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智能材料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课程名称:智能材料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名称:智能材料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名称:智能材料结构力学Smart Material Structural Mechanics课程代码: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教材:智能材料系统与结构.杜善义等.科学出版社.2001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新型材料及仿生技术的发展,对材料在自感知、自驱动、大变形及多功能等方面的性能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传统材料和结构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需求,智能材料结构体系应运而生,智能材料结 构具有生命及智能,能增强结构安全、减轻质量、降低能耗,突破了传统的结构体系。智
2、能结构分 析的新理论、新方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推动智能材料重要理论基础。本课程列举了很多实用性 和工程性很强的实例,融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智能材料结构的力学分 析新方法及新理论,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研究打好基础,是一门理论与计算相结合的课程。(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全面了解、准确认识智能材料结构力学的概念及其内涵;课程目标2: 了解智能材料结构力学及与其它课程及学科的联系,明确力学专业学习的目标 和任务,开拓视野;课程目标3:学会用力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2、3、4、5、6,
3、7,对应关系如下:1 .毕业要求2: 了解力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认识力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与 科学技术创新中的先导性和重要推动作用,初步了解力学交叉研究开拓新的学科生长点的 能力;2 .毕业要求3:掌握工程力学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基本内容,了解机械工程、材料工程 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挑战,初步具备从中提炼关键力学问题并利用基本力学思维和方 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 .毕业要求4: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振 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和实验力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利用力学思维对自然和工程问 题进行机理性和定量化的建模与描述,明确各种力学理论的适用范围与局
4、限性;4 .毕业要求5:掌握基本的力学实验与数值计算技能。前者包括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等基 础力学实验,结构健康监测和微纳米测试等方面的最新实验技术,后者要求具有使用数值 模拟软件或编程计算典型工程力学案例的能力;5 .毕业要求6:初步掌握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 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6 .毕业要求7: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加工和应用力学及相关信息。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Z/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5Z/毕业要求6Z/毕业要求7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
5、可标注“H、M、L”。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1 智能材料智能结构1.2 应用前景展望(二)教学要求本章内容要求掌握智能材料、智能结构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了解智能材料结构的应用前景, 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第二章智能本构关系(一)课程内容应力-应变及本构方程1.1 应变位移方程超声传播物理原理1.2 波动控制方程推导采样与调制1.3 智能结构工作机理(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2.1为智能结构工作机理,在本课程中要求掌握,教学内容要求理解和掌握 多种智能结构工作的本构关系。第三章压电智能传感检测技术(一)课程内容1压电材料的概述3.1 压电效应3压电陶瓷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名称:智能材料结构力学 课程名称 智能 材料 结构 力学 课程 教学大纲 本科
限制150内