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模式.docx
《云南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模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云南是茶叶生产大省,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在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另外,云南省还在如何实现茶叶 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及进一步持续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 效益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了一套茶叶和食用菌复合生产技术模式。一、澜沧县生态茶园绿色生产模式(1)种植绿肥。在茶园梯壁及行间种植豆科植物或绿肥作物, 利用豆科作物的根、茎、叶培肥土壤。润沧县茶树良种生态示范场 100亩茶园、种植大叶千斤拔2万株,在茶园空地播60kg猪屎豆, 100kg冬黄豆和150kg光叶紫花苕。(2)种植遮阴树。在茶园行间和小区之间,根据水肥条件,规 范种植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
2、害,分枝层次高的茶园有益树种,平均每 亩定植10株,一般选择厚朴、甜樱桃、香樟、野苹果等树种。(3)实时进行浅耕除草、绿肥压青。在采摘空闲时进行一次浅 耕,三次除草,结合除草,将绿肥剪割后,混合杂草铺在茶行中。(4)在茶园内建设积粪池,利用畜禽粪便等生产沼液肥,提升 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5)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控” 的原那么防控病虫害。一是安装应用太阳能诱虫灯杀灭害虫。二是每亩 安插30片诱虫色板诱杀害虫。三是及时采摘以减少虫口密度。四是 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分别在4、6、8月用印楝素防控害 虫。五是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降低次年虫口基数。作为肥料施于园内。
3、该模式就是将返生态食用菌栽培与低产茶园改造相联系,而形成 的一种茶园返生态食用菌栽培模式,其适宜在需要采取重修剪或台刈 措施改造的低产茶园进行。7.低产茶园一一行间覆土铺草栽培具体做法:经过重修剪或台刈措施改造的“林一一茶复合生态型” 低产茶园,在其茶行间同一茶行的一侧,距茶树10-15cm处向外开 挖深深1525cm、宽30-40cm的食用菌栽培床(之前,先做好清理周 围杂草等工作);然后、将于室内已培养至菌丝长满、成熟的、同一 品种的食用菌包,脱袋后放置于栽培床上,菌包间距23cm,再用细 土填满缝隙和覆盖菌包外表,覆土厚23cm,并在覆土上浇足水;最 后,在覆土层上铺2cm厚盖稻草;随之
4、,做好出菇管理、适时采收 等事宜;最终将食用菌生长后的菌包作为肥料施于园内。(四)茶园管理技术1.土壤管理技术第一,为保证茶园返生态食用菌正常生长,要求覆土栽培食用菌 周围的土壤结构要疏松,以便为菌丝生长提供必要的氧气;在实际生 产中应对因降雨或灌溉而导致土壤板结现象,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具 体做法为使用钉把对覆土栽培食用菌菌包上部及周边的土壤进行搔 耙,使菌包与土壤接触发生变化,板结的覆土及周边土壤疏松、透气 同时拔除周边杂草。第二,做好园内土壤铺草覆盖,既能有效防止杂 草生长,又对预防土壤板结有积极的作用。第三,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及时做好浇水灌溉,满足返生态食用菌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同时,采取
5、 相应措施杜绝淹积水现象发生。第四,原那么上禁止在园内施用任何化 学肥料、除草剖、只能施有机肥和采取人工方式除草。第五,对因菌 包生长后萎缩变小,土壤下沉所导致茶树根系暴露,要及时覆土修复 等。2.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病虫害控制方面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配合科学合 理的化学防治(1)农业防治。对返生态食用菌而言,所采取的农业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授性强的菌种原辅料新鲜无霉变栽培袋灭菌彻底, 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使用培养室前彻底消毒、废弃料远培养室生 长条件适宜,加强温湿度和光照的调控、防止高温高湿及阳光直射对 栽培过程中受杂菌污染的菌包,采取深度拖理或荧烧。对茶树病虫控制、应采取的农业防
6、治措施有:及时采摘;合理修 剪;人工捕杀疏枝清园等。(2)物理防治。对返生态食用菌采取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措施有: 对被链抱霉等杂菌污染的菌包用柴油蔻注,防止扩散,尽快移出、烧 毁;对蕈蚊类害虫,可通过门窗装防虫网控制,以及培养室内使用黑 光灯、粘虫板进行捕杀;对园内返生态栽培的食用菌、使用太阳能频 振式杀虫灯、粘虫板进行捕杀;受到蛇觞等害虫为害,采取诱杀的方 式防治。茶树虫害物理防治,可是利用害虫的趋性、群集性和食性等习性, 通过性信息素、光、色等、诱杀或机械捕捉来防治害虫。(3)化学防治。菌包出现局部杂菌感染,可用石灰涂抹感染部 位;原基形成至采收期间禁止使用任何衣药。除特殊情况外,园内禁 止
7、使用化学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同时,要细致观察园内茶树和 食用菌生长情况,科学管理、积极预防。实践证明,茶一菌生态生产 模式能对茶树生长、茶园园相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茶树 新梢生长,提高茶树百芽重,降低酚氨比等。同时,茶一菌生态生产 技术成为了一条解决茶园有机肥来源的新渠道,也为传统茶园提供了 一种抵御市场风险、提升经济效益的新模式。二、茶叶一一食用菌生态生产模式茶一一菌生态生产模式,是针对传统茶园弊端,以开展“茶园乃 至茶区生态生产力”为目标、在总结归纳现有复合生态茶园模式与配 套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茶园生产的特点并将茶园环境作为重要的生产 资料,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严格按照
8、“环境友好”要求建立 的一套茶叶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具体而言,其是将传统的“茶叶生产” 与“食用菌生产”有机结合、延伸产业链,形成的“茶一菌复合生态 生产”新模式。该技术运用食用菌在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循环经济中 的特殊作用、成功实现了利用茶园环境进行返生态食用菌栽培,而食 用菌在茶园中生长不仅不与茶树争夺养分,相反培肥了茶园土壤、且 能短时间内产出“返生态食用菌产品”,有效提升茶园经济效益。2010 年以来,茶-菌生态生产模式已先后在云南省15个产茶县(区)及重 庆等其他省市的茶园开展试验示范(图4-34)。实践证明、该技术利 用茶园人工生态系统进行返生态食用菌栽培,在实现对环境资源有效 利用的
9、同时,不仅为开展独具特色的返生态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平台, 提高了茶园的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充分了发挥食用菌覆土栽培的 效应,将传统茶园人工生态系统内“植物(茶树)与土壤”二元能流、 物流、信息流模式,改变“植物、食用菌(微生物)和土壤”三元能 流、物流、信息流模式(如图4-33所示),对茶园土壤环境起到一定 的积极改良作用的同时,还能充分满足茶树对来自土壤水分、养分的 需要,促进其生长。使茶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化学肥料等外源物质 的投入,保持系统内生态平衡,提高茶园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生产力,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开展。下面介绍该模式的主要技术内容。(一)园地选择首先,为保证茶园返生态食用菌
10、产品的质量平安,茶园环境质量 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02016) 的规定。其次,茶因局边有清洁的水源并具备一定的灌溉条件,且茶 园无淹积水现象发生。该技术最适宜在具有一定隐蔽度、土壤湿润的 “林一一茶复合生态型茶园”中应用。(二)茶园返生态食用菌生产技术技术流程:备料一菌种生产一菌包制作与培养一采收一采后处 理现以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为例,就相关内容介绍如下。1 .备料小麦、熬皮、米糠、石膏(或碳酸氢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茶树修剪枝屑、杂木屑、玉米芯、玉米面、稻草、石灰、白糖等。2 .菌种生产用于栽培出菇的各级榆黄
11、蘑菌种生产,包括一级菌种(母种)生 产、二级菌种(原种)生产、三级菌种(栽培种)生产。菌种生产应 符合食用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5282010)的规定。培养基配方(1)母种培养基:母种培养基配方应符合NY/T5282010中 的规定。(2)原种培养基:提供以下3种“原种培养基配方”,生产中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麦粒培养基。配方:小麦粒84%、木屑或棉籽壳10%、石膏或 碳酸钙3%、磷酸二氢钾2%,硫酸镁1%。制作方法:捡净小麦粒并用水清洗后,蒸煮20min至麦粒膨大变 软、无白心,捞出沥干水分,稍凉后拌入木屑等其他辅料即可。木屑秋皮培养基。配方:木屑82%、款皮16%、石灰1%、石 膏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茶叶 绿色 生产技术 模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