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1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2 .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B.李白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C.皇帝的新装作者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创作了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D. “豆蔻”“弱冠”是
2、古代特定年龄的别称,“婵娟”“素娥” “冰轮”是月亮的美称。2.汉字积累一一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伫立(chii) 容光焕发冗杂(r6ng)连锁反应 B.笨拙(zhu。)比比皆是 祭祀(si)艰难窘迫 C.倔强。113) 首屈一指 毛坯(pT).死乞白赖 D.真挚(zhl) 金榜提名鸳钝(diin) 瞑思苦想 .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点明友人送别的地点,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 的目的。B.颔联
3、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 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C.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 强烈。D.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 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作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里,那菊花正如母爱般灿烂浓烈;鲁迅的藤
4、野先生中,那先生身上诸多可贵的品质 闪爆着灿烂的光华;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里,那段童年往事也成为作者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灿烂经历 人生的旅途中,“灿烂”无处不在:或人,或事,或物请以“那灿烂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字迹工整、书面整洁;不得抄袭、 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参考答案一、积累1、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项错误,安徒生是丹麦作家,而不是英国作家。2、B【解析】A.伫立(zhii)。C.倔强(ju6)。D.金榜提名金榜题名,瞑思苦想冥思苦想。 3、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诗人远渡荆门,
5、并无友人送别,送别诗人的是“故乡水”。“首联点明友人送别的地 点”有误。故选A。4、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 逻辑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通读句子,确定首句是,尾句是,句 承接句解释了 “点赞”的原因,句承接句的“未来感”。所以排序为:。故选D。5、(1)峰峦如聚 (2)八百里分麾下炙 (3)身世浮沉雨打萍 (4)环滁皆山也。 (5)将军角弓不得 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6)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7)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
6、,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 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 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麾”“炙”“滁”“婵”等字词的书写。6、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与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 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在小说中详尽地描述了保尔的一生。从当学徒工,到救了水手朱赫来走上革命道路,再到 后来革命胜利后为祖国建设不惜一切地拼命工作。就像他在书中所描述
7、的: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而是在 残酷的搏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子,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从没有离过队。就算他的身体彻底垮了,瘫痪在床,双目失 明,也要想方设法活下去,并使生活充实而有益。保尔是一个敢于战斗、敢于奉献、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他钢铁般 的毅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值得我们学习!二、阅读7、1. 关建造茅庐 渐渐 买2 . C.或/言/有僧得诸水滨3 . (1)(陆羽)和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路上有虎有狼也不逃避。(2)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 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4 .个性张狂、相貌丑陋、信实守约、不慕功名利禄、虽口吃却
8、善辩、率性而为、不拘礼法。【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 本题中的“阖”是“关”;“市”是古今异义词,“买”的意思。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口吃而辩”中的“之”是“表转折”;A项中“而” 是“表修饰”;B项中的“而”是“表并列”;C项中的“而”是“表转折”;D项中的“而”是“表顺承”。故选C。 3.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
9、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 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 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的意思是:有人说他是和尚在一处河边捡来养的。据此, 正确的句读是:或/言/有僧得诸水滨。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 到位。(1)句中的“期(约定)、避(躲避)”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澹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表 明自己崇
10、高的志向)、致远(实现远大目标)”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5 .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对人物的描写和具体的事件分析作答。 从“貌陋,口吃而辩”可以看出陆羽相貌丑陋,虽然口吃但有辩才;从“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可以看出他性格耿 直;从“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可以看出他不拘小节,率性;从“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可以 看出他诚实守信;从“诏拜羽太子文学,徒太常寺太祝,不就职”可以看出他不慕名利;从“羽嗜茶,著经三篇”可 以看出他饮茶且个性清高。据此理解概括作答。【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
11、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 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 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生在何处,有人说他是和尚在一处河边捡来养陆羽长大 后,用易经自我占卜,得蹇之渐,那赞辞是:“大雁落降到平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来装饰.“于是他以 “陆”为姓,并按这个意思取了名和字。天宝年间,太守李齐察看他觉得他不一般,就教他读书,于是陆羽就寄居在火门山。陆羽其貌不扬,口吃但有辩 才。听说谁有什么优点,就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触犯人家。朋友们在一
12、起相处, 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东西,起身就走,以致人家以为他生气了。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上 元初年,陆羽改名换姓隐居苕溪,自称桑芭翁,闭门著书.有时独行野外,一面诵诗一面敲击木板,徘徊不称心,有 时又大哭而归,所以人们称他是当今的狂人接舆。后来,皇帝任他为太子文学,调任太常寺太祝,陆羽没有就职。贞 元末年去世。陆羽爱好喝茶,写经三篇,谈茶的来源、沏茶、茶具尤为详细齐备。天下人由此更懂饮茶。当时卖茶的人就把陆 羽制成陶像放在烘炉烟囱之间,尊他为茶神。之后崇尚饮茶成为风气,当时回纥族入朝,开始赶着马买茶.8、1. D.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2 . (1
13、)等到(母亲)去世后,(黄庭坚)在墓旁结草庐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2)黄庭坚在文章方面更擅长诗歌,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认为黄庭坚可比苏轼,所以并称“苏黄”。3 .黄庭坚才华出众。自幼聪明过人,考中进士,任国子监,能书能文,自成一体,得到苏轼等人赞赏。黄庭坚性 情至孝。母亲长期重病,黄庭坚昼夜陪伴照顾,母亲去世之后守孝哀伤至极。黄庭坚在哲宗即位之后,修订神宗 实录,据实直书。黄庭坚性情淡泊,不因多次被迁谪而介意。黄庭坚其人其文,影响深远,而被列入宋史文苑。4 .泊然.诗歌尾联化用王羲之的诗句,世事瞬息万变,人生无常,转眼间一切都变成了陈迹,不如退出争名逐利之场,暮窗 之下读残书。诗歌透露出
14、诗人些许苦闷不平,同时悠闲旷达的笔调中也传递出追求淡泊的心志。【解析】. D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改为:昼夜视颜色(脸色)。整句意思:他日夜服侍察看母亲的脸色。1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 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译文: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并 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
15、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及”:等到。“庐”:盖草屋。“殆”:(生命)危险。“长”:擅长。“以”:认为。3 .要求结合全文,分析黄庭坚传归入宋史文苑的原因。如“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 等句说明黄庭坚才华出众。自幼聪明过人,考中进士,任国子监,能书能文,自成一体,得到苏轼等人赞赏。再如“庭 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等句是写黄庭坚性
16、情至孝。母亲长期 重病,黄庭坚昼夜陪伴照顾,母亲去世之后守孝哀伤至极。再如“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实录成,擢起居舍人”等句是写黄庭坚在哲宗即位之后,修订神宗实录,据实直书。4 .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我不求升官、自甘淡泊。由此理解,表达了诗 人心志可提取“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中的“泊然”作为答案。5 .题干问黄庭坚化兰亭集序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所要表达的情感。要求结合诗歌尾联与传 记作简要分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王羲之的本意是 感叹人生的短
17、暂,不觉悲从中来。而黄庭坚诗歌尾联“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却反其意用之:世事瞬息 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处吧。分析时扣紧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 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 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灵聪明,读书
18、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考问他,他 没有不知道的。李常很惊讶,认为他进步神速,一日千里。后来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年参加四京 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等次为最优,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才学过人。留他两次担任教职。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 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用平易之法治理该县。当时上级下发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 争着占多数,太和县唯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改任
19、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衔。实录修成 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服侍察看母亲的脸色,衣不解带,等到(母 亲)去世后,(黄庭坚)造房子在墓旁守孝,哀伤到生病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 官。绍圣初年,黄庭坚出任宜州知州,又改任鄂州知州。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让前修 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 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 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
20、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 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 好地方,诬他枉法。后来又因为亲属的嫌隙,于是改官至戍州,黄庭坚对此泰然处之,丝毫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 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 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被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 诗歌,四川和江西的君子士大夫都认为黄庭坚可比苏轼,所以
21、称他们为“苏黄”。9、1. D.吾互易其籍/可暂得志/然事久必露/君其慎之!2 . (1)从此以后(判官)夜晚就过来,夜半时候才离开,成为经常的事。(2)判官慢慢地说:“我一定给你谋划这件事。”.认同。判官主动与张生交往,言语温和庄重;得知张生仕途坎坷后,感到惋惜,愿意伸出援手;后遭贬谪,也不忘 情义,托梦相告,依依惜别。是一个有真性情、爱才若渴的人。不认同。判官在张生的要求下,擅自篡改冥册,将张生与同姓者调包,帮助张生考上生员;后因此事败露,被贬远戍, 还不忘托梦张生依依惜别。可见是一个昏庸、愚顽、没有原则的人。【解析】. D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生觉而惘然”中的“觉”是“睡醒”之意。1
2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 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吾互易其籍/可暂得志/然事久必露/君其慎之!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 开。注意标志性的表转折的连词“然”等。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辄”:就。“去”:离开。“率”:一概,都。“徐”:慢慢。“为”: 给,替。“图”:谋划。3 .此题
23、是一道开放题,针对判官的“神虽因生被谴,而爱才若此,殊足千古”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 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 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答认同可从判官得知张生仕途坎坷后愿意伸出援手,后托梦相告等角度作答。如答 不认同,可从擅自篡改冥册,将张生与同姓者调包,帮助张生考上生员等徇私舞弊的角度作答。【点睛】译文:永城有一个叫张生的人,屡次参加童试,没有考上。在芒扬山天齐寺读书。刻苦读书的闲暇之余,他在屋殿下 散步,看见东帝座下的判官容貌宏伟壮丽,就开玩笑地拍着他的背说:“人间哪里能找到像你这样的,我可以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福建省 福州市 第三十 联考 最后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