迁都东
17、周开始是在公元前770年极为相 近。答案:Bo.【解答】题目中的图片即是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拟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答案:Bo.【解答】题干给出的春秋时期和耕牛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春秋时期,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 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答案:Co.【解答】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之间展开了长达4年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 战争。经过大小数十次战役的较量,最后于公元前202年,刘邦的汉军联合 反项的力量,围困项羽的楚军于垓下,项羽兵败援绝,自刎而死,刘邦取得 胜利,建立汉朝。汉并天下瓦当,就是
18、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 立汉朝而作。因而“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汉王朝的兴盛和统O答案:Bo2 .【解答】西汉前期,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创造了纸。西汉时 能够用丝絮和麻造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 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创造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 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创造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 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 程,为人类文化开展作出了贡献。答案:Do.【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 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那么,他
19、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 圣”。医圣祠是为了纪念张仲景。答案:Co.【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 兴起,尊老子为教主,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答案:Bo.【解答】根据“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评价史记的话,“史家之绝唱”是评价 史记的史学价值,说它是历史著作中的“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评 价史记的文学价值,说它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所以答案选A。答案:AoH.【解答】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 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
20、族的斗士不愿为前 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泗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 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观水之战的结局说明南北 统一条件尚未具备。泗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开展提供了条件。答案:Do.【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小麦属于北方农作物,随着南方经济的开展,北方 的小麦栽培技术与南方的水稻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而不是大面积推广小麦的种植。故不正确,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Co.【解答】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逐渐统一北方; 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21、280,西晋灭吴, 实现了全国统一;西晋灭亡后,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 了黄河流域。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统一过北方。答案:Bo.【解答】解题关键在于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把握“主要原因”这一 要求。解答此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是有利 于科学文化开展的因素;同文化有关,但佛教属于宗教,在本质上与科学 是对立的,故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开展;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答案:Co.【解答】客观因素是指非主观意愿的因素,北方民族融合是事实,并非统治 者的预想,而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展。符合题 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因此
22、江南经济的 开发也会客观上促进技术进步,符合题意。而佛教盛行虽是客观原因, 但与科学文化开展没有明显的联系,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是主观原因。答案:Co.【解答】依据题干信息:“208年左右”和“军事集团”,分析可知208年 是发生赤壁之战的一年,在此之前,官渡之战已结束,曹操打败了袁绍,出 现“袁绍”的选项应排除。B项符合题意。答案:Bo.【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劈山削崖、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形成 了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石窟艺术。因此 只有项符合题意,因此排除A、B、C三项。河姆渡遗址马家浜遗址马家窑遗址C.D.A.B. 7.(3分)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
23、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A.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8 .(3分)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A. 一百七十万年B.八十万年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 一万八千年. (3分)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存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9 .(3分)如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反映了山顶洞人()A .懂得爱美C.注意防寒B.知道定居生活D.开始种植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人教版 历史 年级 上期 期末 测试 答案 一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