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名师选编教案(六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名师选编教案(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名师选编教案(六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次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中的三个民间故事为例,引导学 生把读到的好故事与他人提供,讲给别人听。“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并比拟俗语与成 语的异同,明确各自的特点;通过比拟两个片段,体会一下哪一个片段说得更具体,并尝试 着用这种方法把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林杰的古诗乞 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 “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
2、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 巧。教学目标.交流平台。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1 .词句段运用。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2 .日积月累。正确朗读乞巧,并熟读成诵;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教学重点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教学难点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读到了好的故事,忍不住要跟别人提供,讲给别人听。民间故 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说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你可以来点儿小创作。 那可以怎样创作呢?
3、2 .小组交流创作方法。教师明确并板书:变换人称,添枝加叶,续编故事。3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任选一项进行创作。4 .学生创作后交流。(1)变换人称。用猎人海力布的口吻讲故事。(第4自然段)我的名字叫海力布。我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我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 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有一天,我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老鹰正抓住 一条小白蛇从我头上飞过。我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我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 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
4、,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 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1 .能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2 .能结合例如,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谁能简要复述这 两个故事?2 .指名学生复述,学生简评。3 .过渡:刚才两位同学将两个民间故事进行了复述,复述时都能根据主要线索,抓住主要人物、 重要情节进行复述。不过这些故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更具有吸引力, 在讲故事时我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让故事更有趣。4
5、 .读一读“交流平台”,勾画关键语句,交流:讲民间故事有哪些有趣的方式呢?5.指名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出以下几种方法:换种人称亲切讲述故事。大胆想象合理增加情节。变换情节顺序妙讲故事。6 .这些方式听起来就很有趣,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换种人称亲切讲述故事一一以牛郎或织女的口吻讲述初次相见的情景。相同的故事以 他们的口吻讲,会增添新鲜感,让人身临其境。任务二:大胆想象合理增加情节一一想象讲牛郎织女,根据故事中的简略情节,可以说说 老牛是怎么知道织女下凡时间的。任务三:变换情节顺序妙讲故事一一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据说人们在葡萄架下能听到天 上有人说
6、话,这是怎么回事”开头,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将结局提前,设置悬念,吸引观众。7 .分组交流,小组代表展示。二、词句段运用.课件出不: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盼星星盼月亮望眼欲穿翻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指名读词语,说说你的发现。(右边的一列为成语,左边的一列为俗语;每行左右相对应的 俗语与词语意思相近。)1 .意思相近的成语和俗语,在说话或讲故事时用哪种形式更合适呢?2 .全班交流:这两种形式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这两种形式分别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3 .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1)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等到了全家人一起去郊游的日子
7、。课件出示:祸不单行-谨小慎微-越俎代庖-礼尚往来-寡不敌众咎由自取8.学生练写后,教师适时指导。祸不单行一一屋漏偏逢连夜雨寡不敌众一一好虎抵不住群狼得过且过一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越俎代庖一一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礼尚往来一一来而不往非礼也一丘之貉一一天下乌鸦一般黑谨小慎微一一走路生怕踏死蚂蚁 咎由自取一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欲盖弥彰一一此地无银三百两 自相矛盾一一自己打自己嘴巴(2)妈妈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待着从国外回来的儿子。(1)今天我为什么找你呢,翻开天窗说亮话吧,就是来麻烦你帮助办一件事儿的。(2)老师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4 .教师小结:俗语更加通俗易懂,
8、适合在与他人聊天、讲故事的时候用;成语言简意赅,适合 在写文章的时候使用。5 .小练习,以下成语可以用哪些俗语替换?一丘之貉 得过且过 欲盖弥彰 自相矛盾.请从右侧的俗语中选择一个说句子。9 .出例如文:(1) 一只狼看见小羊在河边饮水,想找借口把他吃掉。狼指责小羊把水弄脏了, 小羊说自己在下游,不可能弄脏上游的水。狼又说小羊去年骂过他,小羊说那时自己还没有出 生。狼恼羞成怒地说:“即使你辩白得再好,我也不会放过你。”于是,他就把小羊吃了。(2)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硝儿,说:“你把我喝 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
9、的水弄脏呢?您 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也还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喊道: “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有出生啊!狼不想再争辩了,龊着牙,逼 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 小羊身上扑去,吃掉了小羊。10 .仔细读一读,比拟交流:你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点?11 .学生交流反应共同点:这两段文字都完整地讲述了狼和小羊之间发生的故事。不同点:一个简略段落,一个具体段落。12 .老师方法总结:1.增添的内
10、容:增加狼的动作和它具体的心理活动;补充狼的神态和小羊说话的样子;补充狼和小羊说话的内容与语气提示语。2.改变的内容:改用口语化的词语,如“饮水”改成“喝水”;把比拟概括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具体表达出来,如“恼羞成怒”。14 .仿照例文,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步骤一:学生先静静地想象,并联系上下文,思考自己要加入哪些内容。步骤二:与同桌交流自己想增添的内容,并听听同学的建议。步骤三:班内讨论。教师现场给予学生一些指导。15 .展示评议:是否加入了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抓住重点 进行复述。三、日积月累.同学们,前面我们讲了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
11、习一首有关这个民间故事 的古诗一一乞巧。1 .介绍诗人林杰。林杰(831-847)字智周,儿时非常聪明,传说六岁就能赋诗。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 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2 .出示乞巧,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诗的节奏。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3 .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释:乞巧: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相传这一天女孩子会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所以 这一天被称作“乞巧节二今宵:今夜。宵,夜晚。碧霄:青天。霄,天空。诗意:七夕的晚上,仰望着碧蓝的夜空,想象天河两边的牛郎织女终于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 户一边观赏
12、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该有几万条吧!4 .表达出古代少女有什么心愿?5 .引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少女们乞求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啊!请齐读全诗。6 .熟读成诵。7 .“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还知道哪些与牛郎织女动人的民间故事有关的诗词呢?指生交流。8 .拓展诗文,读一读秦观的鹊桥仙,说一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首词和牛郎织女的 故事有关?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四)教材简析本次语文
13、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中的三个民间故事为例,引导学 生把读到的好故事与他人提供,讲给别人听。“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并比拟俗语与成 语的异同,明确各自的特点;通过比拟两个片段,体会一下哪一个片段说得更具体,并尝试 着用这种方法把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林杰的古诗乞 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 “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 巧。教学目标.懂得将学到的民
14、间故事和家人、同学进行提供,创造性地复述故事。1 .体会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练习将情节说得更具体。2 .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教学难点.学习怎样把一个情节写具体;1 .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三。板书:语文园地三二、交流平台1.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过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同学们可以来 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请大家齐读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再来交流一下你
15、的看法。 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1)可用第一人称来讲;(2)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3)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 故事。3 .分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4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5 .同学们要想创造性讲好民间故事,就要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把情节说得更具体。三、词句段运用.先出示课本中相关局部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你有什么发 现?(左右两边的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1 .思考:左右两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学生交
16、流。(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教师出示七字成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心非)2 .这些成语也让我们领略到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请大家课后多多积累这样的成语吧!它会让 你的表达更精彩、生动哦!3 .出示课文中第一个片段:一只狼看见小羊在河边饮水,想找借口把他吃掉。狼指责小羊把水 弄脏了,小羊说自己在下游,不可能弄脏上游的水。狼又说小羊去年骂过他,小羊说那时自己 还没有出生。狼恼羞成怒地说:“即使你辩白得再好,我也不会放过你。”于是,他就把小羊吃 了。4 .
17、学生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5 .再出示课本中的第二个片段: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 意找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 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 去的。”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也还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 话!”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有出生啊!狼不想 再争辩了,龊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吃掉了
18、小羊。6 .全班齐读后思考: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比照这两个片段,你有什么发现?生举手交流 回答。7 .两个片段都是写狼把小羊吃了。第二个片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把事情的 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师小结:是的,我们要把一个故事情节写得具体,就要充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 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8 .练习:把牛郎和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1)四人一小组进行练说,互相补充。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派代表讲述,评出优胜者。教师及时表扬、小结。四、日积月累.学生齐读乞巧(板书:乞巧),师正音,指导朗读(注意读音:乞、霄、
19、尽;区分“气” 和“乞”,“霄”和“宵”)1 .了解作者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明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 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 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板书作者)2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七夕)3 .师: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 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4 .大家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 过,就叫
20、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5 .请同学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对即可。6 .齐读全诗,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想想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7 .师小结: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 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 福的美好心愿。8 .再次齐读并练习背诵。五、布置作业.练习如何把情节说得更具体;1 .朗读并背诵乞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三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第一人称添油加醋续编故事乞巧看碧霄 渡河桥追求幸福穿红丝 乞巧 学习巧手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五)教材简析本次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
21、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中的三个民间故事为例,引导学 生把读到的好故事与他人提供,讲给别人听。“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并比拟俗语与成 语的异同,明确各自的特点;通过比拟两个片段,体会一下哪一个片段说得更具体,并尝试 着用这种方法把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林杰的古诗乞 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 “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 巧。教学目标.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会生动细
22、致、富有感染力地讲述民间故事。1 .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2 .能结合例如,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3 .背诵古诗乞巧。教学重难点.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1 .能结合例如,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创造性复述的方法1 .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很多同学对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使我们的故 事常进常新,我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2 .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提示,小组内互相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3 .小组派代表谈自己从提示中获得的讲故事的方法,教师评析并归纳出讲故事的新方法。(1)换人称
23、讲故事。猎人海力布是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我们可以尝试用第一人称,用 海力布的口吻来述说故事,那样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听众耳目一新。(2) “添油加醋”讲故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使故事更具可读性。如,牛郎织女中 可添加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3)续编故事,使情节更加完整。大家都续编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同样,民间故事也可 以展开想象,大胆续编,如,海力布变成石头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4 .选派代表,任选一种方法续编故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讲故事,鼓励故事新编。5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交流评议。二、词句段运用:俗语与成语不同的表达效果(一)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齐读,男女生比赛读。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园地 统编 语文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园地 名师 选编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