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热质传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节能热质传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热质传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节能热质传递原理(Theory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for energy saving)课程代码:02410090学分:2.5学时:40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6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技术教材: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弗兰克P.英克鲁佩勒等著,葛新石叶宏译,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六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传热与传质理论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与多项前沿科学交叉的理论。本课程 是在已经具备传热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
2、深入介绍传热与传质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和节能相关 的领域。课程内容包括导热、对流、辐射传热的基础理论,传质基本理论,自然对流,微重力传热, 相变传热,微/纳结构与复杂形体中的传热,纳米流体的传热传质,太阳能热利用和燃料电池等能源 利用中的传热传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比较宽广和牢固的传热传质学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节 能技术领域中实际传热传质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 目标。)课程目标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 究分析节能领域传热传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比较宽广和牢
3、固的传热传质基础知识。课程目标2:能够针对节能领域传热传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 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具体分析和解决传热传质问题的基 本能力。课程目标3:能够就节能领域传热传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 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解释。(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m-nL毕业要求1-1:2 .毕业要求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L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毕业
4、要求1-1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一)课程内容(1)传热传质学的研究内容、基本任务和应用背景(2)三种传热方式及基本规律,基本掌握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传热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 题的能力(3)传质基本原理和在节能领域的应用(4)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二)教学要求(1)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任务(2) 了解各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及应用(3)理解传热传质与能源利用和节能技术的关系(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理解传热与传质的区别和联系、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1 .难点能够将传热学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结合并灵活应用,以及分析并解决一些较复杂的能量传 递转化问题。本章的教学在深入讲解的基
5、础上,将通过若干典型例题以期能够使学生更 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公式,并能灵活应用。第二章(一)课程内容(1)热传导引论、一维稳态热传导和瞬态导热(2)单相对流传热(3)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4)微尺度流动与传热(5)自然对流和微重力传热(6)沸腾和凝结(7)辐射换热(二)教学要求(1)着重掌握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形式的基本定律及数学描述,熟悉流动边界层和热 边界层的差别和联系(2)能够对一些包括生物传热、燃料电池传热、太阳能传热等在内的具体传热现象和传热过 程进行理论建模、分析和计算求解(3)掌握利用传热学解决实际应用工程问题的能力(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掌握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
6、条件,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基本理论和雷诺类比2 .难点掌握沸腾和凝结相变传热的特点及强化相变传热的基本方法,以及尺度效应对流动传热的 影响和作用规律。第三章(-)课程内容(1)质扩散与斐克定律(2)质量扩散方程(3)边界条件和交界面上浓度的不连续性(4)伴随均质化学反应的质量扩散(5)对流传质(6)浓度边界层(7)三传类比(二)教学要求(1) 了解并能区分扩散传质和对流传质,熟悉使用斐克定律和质量扩散方程及边界条件,并将 其应用于实际问题。(2)熟悉掌握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三者之间定量的类比关系,熟悉施密特数、舍伍 德数、斯坦顿数等多个与传质相关的无量纲准则数。(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节能热质传递原理 节能 传递 原理 课程 教学大纲 本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