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诗经秦风无衣作者:佚名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上面这段译文是网络上和著作中最为常见的,然而所谓译文,也只是用现在语句做的解释,是否是前人真正
2、的含义,还有待考究。那么我们先从诗经看起。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才有了现存的诗经。综上可见,诗经秦风无衣
3、是在先秦的历史背景下在民间产出,那么作者必然难以查证。文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难道真的就是说“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那样的话你伸一个袖子我伸一个袖子这样怎么打仗?这种解释明显是不合理的,要想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首先就得理解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等,绝不能凭我们现在人的想法去推测古人。秦人尚武,众人皆知。当时的秦人实行的是兵制,有点儿像是民兵制,也就是全民(男)皆兵,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时上了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这种兵制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也一直延续着,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在自己置备装备。所以,当时的秦人男子,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 同袍 释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