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35页).doc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35页).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转自孟繁胜博客 (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
2、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
3、、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
4、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 “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补语一般回答
5、“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的”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对象,就不再赘言了。【见明证09-11-20日记】 (二)有一次给实习生讲新闻写作,说到给文章起标题,我说标题很重要,是诱饵,勾引读者往下看。一篇文章,标题是否出彩,跟人眼睛一样,这人眼睛长不好看,就缺少亲和力,再往下看,
6、五短身材,弯腰驼背罗圈腿,就没人想再多看了。 为举例说明,我从旁边书架上取出四五种杂志,想找出几个好标题,再找出几个平庸标题,对比讲一讲,我一边翻一边说:“标题里最忌讳有的地得,着了过,以及副词、连词和形容词,凡是虚词用在标题上都特别呆板。”但是一本杂志我从头翻到尾,居然每个标题上都带“的”,你们猜这是哪本杂志?还有一本杂志几乎把复句都端上来,生怕读者看不清楚。还有一本杂志,虽然“的”数量少,但是就是没有一种诱人神韵。合上这些杂志,我忽然感觉,原来媒体已不太重视标题。 我做报纸那时候,总编室主任反复提醒,标题要在正文改干净之后再专门改一遍,必须把标题改漂亮,每次我为起一个好标题都绞尽奶汁。标题
7、就这么重要。 现在不重视标题,大概跟编辑们比较忙有关。那标题怎么起呢?其实很简单,你想想王朔小说名字都有哪些?他起标题很讲究,从两个字“顽主”,三个字“橡皮人”,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其中很多标题耐人寻味。早期作品他还没放开,名字比较平庸,以描述性为主:比如“空中小姐”。后来一开窍,就知道标题该怎么吸引人,比如“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谁比谁傻多少”“你不是一个俗人”“一点正经没有”“千万别把我当人”“给我顶住”“玩得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药”王朔给小说起名很有特色:通俗、直白、有冲击力。除“玩得就是心跳”有“得”外,一般都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这种句式
8、有节奏感,比较生动。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这样,当一些介词、连词、虚词出现在句子中,就会变罗嗦,而标题最怕啰唆,如果是“的”这样句式,就特别呆。如果文章中“的地得”出现频率高,就意味形容词和副词出现频率高,读起来可能花里胡哨,但是实际意思表达却打不少折扣。 有人也许会说,干吗那么较真?是,你平时说话不用这样,但是作文,就要讲究一点。中国古代没有“的地得”,但是有“之乎者也”,所以念起来肯定挺难受,你看唐诗宋词为什么屡有佳句,就是虚词少。还有对联,以动名词为主,取文字精华,你读起来很过瘾。 看到一篇文章,说日本人为什么没有改静夜思,说是敬仰中国传统文化。我看原诗,其实跟我们这个版本差不多,原诗是:
9、“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我们改后是这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改动不大,意思也一样,但是第一句“牀前看月光”用一个动词“看”,不仅比较形象化,也和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中“明月”不重复。动词一出现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我们都可以把虚词、介词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一个都没有。比如我这篇文字,除必须要出现,我在其余地方没有用一次“的地得,着了过”。 (三)“的、地、得”的用法 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如:“漂亮的衣服”、“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
10、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 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比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通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
11、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可以简要地归纳为: 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他高兴地(得)笑了。既可以用“地”,也可以用“得”。到底用哪一个?就要看句子所处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用法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1、他高兴地笑了。是在表述一件事情。也即是说,你现在是要表述这件事,那就用“地”。2、他高兴得笑了。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他为什么笑了。是因为高兴所以笑了。或这可以理解为,他高兴的结果是笑了。若你此时是要告诉读者,“他”高兴的程度或高兴的结果,就可以用“得”。 (四)“的地得”的用法 名词前面用“的”
12、,动词前面用“地”,形容词前面用“得”。 使用时,只要分清“de”后面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就行了。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例:美丽的花、我的衣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例:紧张地进行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例
13、:痛苦得想哭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
14、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
15、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五)的地得的用法 暑假后,迎来了新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不明确,出错率太高。因此,特给学生整理了三个字的用法。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
16、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
17、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六)简单地说说“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一、的助词,读音为“de”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如:这就是我的博客。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3.附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用法 区别 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