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3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语 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2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示儿题临安邸课时目标1 .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3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重难点)一、解题导入,了解背景1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 写的一一示儿
2、。2 .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给儿子们看的诗)3 .陆游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 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等。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示儿,与那 些诗截然不同。不同在哪里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古诗。二、初读古诗,疏通诗句1 .学生自由朗读,把诗读准确、读通顺。重点指导“祭”的书写。2 .再读古诗,这是一首几言诗?(七言)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朗读节奏规 自己说一说,然后和同桌交流,最后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第三,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思 想情感。
3、仍以题临安邸为例。借助插图学生们会想到: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 的是在西湖之上歌舞升平,人们沉醉在太平盛世之中。那么想象后两句诗描绘的 画面就出现了障碍。此时我马上给学生介绍了本首诗写作的背景和历史上的南宋、 北宋的知识。也就是把“杭州”和“汴京”的拓展。这样学生们马上想到:现在 祖国还没有统一,可是统治者却毫无斗志,只知道贪图安逸享乐,那么诗人所要 表达的挖苦之意马上从学生的口中涌了出来。本课教学的缺乏之处是: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影响了学生对诗歌 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感悟。在介绍诗人的时候,介绍的不够丰富,没有把和诗人 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介绍一下。比方介绍陆游的时候就因为缺少了对一些重大历 史
4、事件的介绍而影响了学生对故事示儿的理解。我对多媒体教学的操作不 够熟练,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已经积累了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去。但学习是无止境的,我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教师用书为依据,深挖教材, 认真备课;课上在对学生的关注上做到细致入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 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 .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 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 .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5、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 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美中缺乏之处在 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 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这 三首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 强的感染力。本课要求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 情。二、说教学目标:1 .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 .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 确体会诗歌主旨。3 .
6、背诵课文,默写示儿。三、说教学重难点:1 .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重点)2 .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四、说教学方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 .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 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2 .发现点拔教学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拟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 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 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防止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五、说教学过
7、程:第一课时(-)导入课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 一切。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板书:12.古诗三首。(二)学习生字1 .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生字。2 .课件出示生字。3 .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4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重点字:祭 熏 恃(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 .让学生朗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2 .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学习示儿(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体会朗读时的感情。(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8、,诗歌背景介绍。(3)讲解古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 悲伤。万事空这里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 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句诗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却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 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诗人能将个人 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诗人在这里为什么感到悲伤?(诗人为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而感到无比悲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将来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 原这件事告
9、诉你的父亲。后两句意思是当祖国统一后,在祭祀祖先时,一定要记得将这个好消息告诉 你九泉下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4)归纳主旨。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愿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对渴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第二课时(一)学习题临安邸1 .让学生跟着课文范读录音朗读古诗,把古诗朗读得流利。2 .讲解古诗。(1)让学生说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了什么画面。诗句大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达官贵人,在西湖 边吃喝玩乐,听歌看舞,这样悠闲的享乐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这句诗从杭州的美好景致写起: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
10、叠的楼阁,这一切 是多么繁华美好啊! “西湖歌舞”在诗中指哪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他们在 西湖边过着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几时休这里用了反问,即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对贵族统治者的谴责。(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句大意: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这些人竟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 当做卞州了。诗中的“游人”与我们所说的“游人”意思是不同的,它指那些成天只知道 吃喝玩乐,不顾国家的达官贵人。这一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生、 不思国政的丑态。3 .归纳主旨。题临安邸全诗刻画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腐朽昏庸的形象。表达了诗人 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的愤怒之情。(
11、二)学习己亥杂诗1 .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时的情感。2 .讲解古诗。(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生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答案)诗句大意: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 人悲哀。(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课件出示答案)诗句大意: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 国的人才。3 .归纳主旨。已亥杂诗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 层,写了朝野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指出必须依靠巨大力量才能改变这 种沉闷腐朽的现状;第三层,说明这力量的来源是
12、人才,朝廷应该破格录用人才。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 “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 深刻,气势磅礴。六、说板书设计12.古诗三首心事死去元知万事空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收复失地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统一祖国家祭无忘告乃翁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忧国忧民题临安邸抒情议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主张:九州生气恃风雷不拘一格降人才已亥杂诗现状:万马齐喑究可哀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分出来。复习古诗朗读节奏。(223)3.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给儿子写诗?(父亲)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 的身体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这个词
13、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 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给儿子的一份(遗 嘱)。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全诗,结合课本里的 注释,想一想:你还读懂了什么?(一)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1 .学生解释诗意。(有解释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提问,如:元知、但、九州同)2 .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南宋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是因为之前有一 个覆亡了的宋王朝一一史称北宋。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 北宋灭亡后,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 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
14、苦地等 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 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可是,陆游写下这首示儿的时候,中原沦陷、 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3 .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悲)为何而悲?(为国土沦 丧整整84年而感到悲伤;为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而感到悲愤;为沦陷区的百姓 遭受的苦难而感到悲哀)4 .指名有感情地诵读,读出“悲”来。(二)课件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 .学生解释诗意。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子呢? (老泪纵横地嘱咐、奄奄一息地嘱咐)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反复读这两句。2 .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
15、?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愿望,能不能用一 个字概括这种渴望的心情?(盼)诗人渴望有一天“王师”能够收复失地、统一 祖国,所以他对儿子再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对儿子最后的嘱咐,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4 .小结:诗人悲伤是因为看不到祖国统一,即使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 依旧渴望儿子在家祭时能把朝廷军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消息告诉他。我们感 受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四、升华主题,深化情感1 .诗人的一生都在盼望着“北定中原”,在弥留之际,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 对生的不舍,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这是为什么呢?请看陆游
16、早些时候 的一首诗作一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 .读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时,从“泪”字,你能看见什 么?为什么有人在哭泣?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共同的动作是什么?(望) 望着谁?他们会怎样地望?他们等到“王师” 了吗?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又) 说明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可是却始终没有盼到。3 .正是因为诗人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中望眼欲穿的遗民。所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作者的遗憾是一一死去 元知万事空;作者的遗恨是一一但悲不见九州同;作者的遗愿是一一王师北定中 原日;作者的遗嘱是一一家祭无忘告乃翁。就这样,一位怀着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 教案 教学 反思 说课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