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解蔽原文及译文.docx





《《荀子》解蔽原文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荀子》解蔽原文及译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荀子解蔽原文及译文作者:荀况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 二道,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 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 诱其所迨也。私其所积,唯恐同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 美也。是以与治虽走,而是己不辍也。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 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目不闻,况于使者乎?德道之 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 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昔人君之
2、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 惑其心,而乱其行。桀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 其行。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退处而隐逃,此其所以 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桀死于鬲山,纣县于赤麻。身不先知,人 又莫之谏,此蔽塞之祸也。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 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文王监于殷纣,故主 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 也。远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备宫,名 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是之谓至盛。诗日:“凤凰秋秋, 其翼若干,其声若萧
3、。有凤有凰,乐帝之心。”此不蔽之福也。昔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齐是也。唐鞅蔽于欲权而逐载子,奚齐蔽于欲 国而罪申生;唐鞅戮于宋,奚齐戮于晋。逐贤相而罪孝兄,身为刑戮,然 而不知,此蔽寒之祸也。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 今,未尝有之也。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召公、吕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 而名利福禄与周公齐。传日:“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 一啊;喜欢种庄稼的人很多,但只有后稷一个人的名声流传了下来,这是 因为他用心专一啊;爱好音乐的人很多,但只有夔一个人的名声流传了下 来,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啊;爱好道义的人很多,但只有舜一个人的
4、名声 流传了下来,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啊。便制造了弓,浮游创造了箭,而羿 善于射箭;奚仲制造了车,乘杜发明了用四匹马拉车,而造父精通驾车。 从古到今,还从来没有过一心两用而能专精的人。曾子说:“唱歌的时候 看着那打节拍的棍棒而心想可以用它来打老鼠,又怎么能和我一起唱歌 呢?”空石的城邑内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敏。他生性善于猜测而喜欢思考。 但耳朵、眼睛所向往的音乐、美色一旦和他接触,就会破坏他的思考;蚊 子虻蝇的声音一传到他耳朵里,就会妨害他聚精会神。因此他避开耳朵、 眼睛所向往的音乐、美色,并远离蚊子、虻蝇的声音,独自居住静静地思 考,于是他的思路就畅通了。如果思考仁德也像这样,可以说达到精妙的
5、 境界了吗?孟子怕败坏了自己的仁德而把妻子休出家门,这可以说是能够 自己勉力向上了,但还没有能达到思考仁德的地步。有子怕打瞌睡而用火 烧灼自己的手掌,这可以说是能够自我克制的了,但还没有能达到爱好仁 德的地步。版避开耳朵、眼睛所向往的音乐、美色,并远离蚊子、虻蝇的 声音,可以说是达到戒惧的境界了,但还不可以说是达到了精妙的境界。 那达到了精妙境界的人,就是思想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既然是思想 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还要什么勉力?还要什么克制?还要什么戒惧? 所以混沌地明白道的人只能在外表露出光彩,清楚地明白道的人才能在心 灵深处闪发出光芒。圣人即使放纵自己的欲望,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但 他
6、管理的事情仍然能治理好。那还要什么勉力?还要什么克制?还要什么 戒慎?所以仁者奉行道,是无所作为的;圣人奉行道,是没有什么勉强的。 仁者的思索恭敬慎重;圣人的思索轻松愉快。这就是修养思想的方法。大凡观察事物有疑惑:内心不平静,那么外界的事物就看不清;自己的 思想混乱不清,那就不能判断是非。在昏暗中走路的人,看见横卧的石头 就以为是趴着的老虎,看见矗立的树林就以为是跟随着的人,这是昏暗蒙 蔽了他的视力。喝醉酒的人过百步宽的水道,以为是过一二步宽的小沟; 低着头走出城门,以为是走出狭小的宫中小门;这是酒扰乱了他的心神。按 捺眼睛去看的人,看一件东西会以为是两件;捂住耳朵去听的人,听那默默 无声会以
7、为是嗡嗡作响;这是因为外力扰乱了他的官能。从山上远望山 下的牛就好像是羊,但求取羊的人是不会下山去牵的,这是距离掩盖了牛 的高大。从山下远望山上的树木,七丈高的树木像根筷子,但求取筷子的 人是不会上山去折的,这是高远掩盖了树木的长度。水晃动而影子也晃动, 人们不会以此来判定容貌的美丑,这是水形使人眼花了。瞎子抬头观望而 看不见星星,人们不会以此来判定星星的有无,这是眼睛看不清东西。如 果有人在这种时候断定事物,那就是世界上的蠢人。那些蠢人断定事物, 是用疑惑不清的心去判断疑惑不清的事物,判断一定不得当。判断如果不 得当,又怎么能没有错误呢?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名叫涓蜀梁,他生性愚蠢而容易害怕。
8、在月光 明亮的夜晚行走,低头看见自己的身影,就以为是趴在地上的鬼;抬头看 见自己的头发,就以为是站着的妖怪;于是转身就跑,等跑到自己的家中, 就断气死了。这难道不可悲吗?大凡人认为有鬼,一定是在他精神恍惚的 当口、疑惑迷乱的时候来判定它的。这正是人们把有当作没有、把没有当 作有的时候,但他们自己却在这个时候去判定事情。有人得了风湿病却想 敲鼓来驱除疾病,并烹猪求神,那就一定会有打破鼓、丧失猪的破费了, 而不会有治愈疾病的幸福。所以这种人即使不住在夏首的南边,却也与涓 蜀梁没有什么区别的了。一般地说,能够认识事物,是人的本性;事物可以被认识,是事物的 规律。凭借可以认识事物的人的本性,去探求可以
9、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 如果对此没有一定的限制,那么过完了一辈子、享尽了天年也不能遍及可 以认识的事物。人们学习贯通事理的方法即使有成亿上万条,但如果最终 不能够用它们来通晓万事万物的变化,那就和蠢人相同了。像这样来学习, 自己老了、子女长大了,仍和蠢人相同,却还不知道放弃这种无益的做法, 这就叫做无知妄人。学习嘛,本来就要有个学习的范围。把自己的学习范 围限制在哪里呢?回答说:把它限制在最圆满的境界。什么叫做最圆满的 境界?回答说:就是通晓圣王之道。圣人嘛,就是完全精通事理的人;王 者嘛,就是彻底精通制度的人;这两个方面都精通的人,就完全可以成为 天下最高的师表了。所以学习嘛,要把圣王当作老师
10、,要把圣王的制度当 作自己的法度,效法圣王的法度而探求他们的纲领,并努力效法他们的为 人。向往这种圣王之道而努力追求的,就是士人;效法这种圣王之道而接 近它的,就是君子;通晓这种圣王之道的,就是圣人。所以,有了智慧却 不是用来考虑这圣王之道,那就叫做畏怯;有了勇力却不是用来维护这圣 王之道,那就叫做贼害;观察问题仔细周详却不是用来分析这圣王 之道,那就叫做篡逆;很有才能却不是用来学习研究并发扬光大这圣王之 道,那就叫做巧诈;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却不是用来宣传这圣王之道,那就 叫做费话。古书上说:“天下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错误的来考察正确的, 一是根据正确的来考察错误的。”这所谓的正确与错误,是指符
11、合圣王的 法度和不符合圣王的法度。天下如果不把这圣王的法度作为最高标准,那 还有能分辨是非、整治曲直的东西吗?至于那种不分辨是非、不整治曲直、 不辨别治乱、不整治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学说,即使精通它,对人也没有 什么裨益,即使不能掌握它,对人也没有什么损害;这不过是要钻研 奇谈怪论,玩弄怪僻的词句,用来互相扰乱罢了 ;他们强行钳制别人而能 说会道,厚着脸皮而忍受着辱骂,不守正道而恣肆放荡,胡乱诡辩而唯利 是图,不喜欢谦让,不尊重礼节,而喜欢互相排挤;这是混乱的社会中奸 诈之人的学说啊。可是,现在天下研究思想学说的人,却大多是这样。古 书上说:“分析言辞而自以为明察,空谈名物而自以为善于辨别,君子
12、都 视这种人。见识广而记忆力强,但不符合圣王的法度,君子鄙视这种 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如果做了而无益于成功,追求了而无益于取得,担忧了而无益于实现 愿望,那就统统可以抛弃,不让那些事妨碍自己,不让它们有片刻的时间 在心中干扰自己。不羡慕过去,不担忧未来,没有忧愁怜悯的心情,适合 时势就行动,外物来了就接应,事情发生了就处理,这样,是治还是乱, 是合适还是不合适,就明明白白地都清楚了。牢守秘密而成功,泄露秘密而失败,英明的君主没有这种事。袒露真 情而成功,隐膈真相而失败,昏暗的君主没有这种事。统治人民的君主如 果讲求隐蔽周密,那么毁谤的话就来了,正直的话就缩回去了,小人接近 而君子远离了。
13、诗云:“你把黑暗当光明,他说狐狸呈深蓝。”这是说 君主昏庸愚昧,那么臣民就会险恶。统治人民的君主如果开诚布公,那么 正直的话就来了,而毁谤的话就缩回去了,君子接近而小人远离了。诗云:“皎洁明亮在下方,光辉灿烂在上方。”这是说君主光明正大, 那么臣民就会被感化。福必长。”此之谓也。此不蔽之福也。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 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致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欲谓之道,尽噤矣。由 法谓之道,尽数矣。由致谓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 之道,尽因矣。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体
14、常而尽变,一隅不足 以举之。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 以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寒之祸也。孔子仁知目不 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 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此不蔽之福也。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 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 蔽以乱其伦也。何谓衡?日: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 于不道人,而不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 夫
15、何以知?日: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 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 治之要也。何患不知?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日:心。心何以知?日: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 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渭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 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 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 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 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
16、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 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 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 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 广,孰知其极?睾睾广广,孰知其德?泊泊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 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 t出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日:心容-其择也无 禁,必自现,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诗
17、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寞彼周行。”倾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故 日: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 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于 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 者也。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于道, 而以赞稽物。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 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处一危之,其荣满侧;养一之微, 荣矣而未知。故道经日:“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 后能
18、知之。故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 足以见鬟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 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故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 是非决嫌疑矣。小物引之,则其正外易,其心内倾,则不足以决窿理矣。 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 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僮作 弓,浮游作矢,而羿精于射;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而造父精于御:自 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曾子日:“是其庭可以搏鼠,恶能与我歌矣!”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日敏。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耳目之欲接, 则败其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荀子 解蔽 原文 译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